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5)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5)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00:48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5)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总分:62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4分)
1.以下为商朝、战国和秦朝的部分货币。推动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青铜铸造技术的提升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多元一体思想的形成 D.国家统一的实现
2.汉文帝时,半两钱“无内外郭,背平素”,民间盗铸成风。武帝即位后,令“盗铸诸金钱罪皆死”,但收效甚微,乃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钱文严谨规矩,铸工精细。“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
A.加重了货币的流通成本
B.削弱了王国的经济基础
C.提高了铸币的技术水平
D.强化了盐铁官营的政策
3.据表推导,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史籍 内容
《新唐书·食货志》 贞元……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文献通考·钱币考》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赀稍衰,不能偿所负……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
A.飞钱乃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B.纸币是从汇兑蜕化而来的
C.纸币取代了铜钱成为主币
D.宋朝时允许民间发行货币
4.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规定赋税折银征收。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这一变化(  )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导致重农政策废止
C.引起赋税制度变革
D.形成闭关自守局面
5.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进行法币改革。内容包括停止白银支付,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行使完粮纳税和日常交易功能,对私藏偷漏白银者以危害民国罪进行惩治等。这一举措旨在(  )
A.缓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B.推动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奠定全国抗战的坚实物质基础
D.为建立一党专政做准备
6.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把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截至1949年底,除了东北、西藏、新疆等地区外,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这一举措(  )
A.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政策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推动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D.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
7.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金(币)本位制度,并开始铸造信用程度更高的“沙弗林金币”。1825年,英国要求其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直到1917年为止的一百年间,沙弗林金币都维持稳定的含金量。英国此举(  )
A.增强了经济扩张的力度
B.解决了国内通货膨胀的问题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推动了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
8.1931年,英国联合各殖民地、自治领(加拿大除外)以及与英国在财政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成立英镑集团,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账务一律用英镑结算;等等。 英镑集团的成立(  )
A.延缓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B.体现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
D.打击了殖民地民族独立浪潮
9.《布雷顿森林协议》明确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的可兑换,同时又规定,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失衡时可以变更汇率和取消货币的可兑换。这(  )
A.彰显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
B.反映了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
C.助力战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D.揭示了体系内在矛盾不可调和
10.1978年4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会《牙买加协议》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是: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增加并调整会员国的基金份额;等等。这一协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C.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D.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11.秦朝时期,黄金的货币单位为“溢”(即“镒”),这原本是战国时期六国的黄金衡制单位(秦国单位为“斤”“两”“铢”)。除此之外,楚国“郢爰”金版与金饼货币在秦汉时期仍在继续流通。这说明,秦朝(  )
A.统一货币的政策未能实施
B.延续了六国货币政策
C.衡制单位存在明显的缺陷
D.货币政策具有灵活性
12.汉初,朝廷允许民间铸币,并对钱币重量作出了严格规定。汉文帝时期,民间铸币数量猛增,尤其是吴国,因境内铜矿丰富,所铸钱币“富埒天子”。大夫邓通,“以铸钱财过王者”。这反映出汉初(  )
A.统治秩序存在隐患
B.中央财政收入得到保障
C.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D.“与民休息”政策效果突出
13.考古发现,不仅宋朝使用宋币,辽、夏、金朝以及大理出土的钱币也主要是宋币。辽朝所铸钱币皆仿中原地区的圆形方孔钱,上铸汉字年号加“通宝”或“元宝”,且本朝所铸钱币流通较少。西夏钱币的形制、大小皆仿中原王朝,出土的钱币也多数是宋钱。这显示当时(  )
A.民族间交往交流程度加深
B.少数民族政权铸币水平低
C.中原王朝的经济主体地位
D.宋朝垄断了边境榷场贸易
14.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反映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代精神
B.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的人民币体系
C.凸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D.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气象
15.随着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然而,随着这一体系的运作,其越来越受到包括法国总统戴高乐等各国领导人的质疑,也遭到了许多成员国的诟病。受到“诟病”主要是因为(  )
A.美元借此成为世界货币
B.该体系危及世界各国利益
C.成员国让渡了部分主权
D.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形成
