课时分层作业(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D B B B C A A C D A A C C D D
17.示例:
信息:自詹姆士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也以此为基础。(2分)
观点: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英美法系。(1分)
阐释: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形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国家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英美法系。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创立先例。美国的前身是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其《反重婚法》的制定依据英国法律的先例。而当反重婚与宗教信仰自由可能产生矛盾时,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裁决确定了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成了后世相似案件判决的依据。英美法系由于尊重习惯和先例,法官可以解释和创造判例,遇到法律问题时可较为灵活地加以解决,有利于适应当时英美等国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8分)
因此,从美国的法律继承英国的先例,最高法院法官据此进行裁决来看,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1分)
(从“陪审团制度”“立法权与司法权制衡”等方面提出的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C [根据材料“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允许基于合法婚姻所生的女性进行继承”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保障了妇女的自由和继承权,说明其注重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该法典保障妇女的自由和继承权,没有体现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罗马民法大全》注重维护妇女的自由和继承权,不能体现破除了男女性别的歧视,排除B项;材料与“贯彻了法律至上的理念”无关,排除D项。]
2.D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西欧城市为中心掀起的复兴罗马法的高潮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法律状况与商品经济发展不符,而罗马法中的一些原则与中世纪发展需要相适应,故选D项;材料设问是罗马法复兴的原因,而非罗马法复兴对商品经济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设问是罗马法复兴的原因,而非罗马法对教会的影响,排除B项;君主吸收罗马法理念制定实体法有利于加强君权,但材料设问是罗马法复兴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C项。]
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当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程序的正当性包含的价值是程序的中立、理性、排他、可操作、平等参与、自治、及时终结和公开,通过正当程序达到宪法的至信、至尊、至上从而实现宪法权威。材料“在纽约……上诉……大法官……判定该法案违宪”体现的是司法实践程序的正当性,故选B项;司法独立包括机构独立、权力独立、预算独立、法官独立等,而材料强调的是程序的正当性,排除A项;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而非大陆法系,排除C项;材料侧重于强调司法实践程序的正当性,与宪法保障人权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项。]
4.B [《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维护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是维护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排除A项;“所有人”说法错误,《拿破仑法典》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C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反法同盟等封建势力,排除D项。]
5.B [由材料可知,法官中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司法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原则,核心目标是不把无罪之人定为有罪,也就是在司法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公正执法,以维护公民的权利,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不同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目主旨是西方司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与民主程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审判和诉讼过程中坚持的原则针对的是法官执法以及公民是否有罪的推定,而不是针对私有制度,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6.C [虽然1866年美国宪法修正案已经规定黑人与白人同等享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是1896年,黑人普莱西登上路易斯安那铁路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仍然因当地法律被逮捕和关押,这表明当时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政策,故选C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联邦政府的权威遭受挑战,排除B项;题干所述并不是法律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所以不能说明当时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完善,D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排除。]
7.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民法典》更侧重保护私有财产,《德国民法典》更侧重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法国民法典》颁布于19世纪初,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德国民法典》颁行于19世纪末,属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因此内容不同,故选A项;法国和德国都实行大陆法系,排除B项;“资本主义兴起的本质特征”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德法不适用,排除D项。]
8.A [根据材料“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可知,政治和法学等其他科学以神学即基督教会为中心,这说明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故选A项;“唯一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一切案件”不符合逻辑,宗教法庭对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进行审判,排除C项;“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不符合史实,应为“宗教伦理影响了中世纪法律”,排除D项。]
9.C [虽然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宣讲宗教教义,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体现出教会学校比较重视宗教伦理教化,故选C项;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以宗教为目的,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与“强化思想文化控制”无关,排除B项;题干“以宗教为目的”说明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并不能“促进理性思维形成”,排除D项。]
