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共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共8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7 19: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中国的自然资源
—— 区域地理 第5讲 ——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课标要求
1. 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
2. 考查我国水资源及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
3. 关注我国的环境整治热点, 综合考查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 结合我国海洋国土的开发规划, 考查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如渔场、盐场、油气资源的开发。
目 录
COTENT
一、自然资源概况
二、主要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
考点一
例:下列几项中,哪些是自然资源?
空气、小麦、铁矿石、雷电、森林、土地
两个属性
经济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
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中
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的物质与能量。
区域认知
一.自然资源概念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但不是能源。
能源: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汽油、沼气是能源,但不是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自然资源中能够提供能量的那一部分,不是能源的全部,如煤、石油、天然气。
矿产资源:地质成矿作用形成,固态、液态或气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区域认知
一.自然资源概念
可再生
资 源
非可再
生资源
自然
资源
注意保护和培育
珍惜和节约
矿产资源
性质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
——
区域认知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国土 资源 矿产 资源 耕地 面积 河流年 径流量 森林
面积
总量居世界的位 次 3 3 4 6 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
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
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区域认知
三、自然资源的现状
土地资源概况
考点二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非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
土地的用途
土地利用状况
山地——林地
高原——草地
平原——耕地
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按利用方式,土地资源通常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种类型。
区域认知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分布地区
耕地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草地 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结合右图,思考我国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分布地区?
区域认知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耕 地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半湿润
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
的丘陵地区
影 响 因 素 地形
平原、盆地、低缓丘陵
气候
年降水量>400mm的湿润半湿润
地区
地区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较多,形成以水田为主的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水较少,形成以旱地为主的耕作方式,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区域认知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耕地
思考:我国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
1.城市化及交通建设占用耕地。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地退化。
3.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退耕
4.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导致耕地减少。
5.农业结构调整。
区域认知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耕地
土地利用类型
草 地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
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影 响 因 素 地形
高原、山地
气候
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区差异
草地类型和产草量自东向西随降水量
的减少而变化
区域认知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草地
1.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区)
载畜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
2.新疆牧区(山地牧区)
(1)分布于天山南北坡、昆仑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天山北坡的草场载畜量较大,主要畜种有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2)新疆牧区的季节性迁移(四季牧场)夏季山区、冬季山麓,春秋季二者之间。
3.青海、西藏牧区(高寒草甸牧区)
主要畜种有藏绵羊、藏羚羊、牦牛 。
区域认知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四大牧区(内蒙古、新、青、藏)
土地利用类型
林 地
分布 规律
东北林区——是最大的天然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喜
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处、横断山区);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
大 (赣、闽、台)
影 响 因 素 地形
山地、丘陵
气候
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区差异
东北林区松林成海;
西南林区树种繁多;
东南林区以人工经济林为主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西南林地
东北林地
东北林地
区域认知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林地
   
分类 占世界总面积的百分比 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
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耕地 7% 4 不足1/4
林地 3% 5 不足1/8
草地 9.5% 2 不足1/2
① 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②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 土地资源构成不合理:
山地多、平地少,
耕地、林地比重低。
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④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
生产力差异显著;
⑤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区域认知
三、土地资源的特点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森林采育失衡、湿地减少
草场退化、生物种类减少等
区域认知
四、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读图,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分布地区?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土地沙化:西北内陆
次生盐渍化:华北平原
草场超载:内蒙古草原
森林破坏:三大林区
建设占用耕地:城镇周围
区域认知
四、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依法管理,保护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防护林建设,发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切实做到
防止耕地污染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区域认知
五、土地资源利用的解决措施
中国草场资源当前面临的危机
过度放牧和滥开滥垦
草原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扩大
草原土壤养分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破坏,草原生产力下降
中国保护草场的主要措施
科学管理载畜量,改变传统放牧方式(施行划区轮牧)
培养改良天然草场,加强草场建设(封育、改水、施肥等)
灭鼠防虫,保护草场
建设人工草场等
区域认知
知识拓展——草场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概况
考点三
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区域认知
一、水资源的概况
读图,描述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36 %
南方地区
64 %
北方地区
耕地面积
81 %
19 %
水资源
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 加剧北方的缺水程度。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
区域认知
二、水资源短缺
读图,描述我国水资源的面临的问题?
