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00:48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8)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总分:62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4分)
1.庄园是中世纪欧洲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在当时的英国,庄园管理包括耕种敞田、向领主缴纳租税、解决法律纠纷等,当庄园内部出现纠纷时,由庄园法庭进行裁决。这说明庄园(  )
A.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B.具有基层治理功能
C.加重了对农奴的剥削
D.体现封闭性自给性
2.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章程规定,“任何外国人或本城以外的本国人,除非获得市长、会长以及管理人员的特许或本行会成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忠诚、品行端正,否则不得从事本行业”。该规定的实施(  )
A.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B.抑制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C.提升了城市自治水平
D.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3.1835年颁布的《市政改革法》解散了英国传统的封闭性市政管理机构,取而代之的是178个自治市议会,同时规定居民达到6 000人以上的市要划分选举区。同年12月举行的市议会选举中,选民们选出了市议会中所有议员。由此可知,该法案的实施(  )
A.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
B.将司法权力下放到了市一级
C.使社区正式走上自治道路
D.协调了议会权与王权的关系
4.联合国颁布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指出: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材料旨在强调(  )
A.发挥社区的独立自主
B.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
C.发挥政府的主要职能
D.政府对社区的放任自流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并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法规的施行有利于(  )
A.社区成为一级地方政府
B.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
C.社会福利制度初步建立
D.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
6.下表是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  )
时间 法令 相关内容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避免“鼓励懒惰”,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1844年 《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
1848年 《公共卫生法》 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B.推动了英国殖民霸权建立
C.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D.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德国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德国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这三项法律于1911年合并为《德国保险制度》。德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基本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C.促成“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
D.减轻了政府巨大财政负担
8.1917年,苏维埃政府宣布“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给雇佣工人以及城乡贫民实行完全的社会保险”。随后就发布公报将保险制度扩大至所有雇佣工人和城乡贫民,包括各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鳏寡孤独者及失业者。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  )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B.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C.实行指令性的计划体制
D.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
9.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2年11月底,2 860家企业、320万职工享受到条例所规定的保险待遇。到1956年,享受劳保条例的职工合计2 300多万,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以上做法(  )
A.维护了企业中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B.结束了多年物价连续上涨的局面
C.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的完成
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地开展
10.据下表可知,我国(  )
(单位:万人)
年份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失业保 险参保 人数  工伤保 险参保 人数  生育保 险参保 人数 
2012 78 796 53 641 15 225 19 010 15 429
2016 88 777 74 392 18 089 21 889 18 451
2018 94 240 134 452 19 643 23 868 20 435
A.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B.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
11.中世纪的巴黎逐渐形成具有16个街区的街区体制,巴黎市政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  )
A.体现地方分权的理念
B.增强了社会治理效能
C.保证了巴黎市区安全
D.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12.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这是有关其地方政府结构的第一次立法。此次立法确立了由选举产生多功能的地方政府自治原则,把中古时期以来的、大约一万个城镇和教区所拥有的分散的、单项的特权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框架。这反映出英国(  )
A.地方权力结构异化
B.议会改革重构政治
C.民选议会管理地方
D.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13.“目前,在英国社区治理的分工方面,政府主要负责过程监督和资金支持,很少直接参与服务。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级政府,共同分享着对社区的治理权力。”材料体现了英国(  )
A.社区多元共治模式
B.社区运作脱离政府管理
C.政府行政能力衰弱
D.社区成为基层行政单位
14.下面是21世纪初,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美国(  )
类型 主要职能 数量
非营利组织 社区建设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150多万个
社区企业 提供融资、培训、业务支持 约2 000家
志愿者 为所在社区组织或公益服务的机构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6 000多万人
A.“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
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C.力求降低基层治理成本
D.社区开始参与基层自治
15.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1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变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这一变革(  )
A.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解决了社会民生问题
C.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
D.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
1878—1908年,英国社会出现了围绕养老金是否立法,以及养老金方案选择等问题的激烈争论。支持者包括布思等社会改革者、张伯伦等改革派政治家以及工人团体,他们认为老年贫困源于客观环境和制度因素,强调老年公民的奉献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福利立法和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反对派包括中产阶级保守派、保守党政府及财政部,他们坚持将贫困与道德捆绑,认为贫困属于个人责任,力求在现有制度之内的改良,反对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强调慈善组织的独立自主和个人的自主自助。
19世纪90年代末,争论双方逐渐从原则上的对立转向寻求解决养老金方案问题。争论各方由起初的缴费方案逐渐聚焦到免费方案上,然而议会对此反应冷淡,这引发了公众的批判。后经过连续调查,议会态度逐渐变化,于1899年提出一个免费养老金提案,但被内阁财政大臣拒绝。1905年,支持养老金立法运动的自由党获得大选胜利,1908年英国政府通过养老金法令,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中央财政拨款、主要基于年龄资格、通过邮局统发的普惠福利。
——摘编自吕晓燕《1878—1908年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2)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治理的哪些成功经验?(8分)
1/1课时分层作业(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A B D C B D A B B C A C B C
17.(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急需国家职能转变;伴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盛行,部分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或工人阶级政治影响力上升)。(6分)
(2)成功经验:采用社会立法的治理方式;追求缓和社会矛盾的治理目标;趋向强调国家干预的治理理念;体现不同社会力量互动、妥协的治理智慧(或渐进性、利益的调和)。(8分)