10.D [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根据材料“自治城市……由市政府接管……‘走进乐园’”可知,纽伦堡主张教会归政府管辖,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主要反对天主教会,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仍属于基督教,并非真正的信仰自由,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教会世俗化,并未涉及王权与教权,排除B项;“神学迷信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1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而屋大维颁布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的子女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军功财产,将军功财产排除在家长支配范围之外,一方面突显军队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给予财产支配权提高士兵对帝国统治的认同和对皇帝的忠诚,故选A项;“不利于”不符合逻辑,应为“有利于”,排除B项;“尊重个人财产”与材料侧重军功财产的特殊性相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排除D项。]
12.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曼王朝通过派遣巡回官到地方行使司法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这有助于强化王权,并使得地方司法更加统一和规范,故选A项;“巡回官员下乡巡回地方”的制度体现了英美法系的特点,而非大陆法系,排除B项;13世纪英国通过的《大宪章》正式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排除C项;巡回官制度主要是控制地方司法,而不是处理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关系,排除D项。]
13.C [根据题干“《拿破仑法典》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可知,马克思认为并非《拿破仑法典》创立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而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社会,之后《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材料阐述了《拿破仑法典》与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并未说明《拿破仑法典》奠定了法国现代社会法律基础,排除A项;材料信息表明《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普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无关,排除D项。]
14.C [根据材料可知,“审讯犯罪嫌疑人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拥有“保持沉默”“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等合法权利,即司法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保护嫌疑人权利的程序,据此可知“米兰达权利”蕴含司法程序的正义,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司法过程中的程序问题,不能体现律师制度的发展,排除A项;美国的立法机关是国会,“米兰达权利”是司法程序问题,不涉及立法机关的地位,排除B项;民主权利指的是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材料没有关于人民主权的内容,排除D项。]
15.D [根据题干可知,基督教会所提倡的“七圣事”影响了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行为,这反映出基督教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但是材料所提倡的“七圣事”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会的“七圣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基层治理的功能,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主导”作用,排除B项;基督教会的“七圣事”在于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并不是“服务”功能,排除C项。]
16.D [根据材料“财富的获得是在……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可知,新教禁欲主义虽然强烈谴责把追求财富作为行为目的本身,但又认为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获得的财富是上帝赐福的象征,这意味着新教伦理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去获得财富,这种观念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说明新教伦理反对人们创造财富,排除A项;新教伦理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去获得财富,但并不等于“鼓励奢侈消费”,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教伦理对财富的态度,而非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排除C项。]
17.首先,根据材料第三段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提取信息——自詹姆士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也以此为基础。然后,根据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美国法律属于典型的英美法系。再次阐释,根据所学知识从英美法系的形成过程、特点、《反重婚法》的制定、1879年最高法院判决依据得出英美法系的形成过程——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形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国家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英美法系。英美法系的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创立先例。《反重婚法》的制定——美国的前身是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其《反重婚法》的制定依据英国法律的先例。1879年最高法院判决依据——当反重婚与宗教信仰自由可能产生矛盾时,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裁决确定了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成了后世相似案件判决的依据。英美法系由于尊重习惯和先例,法官可以解释和创造判例,遇到法律问题时可较为灵活地加以解决,有利于适应当时英美等国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最后,简明扼要地总结升华,从美国的法律继承英国的先例,最高法院法官据此进行裁决来看,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课时分层作业(9)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总分:60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2分)
1.《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其自由受到限制。”“基于合法婚姻出生的每一个后代,无论男女,都有进行法定继承的权利。因此,如同我们允许基于合法婚姻出生的男性进行继承一样,我们也允许基于合法婚姻所生的女性进行继承。”据此可知,该法典( )