大量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
南方地区:
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引起河流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 水质型缺水
北方地区:
---- 资源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
西北内陆地区:
— 水资源无序利用
区域认知
三、水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
区域认知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为什么最缺水
中国人均水资源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区域认知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为什么最缺水
能源资源概况
考点四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6种能源矿产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放射性矿产铀矿和钍矿
区域认知
一、常规能源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黑龙江:鸡西、鹤岗
辽宁:阜新
河北:开滦、峰峰
山西:大同、西山、阳泉
陕西:神府
内蒙古:东胜、霍林河
宁夏:石嘴山
江苏:徐州
安徽:淮北
河南:平顶山
贵州:六盘水
四川:攀枝花
我国的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
区域认知
二、煤炭资源分布
中国主要煤矿的分布
鹤岗
鸡西
阜新
开滦
峰峰
大同
阳泉
西山
神府
东胜
霍林河
石嘴山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六盘水
攀枝花
读图,说出我国煤炭分布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煤炭最丰富的省份,贵州是南方煤炭最丰富的省份。
区域认知
二、煤炭资源分布
山西,中国煤炭最丰富的省,号称“煤海”
新疆:克拉玛依、塔中
甘肃:玉门
河北:华北
黑龙江:大庆
辽宁:辽河
河南:中原
山东:胜利
青海:冷湖
区域认知
三、石油资源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以及四川盆地地区及沿海大陆架上。
陆地:
新疆气区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华北与东北地区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海洋:
渤海、东海、南海
区域认知
四、天然气资源分布
主要分布在四大气区: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柴达木盆地,以及沿海大陆架上
水能资源特点 :
①水能资源蕴藏量大(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珠江水系
③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④开发利用率低
黄河水系: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长江水系: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隔河岩、五强溪、安康
珠江水系:岩滩、天生桥
区域认知
五、水能资源分布
读图,说出我国水能集中分布地区。
说说我国水能丰富的优势条件。
三级阶梯,地势落差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
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
分析我国三峡大坝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位于二三阶梯处,落差大,降水多,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量大;资金充足,技术有保障。
区域认知
五、水能资源分布
⑴现状、问题:
①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对环境影响大
③部分能源面临枯竭问题
④对外能源依赖大
⑤国内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
区域认知
六、能源利用现状、问题
成因: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的现状;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我国缺少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区域认知
七、能源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开源:
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稳妥发展核电;
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电、风能、海洋能等;
利用乙醇汽油;
石油进口采用多元化战略。
节流:
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储备: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区域认知
八、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从总体上看,大致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知识拓展
新能源(太阳能)
丰富区
分布特征:
主要为南疆、陇西、青藏高原大部分和内蒙古高原西部,其中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
原因:
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少
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知识拓展
新能源(太阳能)
较丰富区
分布特征:
主要为北疆,内蒙古高原东部,华北平原大部分,黄土高原大部分,甘肃南部、川西、川南滇北一部分
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知识拓展
新能源(太阳能)
贫乏区
分布特征:
主要为四川、重庆、贵州大部分地区,其中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
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知识拓展
新能源(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站的区位条件:
资源条件:
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地形条件:
地势平坦,平原与丘陵、高原理想的区位(占地广)
社会经济条件:
并网方便(附近有水电站)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设施较好
知识拓展
新能源(太阳能)
从总体上看,西北、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①离冬季风的源地近,风力资源丰富
②地势较平
沿海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①季风、海陆风、台风、
④风从海洋到陆地摩擦力小
知识拓展
新能源(风能)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摩擦力随海拔变化;
植被多少:植被茂盛,阻力大风力小;地形因素:地形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反之阻挡削弱风力。
亚洲最大的达坂城柴窝堡风力发电站就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盆地的“狭管”通道上
盐湖风力发电站位于乌鲁木齐附近的的土乌大高速公路两侧,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在这里风车林立,绵延数里,非常壮观!