16.(2024·河北卷·T16)1961年,美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迫使西德与之达成协议,由西德增加从美国购进武器的数量,并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直到足以抵偿1961年和1962年美国驻军西德所需的美元费用。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谈判。这主要反映出(  )
A.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D.美国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战争年代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经过两年多准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该版纸币采用传统凹印技术,具有版纹深、墨层厚的优点;正面为汉字和数字面额,背面为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面额,起到了“好看、好认、好算、好使”的效果。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一览表
券别 图案 主色
正面 背面
壹分 汽车 国徽等 茶、米黄
贰分 飞机 国徽等 蓝、浅蓝
伍分 轮船 国徽等 墨绿、浅翠绿
壹角 拖拉机 国徽等 棕、黄、浅草绿
贰角 火车 国徽等 墨、绿、浅紫粉
伍角 水电站 国徽等 紫、浅紫、浅蓝
壹圓 天安门 国徽等 红、黄、粉紫红
贰圓 宝塔山 国徽等 深蓝、土黄、灰蓝
叁圓 井冈山 国徽等 深绿
伍圓 各民族大团结 国徽等 酱紫、橙黄
拾圓(后 工农像 国徽、多色牡丹等 黑
——摘编自孟建华《中国货币简史》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解读。(要求:判定发行时代,解读逻辑清晰、认识充分)(14分)
1/1课时分层作业(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B A A B A C C D D A C D C D
17.示例:
时代:“一五”计划时期(或者20世纪50年代中期)。(1分)
第二套人民币中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图案是国家正在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反映,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美好愿望;天安门、宝塔山、井冈山等图案是对革命精神的大力弘扬,反映了在建设时期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发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各民族大团结的图案反映了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建设国家;工农像反映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印刷技术、牡丹和颜色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本版人民币最大面额最初为五圓,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后来增加了拾圓面额,反映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货币铸造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本版人民币背面图案都有国徽,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观念。(11分)
总之,货币作为国家的象征、商品贸易的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时代发展状况的缩影。(2分)
1.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贝币到刀币、铲币再到半两钱,货币经历了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由杂乱形态向统一形态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货币也随之发生变化,B项正确;战国刀币、铲币和秦朝半两钱都为铜币,体现不出青铜铸造技术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与多元一体思想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战国时期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实现统一,排除D项。]
2.C [由材料可知,汉文帝时期,由于半两钱铸造技艺简单,民间盗铸成风,而汉武帝时期由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增加了铸造难度,基本解决了民间盗铸问题,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提高了铸币的技术水平,故选C项;由“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可知,这指的是铸钱成本提高,而不是货币的流通成本提高,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官府打击民间盗铸行为所采取的措施,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铸钱之争,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官府铸造钱币,与盐铁官营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飞钱类似现代的汇票,并不是纸币,宋代“私为券,谓之交子”也不是纸币,“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后,交子才发展成为官方认可的纸币,故选B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排除A项;唐宋时期仍然以铜钱为主币,纸币只是作为辅币发行,排除C项;宋代不允许民间发行货币,货币由政府统一发行,排除D项。]
4.A [材料描述了从明初到清代货币制度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白银从禁止流通到成为大额交易通用货币和政府财政计算单位,白银的流通简化了交易过程,提高了交易效率,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明清时期重农政策并未被废止,排除B项;“引起赋税制度变革”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制度的变化,与“闭关自守”无关,排除D项。]
5.A [根据题干时间“1935年”可知,此时中国正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民党政府进行法币改革,通过发行法币,统一国内市场,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由此可知,这一举指旨在缓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故选A项;国民政府在1928年就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排除B项;“奠定全国抗战的坚实物质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为建立一党专政做准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华北人民政府宣告……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已基本占领全国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华东、西北三个地区货币的统一,为统一全国货币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经济政策的变革,排除A项;“解放区”这一空间限定与材料涉及的空间范围不符,排除C项;“消灭了非法投机活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推动英镑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这有利于增强英国经济扩张的力度,故选A项;金本位制不能完全避免货币币值波动,无法根本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英国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强迫其殖民地在经济上依附英国,而非推动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排除D项。]