A.调整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B.破除了男女性别的歧视
C.注重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D.贯彻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2.12世纪以来,以城市为中心掀起一股罗马法复兴的高潮。君主们积极吸收罗马法中伸张君权的原则来制定实体法;同时,城市参照罗马法中的民法原则,形成了城市的商业法规。罗马法的复兴得益于其(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变相地冲击了教会的势力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与中世纪发展需要相适应
3.洛克纳因允许雇员一周工作60小时以上被控违反纽约州议会通过的《面包坊法案》,在纽约三级法院均败诉的情况下,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大法官以“对面包坊工人工作时间的限制不在州治安权限之内”为由判定该法案违宪。该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 )
A.美国司法权的独立
B.司法实践程序的正当性
C.大陆法系逐渐完善
D.宪法保障人权的局限性
4.《拿破仑法典》中几乎有1 000多个条文规定了契约之责。例如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
B.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C.保护所有人的财产所有权
D.打击反法同盟等封建势力
5.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 )
A.实现分权制衡 B.维护公民权利
C.完善民主程序 D.捍卫私有制度
6.1866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黑人与白人同等享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1896年,黑人普莱西登上路易斯安那铁路一辆专为白人服务的列车,根据当地法律,他因为“有色人种”遭到逮捕和关押。这表明,当时美国( )
A.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暴露
B.联邦政府权威遭受挑战
C.种族歧视政策依旧存在
D.法律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7.《法国民法典》(颁行于19世纪初)和《德国民法典》(颁行于19世纪末),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但前者“私人财产所有权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保护,近乎成为一种无限制的私权”,而后者“对于国家和公共利益更为关注,更强调对个人作出必要的限制”。两种民法典的变化体现了( )
A.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B.欧洲大陆法系的普遍原则
C.资本主义兴起的本质特征
D.欧洲普通法系的基本原则
8.“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意在说明中古时期欧洲( )
A.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
B.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C.宗教法庭可以审判一切案件
D.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
9.中古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 )
A.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B.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10.1524年,在德意志自治城市纽伦堡,市政府要求关闭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市政府接管。院长弗里德里希·皮斯托瑞斯于次年结婚,马丁·路德特意写信祝贺,称其从此“走进乐园”。这体现了( )
A.信仰自由得以实现
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神学迷信彻底消除
D.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11.(2024·甘肃卷·T11)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
A.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
B.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
C.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
12.英国诺曼王朝建立了“巡回官员下乡巡回地方”的制度,国王授权的“巡回官”代理国王行使司法权,“将国王的恩惠送到千家万户的家门口”,巡回官员们往往会在当地寻找一些人帮助他们调查、陈述案件事实和已有判例,之后再将各地习惯法和判例加以整理,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规则。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为之后大陆法系形成铺平道路
C.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D.促使教会与世俗权力彻底分离
13.1849年,马克思提出:“现在我手里拿着的这本《拿破仑法典》并没有创立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相反地,产生于18世纪并在19世纪继续发展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在这本法典中找到了它的法律的表现。”他意在说明《拿破仑法典》( )
A.奠定了法国现代社会法律基础
B.普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C.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14.美国司法制度中有一条款称为“米兰达权利”。在审讯犯罪嫌疑人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有权保持沉默,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米兰达权利”( )
A.推动律师制度的发展
B.强化了立法机关的地位
C.蕴含司法程序的正义
D.保护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15.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包括洗礼、忏悔、婚姻、圣餐、终傅、圣秩和坚振,题图即中古时期一幅描绘婚礼场面的绘画作品,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保存了古典文化 B.主导了基层治理
C.强化了服务意识 D.承担了教化功能
16.新教禁欲主义强烈谴责把追求财富作为其行为目的本身,但是又说,如果这种财富的获得是在履行天职的劳动中结出的果实,那么它就成为上帝赐福的象征。新教的这一理论说明了( )
A.新教伦理反对人们创造财富
B.新教伦理鼓励奢侈消费
C.新教伦理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D.新教伦理有利于经济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雷诺兹诉美国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出版自由、集会和请愿自由。1862年,美国国会制定《反重婚法》。
1874年,犹他州地方法院大陪审团,以与两位女性结婚为由,指控摩门教徒雷诺兹犯重婚罪。法院因此判其监禁。之后,雷诺兹向最高法院上诉,声称重婚是摩门教的宗教义务,犹他州法院的判决违背宪法第一修正案。
1879年,最高法院一致裁决维持对雷诺兹的定罪。理由是自英王詹姆士一世以来,英国法律判决就有一夫一妻的先例,美国法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并且,一夫多妻必将使人民受缚于专制。一旦允许,最终会有人辩称活人祭祀或焚烧新娘也是其宗教的必要行为。因此禁止重婚并未侵犯宗教信仰自由。
——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清单·第98卷》等
根据材料,就本案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1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