等压线密集,海陆风、冬季风,风经过水面、峡谷处、山隘口、高楼间、高原面等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风速大,但风能密度小。
“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狭管效应
风天多,风速大的原因:
达坂城是新疆著名的风口,在乌鲁木齐至达坂城铁路沿线建有我国最大的风电站。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达坂城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②位于博格达山与盖氏山之间的峡谷,峡谷北部是开阔的盆地,狭管效应显著,增强风力;③植被稀少,风阻小;④温差大,气压梯度大。
自主探究
达坂城是新疆著名的风口,在乌鲁木齐至达坂城铁路沿线建有我国最大的风电站。下图为新疆局部地区等高线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图示区域极端天气多发,列举该地易发生的气象灾害。
寒潮(低温冻害)、大风、沙尘暴、雪灾、高温
自主探究
资料: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探究二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评价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区位条件。
(3)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问题探究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移民少)等问题。
(2)(有利条件)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3)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探究二
问题探究
地热能、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活动等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水温在25℃以上的热水点约4000余处,分布广泛
知识拓展
新能源(地热能)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知识拓展
新能源(地热能)
我国温泉出露最多的西藏、云南、台湾、广东和福建,温泉数约占全国温泉总数的1/2以上。
从目前来看,利用规模较大的是拉萨以北90千米处的羊八井地热电站(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
最常用的是地热水淋浴,占总利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热水养殖和种植约占20%,地热采暖约占13%,地热能工业利用约占2% 。
说出地热能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知识拓展
新能源(地热能)
核能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建设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核泄露造成的危害大,但运行后成本低于火电站,而且清洁、污染少
知识拓展
新能源(核能)
我国核能分布地区: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
①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 当地经济发达,有建设核电站的技术、资金等的优势
③常规能源比较缺乏,能源缺口很大
知识拓展
新能源(核能)
生物质能(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比如制取沼气)
优点:
①环保,会减少CO2的排放
②可再生
缺点:
①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②生产成本、燃料价格都很高
知识拓展
新能源(生物质能)
矿产资源概况
考点五
非能源矿主要包括有
黑色金属矿(铁、锰、铬、钒、钛等)
有色金属矿(铜、铅锌、钨、锑、锡、钳、镍、铝土等)
贵重金属矿(金、银等)
稀有金属
稀土矿
非金属矿〈磷、钾盐、菱镁矿、石棉、石墨等)
区域认知
一、矿产资源概况
白云鄂博
马鞍山
石碌
镜铁山
攀枝花
本溪
鞍山
大冶
迁安
我国主要铁矿分布
辽宁鞍山、本溪
河北迁安
内蒙古白云鄂博
湖北大冶
安徽马鞍山
四川攀枝花
海南石碌
①铁矿分布
区域认知
一、矿产资源概况
铁矿分布较广泛,其中我国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多。
②有色金属分布
江西大余钨矿、
德兴铜矿
湖南锡矿山锑矿、
水口山铅锌矿
广西平果铝土矿
贵州铜仁汞矿
云南个旧的锡矿
山东招远的金矿
甘肃金昌的镍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
区域认知
一、矿产资源概况
① 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②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
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
③ 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
④ 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人均占有量少;
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对矿产资源需求加大;
矿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区域认知
二、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分布的优点:
相对集中利于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
白云鄂博:稀土工业基地
湘、赣、粤、桂: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山西:煤炭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分布的缺点:
加重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流通的运输负担;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
区域认知
二、矿产资源的特点
人均和后备储量不足
某些重要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多伴生矿、分选冶炼困难
地区分布不均
加强地质勘探,精打细算、合理开发
开拓国际市场,从国外进
口铁矿(巴西、澳大利亚)
加强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研究
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矿产资源破坏严重
依法采矿、加强管理
区域认知
三、矿产资源的利用对策
违法者给山体涂上绿漆
开挖后的山体
海洋资源概况
考点六
多种生物资源:我国最大的渔场---东海的舟山渔场(冬夏季的渔汛不同)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近海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并已在渤海、东海、南海开采;
巨大的化学资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最大的盐场为渤海西岸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
海洋能源资源:潮汐
区域认知
一、海洋资源概况
海洋能源资源:海浪、潮汐、洋流
海洋水资源:海水淡化
区域认知
一、海洋资源概况
我国海域辽阔,拥有内海、领海37万平方千米和300多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包括5000多种鱼类和多种藻类、贝类、虾等。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东海—“天然鱼仓”,舟山渔场—我国最大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曾经是东海著名的四大经济鱼类,如今仅剩下带鱼还有一定产量,前3种都已几近枯竭。
墨鱼
带鱼
区域认知
二、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主要渔场有:渤海渔场、黄海渔场、东海渔场和南海渔场
其中东海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渔场
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业也很发达,主要养殖海带、紫菜、扇贝、海参等
区域认知
二、海洋生物资源





大陆架海区
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上升流海区→底层海水上泛
表层养
分丰富
浮游生物繁生,饵
料丰富
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
区域认知
二、海洋生物资源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的原因:
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大陆架宽而浅,太阳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
区域认知
二、海洋生物资源
舟山
渔场
存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发展海水养殖业 (海洋农牧业): 极大地提高海洋生物的成活率和增加海区的资源量;
2.禁止近海过渡捕捞(如伏季休渔等)
3.防止海洋(石油)污染
区域认知
二、海洋生物资源
三大盐场: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盐场形成的条件:
①有广阔平坦的淤泥质海滩,便于晒盐
②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或地处背风坡----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③附近海域海水盐度高
区域认知
三、海洋化学资源
三大盐场: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
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布袋盐场:
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莺歌海盐场:
热带、地势平坦、背风坡。
区域认知
三、海洋化学资源
大洋锰结核
滨海沙矿
石油、天然气
煤、硫、磷
铁 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床
拖网获取
锰结核矿
风能、潮汐能
区域认知
四、海洋矿产、能源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
渤海、黄海南部、东海、珠江口、北部湾
区域认知
四、海洋矿产、能源资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