8.C [由“1931年”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金本位制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英镑集团的成立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动荡,故选C项;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本位制崩溃,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而英国构建英镑集团是在世界货币体系崩溃之后,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英镑集团成员国遍及世界多个地区,不符合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排除B项;一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镑集团的成立并没有打击这一浪潮,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协议》旨在通过固定汇率制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机制来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建立国际货币体系,既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又保留了在必要时调整汇率的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C项;《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体现了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收支失衡随时发生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揭示了体系内在矛盾不可调和”无关,排除D项。]
10.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牙买加体系形成的原因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瓦解,世界急需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故选D项;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以后,排除A项;“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对世界影响不大,且与材料世界货币体系不符,排除C项。]
11.D [由材料可知,秦朝黄金的货币单位“溢”(即“镒”)原本是战国时期的单位,秦朝仍然使用,同时楚国的“郢爰”金版和金饼货币也在秦汉时期继续流通,这说明秦国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完全废除六国的货币和衡制单位,而是采取了一种相对灵活的政策,故选D项;秦朝实施了统一货币的政策,排除A项;秦汉时期允许原东方六国货币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不等于“延续了六国货币政策”,B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衡制单位的弊端,而是强调战国时期的货币单位以及楚国“郢爰”金版与金饼货币在秦汉时期仍在流通,排除C项。]
12.A [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允许民间铸币。吴国因其境内拥有丰富的铜矿,所铸钱币量猛增,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大夫邓通也因为掌握铸币权而财力超过王侯。这反映出汉初统治秩序存在隐患,故选A项;民间大量铸币实际上减少了中央政府的铸币收入,排除B项;汉初,商人地位并未提高,排除C项;材料并未直接提及“与民休息”政策,且该政策主要是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经济,与铸币权分散可能带来的经济隐患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3.C [根据材料可知,辽、夏、金朝以及大理等政权出土的钱币主要是宋币,辽、西夏自铸的钱币也是仿中原王朝形制,由此可知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使用的钱币以宋币为主,这反映了中原王朝的经济主体地位,故选C项;“民族间交往交流程度加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可以自行铸币,所铸货币与中原王朝货币形制类似,铸币水平并不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境榷场是政府管控的互市贸易场所,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宋朝并没有垄断边境榷场贸易,排除D项。]
14.D [材料中“女拖拉机手”“车床工人”“炼钢工人”“石油矿井”“露天煤矿”体现的是新中国工矿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风采,“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由此可见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气象,故选D项;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只列举了第三套人民币,并不能体现多品种、多系列的人民币体系,排除B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排除C项。]
15.C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汇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各国为了参与世界贸易只能将本国的黄金运到美国兑换美元,让渡了部分经济主权,故选C项;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危及各国经济主权,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便利了世界各国贸易的开展,符合当时各国的利益需求,排除B项;材料与“资本主义三足鼎立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
16.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际收支困境、布雷顿森林体系动摇等,美国迫使西德等北约盟国承担更多费用,以竭力维护自身经济霸主地位,故选D项;“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B项;“西方阵营逐渐分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17.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中的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的两年之后,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由此可得出此时正值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其次,依据材料主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如正面图案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为重工业的典型代表,反映此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史实。天安门广场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可进行国家庆典、人民集会、纪念表彰等多种活动,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革命岁月,也是中国革命圣地之一,井冈山位于江西省,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三处地点体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意在激励人民传承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投身国家建设。“各民族大团结”的图像,纸币的“正面为汉字”“背面为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面额”体现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工农像”强调工人和农民在我国的地位,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本版人民币最大面额最初为伍圓,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后来增加了拾圓面额,反映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本版人民币背面图案都有国徽,有利于凸显国家政权的权威性,加强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