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CDAABDBCDCBACAA
17.示例: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屈辱外交奠定了基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中国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迅速打开了外交局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主动改变外交策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以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活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党中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13分)
1.C [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底中共中央选调具备外语能力或参与对外谈判或参加国外革命斗争的领导干部到北京接受培训,这些领导干部具备对外交涉的政治水平,是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服务的,故选C项;材料强调中共中央选调干部的依据是知识背景和文化素养,而非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A项;组织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时选调干部应注重其法律素养,而非外语水平、谈判能力、革命实践,排除B项;选调干部中耿飚有谈判实践,与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军事斗争无关,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1950年1月……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收回了北京等地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否认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维护主权独立的国家意志,故C项正确;这些措施旨在维护新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不是埋下矛盾冲突的隐患,排除A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外交关系,不利于打开全新的外交局面,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未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从参加抗美援朝到“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亚非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一开始注重意识形态,逐渐转变到注重国家利益、积极务实,这体现了新中国逐渐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进行转变,表明中国外交政策出现调整态势,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A项;“抗美援朝”“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不属于国际性事务,排除B项;睦邻友好关系指的是与邻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法国并不是我国的邻国,排除C项。]
4.A [根据材料“中法贸易活动日趋活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 年以来,中法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故选A项;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伟大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与法国的贸易有所发展,还没有达到极大拓展中国外交舞台的程度,排除C项;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是在阿尔及利亚领土上进行的反殖民的独立战争,与中法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中国在非洲援建了涉及……等众多领域的200多个项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也加深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了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过程中,非洲国家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支持的重要原因,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尚未建交,排除B项;“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当时国际形势所采取的外交策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而非针对非洲地区,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阐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可知,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的时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全方位外交指目标多元化、区域多元化、对象多元化、手段多元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才逐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2006年和2012年中国政府对非洲的政策都是旨在促进中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有助于推动互利合作全面发展,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中非关系,不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且“均衡发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非洲不是中国的邻国,“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表述错误,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是2013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8.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等特征的世界,都是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故选B项;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这些理念和目标,并不仅仅是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应对,而是更为深远和全面的全球治理和发展愿景,排除A项;建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不能全面反映出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全球治理和发展愿景的广度和深度,排除C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这些理念和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支持联合国,而是更为广泛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排除D项。]
9.C [中国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场重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国提出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等理念,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大国担当,故选C项;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的活动不仅仅旨在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还包括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范围更广泛,排除B项;这些活动并非仅仅旨在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而是面向全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
10.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在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种广泛的科技合作表明“一带一路”在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故选D项;“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但不能遏制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新秩序仍在建立的过程中,排除B项;“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与倡议,而非区域经济组织,排除C项。]
11.C [材料“对亚非拉国家来宾,扩大其在和平、反帝、友好方面的积极面”“减少其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依赖”“对西方国家来宾,挖掘其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的共同点”体现的是当时广交会迎合了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为中国取得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亚非拉地区并不属于区域合作,排除A项;材料表明中国愿意与亚非拉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不反映外交重心问题,排除B项;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外交,并非经贸关系,排除D项。]
12.B [由“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可得出毛泽东的谈话意在倡导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从而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这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致的,同时也营造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塑造了新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良好形象,故选B项;由“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可知,毛泽东的观点并不局限于处理与邻国的外交关系,A项以偏概全,排除;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遏制西方潜在敌对力量”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2 404名运动员参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参加“新运会”可以展现中国的体育成就,也可以通过“新运会”这一平台发展与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国家关系,从而拓展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故选A项。]
14.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队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且中国队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优秀战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僵局,乒乓球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故选C项;材料中强调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和外交影响,并未涉及中国乒乓球对他国的影响力,且“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不能表明中国已经实现了体育强国的梦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乒乓球在我国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属性,而非民族文化象征,排除D项。]
15.A [通过“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中国旨在减少国际上的冲突和对抗,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也是为了增强国际互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有利条件,故选A项。]
16.A [根据材料“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一个金色十年带来的商机和机遇……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贡献中国方案,故选A项。]
17.根据材料导入语“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及所学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可以把题目定位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之路”。首先要从总体上进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其次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及表格所列中国外交的重要史实,对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还要对该题目进行进一步升华: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新中国不断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课时分层作业(14) 当代中国的外交
总分:61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3分)
1.1949年底,一批军地领导干部陆续到北京接受培训,中共中央在选调时充分考量了他们的知识背景与文化素养。如,吉雅泰通晓俄文和蒙文;耿飚曾参加过与美国、国民党军调处的谈判;王任叔曾参加过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央选调这些干部意在( )
A.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
B.组织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
C.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
D.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 )
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
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
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
3.下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大事记。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
时间 事件
1953年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 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64年 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5年 周恩来应邀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
A.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B.致力于解决国际性事务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外交政策出现调整态势
4.据一份档案披露,1962年以来,中法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这一时期中法贸易活动特点是官方半官方接触往来增多,民间贸易活动活跃,1963年下半年出现了贸易活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中法贸易( )
A.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得益于建设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
C.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D.源自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的胜利
5.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中国外交“走出去”的同时,非洲国家领导人也开始日益频繁地向中国寻求援助。至70年代初期,中国在非洲援建了涉及农业、工业、基础交通、体育、教育和卫生等众多领域的200多个项目。这有利于新中国( )
A.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建交
C.践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D.组织构建亚太经合组织
6.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郑重申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阐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这说明( )
A.中国外交迎来了新的时代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
D.中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关系
7.2006年中国政府提出采取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提供优惠贷款、培训人才等在内的八项政策措施;2012年中国政府提出在提供优惠贷款、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等五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以上措施是为了( )
A.促进发展中国家均衡发展
B.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
C.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
D.推动互利合作全面发展
8.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主要是为了( )
A.针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
B.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C.建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D.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
9.下表为2018年中国举行的多场重大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
名称 主旨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弘扬“上海精神” 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A.坚持结盟外交
B.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关系
C.彰显大国担当
D.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10.截至2023年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将为破解诸多发展问题提供更多助力。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
A.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
B.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是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D.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
11.1958年广交会拟订的“对外宾宣传工作计划提要”明确指出,对亚非拉国家来宾,扩大其在和平、反帝、友好方面的积极面,减少其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依赖;对西方国家来宾,挖掘其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的共同点。据此可知,当时( )
A.区域合作成为发展前景
B.国际形势影响外交重心
C.对外宣传策应国家需求
D.经贸关系左右对外政策
12.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他意在( )
A.处理好与邻国外交关系
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促进亚非会议顺利召开
D.遏制西方潜在敌对力量
13.1963年11月,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共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2 404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对“新运会”非常重视,派出了由229名运动员组成的参赛队伍。中国的参赛( )
A.拓展了自身国际活动空间
B.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体育事业的垄断
C.打开了中国的外交新局面
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4.(2024·甘肃卷·T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
15.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调整(如下所示)。这一调整旨在( )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包括结盟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
A.创造相对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
B.推动睦邻友好谋求共同发展
C.构建协调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
D.加强南南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16.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2024年9月11日,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超过80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官员及商界精英,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带来的商机和机遇。“一带一路”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反映出我国( )
A.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B.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C.非常重视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1950年2月 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年6月 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年 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1989年 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年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参考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3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