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00:48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2)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总分:62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4分)
1.最初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次数以及要处理的问题都很少。梭伦改革规定了定期召开公民大会的制度,立法以及处理较重要的国策问题都要被提交到公民大会上来进行讨论。由此可知,公民大会(  )
A.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得到确立
B.造成了公民权力滥用的局面
C.事实上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使雅典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
2.雅典年轻人的军事训练主要是18岁到20岁这两年的军校训练。这个时期,男孩们必须学会军事演习、防卫方法以及进攻策略,探究城邦的地形特征,开始在骑兵、步兵和海军演习方面进行专业训练。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热衷对外扩张      B.公民意识强烈
C.军队战斗力强 D.城邦利益至上
3.亚里士多德认为:“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判断该国家(  )
A.公民法庭决策国家大事
B.民主政治堪称文明典范
C.皇帝掌控国家一切权力
D.寡头政治是其典型特征
4.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取得了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前12年,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祀长。公元前2年,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这表明,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  )
A.强化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
B.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C.维护了罗马国家共和传统
D.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
5.中世纪诸多日耳曼法典规定,封君巡游封臣的辖地,封臣有义务款待,但封臣一年款待封君的次数、封君一次停留的时间长度、封君随从人员和马匹的数量以及伙食的标准,都有协议规定。这表明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
A.欧洲封建集权统治有所加强
B.契约关系是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贵族阶层重视行为道德规范
D.不同领地间商业贸易交流较频繁
6.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表明法国(  )
A.建立起议会君主制   B.王权的进一步加强
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 D.财政危机日益凸显
7.下面是英国1661—1685年财政收入构成比例表。由此可知,英国(  )
时间 总收入 (万镑) 国王收 入占比 议会 王室财 产出卖 收入占比
直接收 入占比 间接收 入占比
1661—1685年 4 106.6 5.41% 33.9% 56.66% 4.33%
A.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B.议会控制赋税权
C.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D.赋税征收规范化
8.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法律未能得到执行   B.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
9.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
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
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10.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近一百年时间内,法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共和政体、两次帝制、一次旧王朝复辟和一次“七月王朝”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到1875年宪法的颁布才确立共和政体,1879年共和派控制了议会(参议院、众议院)、内阁和总统,法国政体才逐渐稳固下来。这表明法国(  )
A.共和制的确立具有曲折性
B.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C.君主派的势力被彻底根除
D.革命历程呈现出激进色彩
11.在雅典,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来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制作人。而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就体现了公民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的态度。雅典的这些做法(  )
A.奠定了公民政治的基础
B.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
C.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
D.拓展了民众的文化空间
12.(2024·黑吉辽卷·T12)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形成多神崇拜
13.罗马共和国时期,候选人成为执政官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执政官拥有民事权力和军事权力。执政官在组织对外作战时,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同时,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执政官提出的媾和条件和媾和条约。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  )
A.公民决定国家政治   B.注重对权力的监督
C.政府机构分工明确 D.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14.从1876年起,温和共和派开始在法国执政。温和共和派对巴黎公社社员实行大赦,宣布工会合法,并通过了一系列限定劳动时间的劳工立法等。法国温和共和派这些举措旨在(  )
A.肯定巴黎公社的民主形式
B.杜绝保皇派的复辟
C.进一步巩固民主共和体制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5.下表显示了1831—1833年英国选民人数变化。据此可知英国(  )
时间 1831年 1833年
选民人数(万人) 48.8 80.8
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 2% 3.3%
A.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化
B.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优势
C.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D.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
16.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马歇尔大法官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明确了法院对行政当局行使司法权的标准,即在纯粹的政治事务范围内,法院无权干涉行政,但在法律范围内,法院有权审查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违法。这一界定(  )
A.保障了宪法的权威性
B.限制了总统的行政权
C.规范了权力制衡机制
D.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17.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专制独裁曾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情景一:中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
情景二:雅典民主
材料二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 人口 总数 雅典 公民 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审判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 和蛊 惑青年
(1)有人认为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2)材料二中的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雅典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2分)
1/1课时分层作业(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D D B B B B D B A C C B C A C
17.(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
(2)措施: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4分)
本质特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分)
(3)问题: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任答两点2分)