1.B [题目明确指出庄园不仅管理经济事务(如耕种和缴税),还解决法律纠纷,并设有庄园法庭进行裁决,这些功能都指向了庄园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其具有治理功能,故选B项;虽然庄园在中世纪欧洲有一定的自治权,但题干并未直接提及自治的“程度”或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对农奴的剥削问题,排除C项;“封闭性自给性”材料体现不出,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定外国人或本城以外的本国人只有获得市长、会长以及管理人员特许或本行会成员担保证明,才能在城市内从事本行业,这体现出行会对内部利益的维护,但这种做法抑制了竞争,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故选B项;题干中的做法降低了行业的竞争力,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C项;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减弱或消失,材料中伦敦马刺业行会的规定具有排他性,不利于行会正常发展和进步,与社会阶层固化无关,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市政改革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城市市民自主选举自治机关,这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故选A项;自治市议会主要掌握地方立法权,是地方自治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市议会并非社区机构,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市议会是地方自治机构而非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王权,故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政府联合一致”可知,联合国倡导社区居民、组织和政府联合,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而非社区、政府的单方面作用,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并非政府对社区的放任自流,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体现的是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属于自治机构,并非地方政府,排除A项;国家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军事职能、外交职能等,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的变动,并非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排除B项;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提供社会保障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而材料侧重于强调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排除C项。]
6.C [《济贫法修正案》取消对无业贫民的金钱和实物救助,旨在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这有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厂法》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法》通过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间接促进了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这些法令共同的特点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故选C项。]
7.B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德国政府颁布这些社会保险法律,正是为了回应工人阶级的诉求,稳定社会秩序,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故选B项;虽然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富差距,但“基本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德国的这些举措为“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德国“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C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府需要为社会保险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给雇佣工人以及城乡贫民实行完全的社会保险”“将保险制度扩大至所有雇佣工人和城乡贫民,包括各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鳏寡孤独者及失业者”可知,苏维埃政府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维埃实行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指令性的计划体制,排除C项。]
9.A [根据材料“2 860家企业、320万职工享受到条例所规定的保险待遇”“享受劳保条例的职工合计2 300多万”可以看出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企业职工比较多,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实施后切实维护了企业中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选A项;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排除B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完成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在1956年底,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B [根据表格可知,自2012年至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方面参保人数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故选B项;2020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了134 452万人,但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且D项不能反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排除。]
11.B [中世纪巴黎逐渐形成的街区体制下,各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增强了其社会治理效能,故选B项;中世纪的巴黎街区体制是地方治理的体制,其措施与近代以来的地方分权理念是有本质不同的,排除A项;巴黎街区体制具有军事防卫职能,这有利于保证巴黎市区的安全,但“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巴黎的街区体制属于城市管理体制,与王权的强化不是同一范畴,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由选举产生多功能的地方政府自治原则,这反映出英国民选议会管理地方,故选C项;材料强调英国颁布法律实行地方民选议会自治的方式,这继承了过去地方自治的传统,并非地方权力结构异化,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在于议会改革重构政治,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意识增强无关,排除D项。]
13.A [材料中提到的多元主体(政府、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这体现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合作性,符合英国社会治理中强调的多元主义和合作治理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明确指出“政府主要负责过程监督和资金支持”,这说明社区运作并没有脱离政府管理,排除B项;仅凭社区治理中政府的分工方式不能得出“政府行政能力衰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社区成为基层行政单位,排除D项。]
14.C [根据“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可知,政府利用一些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来协助社区治理,这有利于节省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出“‘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区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出“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的结论,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就开始参与基层自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B [根据材料“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16.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从“国家—单位”到“国家—社会”,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使其能够更专注于生产经营,从而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局,故选C项。]
17.第(1)问,根据材料“他们认为老年贫困源于客观环境和制度因素,强调老年公民的奉献和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急需国家职能转变;根据材料“他们坚持将贫困与道德捆绑,认为贫困属于个人责任……反对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盛行,部分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1905年,支持养老金立法运动的自由党获得大选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议会改革发展,促使代议制不断完善,工人团体积极参与政治,工人阶级政治影响力上升。第(2)问,根据材料“1878—1908年,英国社会出现了围绕养老金是否立法……争论”“1908年英国政府通过养老金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采用社会立法的治理方式;以追求缓和社会矛盾为治理目标;根据材料“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福利立法和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趋向强调国家干预的治理理念;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末,争论双方逐渐从原则上的对立转向寻求解决养老金方案问题”“后经过连续调查,议会态度逐渐变化”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不同社会力量互动、妥协的治理智慧,反映渐进性、利益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