1.C [梭伦改革后,立法以及处理较重要的国策问题都要被提交到公民大会上来进行讨论,这表明公民大会在雅典政治生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故选C项;梭伦改革只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公民权力滥用的情况,且公民大会的讨论和决策是在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下进行的,不一定导致权力滥用,排除B项;“雅典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D [结合材料可知,雅典城邦对年轻人进行军事训练,目的是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军人,为城邦作战,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并未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排除A项;“公民意识强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进行军事训练并不代表军队的战斗力强,且当时雅典城邦在军事上不如斯巴达城邦,排除C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某国家存在享有应有荣誉的君主、贵族长老院等国家机构,且平民享有监察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斯巴达城邦国王世袭、长老院贵族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因此材料中的国家符合亚里士多德生活时代的斯巴达城邦,而斯巴达城邦是寡头政治的代表,故选D项。]
4.B [根据材料可知,屋大维自公元前29年建立元首制后逐渐获得军政大权和宗教大权,这表明罗马形成君主政治,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成为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手段,故选B项;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尊号表明元老院行使自身权力,但不能表明元老院的权力得到强化,排除A项;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推动罗马逐渐进入帝国时代,破坏了罗马国家共和传统,排除C项;罗马帝国1—2世纪空前繁荣,与材料所涉时间不符,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的义务有协议明确规定标准,体现出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政治关系由契约维系,故选B项;材料强调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有协议明确规定标准,未涉及封君加强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道德范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行为,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往往是在国王需要……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与教皇对抗,并且是在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说明当时三级会议有利于加强王权统治,故选B项;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排除A项;当时的法国是封建国家,其精神支柱是教会,因此并不能摆脱教会的影响,排除C项;“财政危机”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7.B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议会收入占据了财政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这表明议会掌握了主要的财政权力,特别是赋税权,说明议会已经能够控制国家的财政收支,包括赋税的征收和使用,故选B项;议会主权得以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该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的原则,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两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
8.D [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只是形式上行使该项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已经“统而不治”,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英国国王的权力问题,与内阁权力无关,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议会主权得以确立,排除C项。]
9.B [由材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可知,三权分立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和出现暴政,对美国政治具有积极意义,而材料“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局限性,所以题干信息说明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政府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说明三权分立体制对美国政治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10.A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在近百年的时间内政体频繁更迭,直到1875年才确立共和政体,并在1879年逐渐稳固,这充分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具有曲折性,故选A项;题干中未提及法国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排除B项;“彻底根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虽然法国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历程中确实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但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激进色彩”并不准确,排除D项。]
11.C [根据“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来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等信息可知,雅典城邦通过材料所述方式让公民更多地关注和参与城邦政治,培养了公民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故选C项;材料中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城邦公民意识,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C [根据材料可知,古姆诺帕里亚节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举行这样一些公共活动,可以塑造公民的共同经历和情感,有利于增强公民集体意识,维护城邦团结,凝聚城邦公民意志,故选C项;斯巴达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A项;举行这样一些公共活动,并不能直接繁荣城邦经济,排除B项;多神崇拜在斯巴达早已有之,并非通过举行这些公共节日活动而形成,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需要获得元老院的物资支持……公民有权批准或拒绝”可知,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执政官,其权力的行使受到元老院和公民的约束,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注重对权力的监督,故选B项;根据材料“需要得到公民大会的选票”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但“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机构分工明确,排除C项;民主集中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4.C [法国温和共和派对巴黎公社社员实行大赦、宣布工会合法等举措,从执政者的立场看,其目的是维护统治,即旨在进一步巩固民主共和体制,故选C项;法国温和共和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它不会肯定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形式,因为二者存在阶级属性的本质区别,排除A项;温和共和派这些举措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共和政体,与“杜绝保皇派的复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法国的温和共和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所以其目的不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
15.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与材料中1833年英国选民人数增长、选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提高相符,反映了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化,故选A项;“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后,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排除D项。]
16.C [材料反映了法院对行政当局行使司法权的标准,即在纯粹的政治事务范围内,法院无权干涉行政,但在法律范围内,法院有权审查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违法,根据这一标准,法院可以针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法律审查,从而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故选C项。]
17.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围绕“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设立一系列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等)、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两个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社会的民主政治,本质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第(3)问,根据材料三“雅典人口总数”“约40万”“雅典公民总数”“约4.2万”可得出,民主范围狭隘;根据材料三“表决形式”“举手”可得出,表决方式简单;根据材料三“罪名”“渎神和蛊惑青年”可得出,公共权力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