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中国的农业
China's population and nationality
O6
课标要求
1.能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区域认识、综合思维)
2. 利用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人地协调)
3. 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其利用发展那中出现的问题。(地理实践力)
4. 关注我国科技兴农新举措,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变化特点。
5.联系近些年我国强农惠农政策考查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 录
COTENT
一、我国农业生产概况
二、我国农业发展条件
三、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基础知识
广义:
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都广泛称为农业。
狭义:
农业仅仅指种植业。
1.基本概念
水稻种植业
渔业
牧业
林业
种植业:指利用耕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部门。
农业基础知识
2.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 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4)按历史发展分类: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
粗放农业和集约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热带种植园
季风水田
商品谷物
混合农业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集
约
农
业
粗放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农业基础知识
3.农业生产特点
地域性—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因时制宜
宜粮则粮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农业基础知识
自然因素
地
灾
水
气
土
人文因素
技术:良种、农药化肥、机械、冷藏保鲜
史
金
市
劳
技
政
交
0 1
我国农业生产概况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思考一:描绘400 mm年等降水量线,比较其两侧农业类型的差异。
思考二:说出我国三大林区和四大牧区,分析其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北方 南方
界线 秦岭—淮河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纤维作物 棉花、亚麻 棉花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种植业的分布
1.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
种植业的分布
2.粮食作物——小麦
温带作物、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春小麦
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天-120天
分布规律: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种植业的分布
2.粮食作物——小麦
温带作物、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冬小麦
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地区差异也比较大
南方一般为120天,北方一般为270天,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分布规律: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种植业的分布
2.粮食作物——水稻
喜温、喜湿
南方(集中):
长江流域(最大)、珠三角等华南各省、台湾西部平原。
北方(分散):
华北的河湖洼地、东北一些河流及山间平原、西北灌溉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种植业的分布
2.粮食作物——玉米
喜高温,适应性强,分布广
中国玉米带:松辽平原,吉林省的产量居中国第一
拓展: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商品粮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江淮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种植业的分布
3.油料作物——花生
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微碱性沙质壤土。
主要分布在地区
种植业的分布
3.油料作物——油菜
喜温 、喜湿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通过品种改良“南迁北移”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华南地区
黄淮海平原
辽宁
黑龙江
种植业的分布
3.油料作物——大豆
喜暖
以黑龙江大豆最为著名,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种子发芽需要更多的水分
种植业的分布
甜菜
甘蔗
台湾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四川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自治区
新 疆
习性:喜凉、耐寒、耐旱、耐碱、生长期短。
分布:黑、吉、内蒙古(河套平原)、新(北疆)
习性:喜温、喜湿、需肥 多、生长期长。
分布:台、粤、桂、闽、川、云(热带、亚热带)
4.糖料作物
南蔗北甜
种植业的分布
5.纤维作物——棉花
喜温好光、适宜种植沙质土壤、吐絮期忌降水。
长江下游沿江、滨海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江淮平原、
江汉平原、
南疆棉区、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拓展:五大商品棉基地种植条件对比
棉花 优势 劣势
新疆南部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沙质土壤有利于长绒棉生长;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水源限制;
距市场远;
劳动力不足。
黄河 流域 冀中南 鲁西北 豫北平原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中、低产田多,
旱涝、风沙和盐碱
黄淮平原 长江 流域 江汉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秋季多雨,
不利于收摘
长江沿岸 滨海平原 种植业的分布
蚕桑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5.纤维作物——桑蚕
… …
… …
Bast fiber
麻类纤维
亚麻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中温带地区
黄红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低湿地区
苎麻较适应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种植业的分布
茶树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等特征。
土壤宜为酸性的红壤;
降水充沛,云雾天气多;
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地形以丘陵为主,利于排水。
种植业的分布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地带
6.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我国主要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 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 基地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 作物 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势,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糖料 作物 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 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畜牧业的分布
1.牧区畜牧业
①四大牧区:
②饲养方式: 放养.
③商品:皮、毛.、肉奶
①分布:东部季风气候区
②畜种:猪.牛.鸡.鸭.
③饲养方式: 圈养.
④商品:肉.禽.蛋.
2.农区畜牧业
3.城郊畜牧业
畜牧业的分布
畜牧业分类
农耕区畜牧业
养鸭场
养鸡场
奶牛场
地位 生产方式 主要产品 生产对象 饲料来源
牧区畜牧业 次 放牧 皮、毛及肉、奶 马、牛羊、骆驼 天然牧草
农耕区畜牧业 主 舍养 肉、蛋、奶 猪、马牛、羊及家禽类 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副产品、粮食、饲草
林业的分布
东北林区: 我国最大天然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和兴安落叶松
东南林区:人工林区.主要树种有樟树、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
西南林区:中国第二大林区,垂直分异显著。
林业的分布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④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渔业的分布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
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1.分类
2.分布
一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主;
二是江河和淡水湖泊区,以淡水养殖和捕捞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捕捞、养殖、加工
渔业的分布
3.分析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0 2
我国农业发展条件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
1.自然条件
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光照条件优越,且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成熟及产量提高 但是受季风影响强烈,旱涝灾害多发。
水资源 总量大,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水资源丰富 但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土地: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
不利条件:山地多,干旱地区广,耕地、林地所占面积比重小。
土壤:农垦历史悠久,土壤肥沃,耕地质量好。但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生物: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作物或牲畜品种的优化、改良,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国家政策:全力保障和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
劳动力资源: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市场:市场需求量大,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资源的利用:大部分地区能够因地制宜,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耕作农业
东部季风区
灌溉农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黄河谷地
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绿洲农业
新疆盆地边缘的绿洲
思考:评价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主要限制性条件
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操作。
纬度高、热量不足
修建温室、培育良种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华北地区——传统旱作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主要限制性条件?
3.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鱼塘—台田、排灌结合、引淡淋盐、生物措施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南方地区——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发展的种植业类型
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主要限制性条件
水稻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坝子农业、立体农业等。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旱涝多发,水土流失严重
4.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发展水利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云贵地区——坝子农业
①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严重,坝子地区(山间小盆地)泥沙淤积,土层较厚,土壤肥沃; ②地势较低,灌溉便利; ③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等。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主要限制性条件?
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缺水缺土。
走绿色生态化发展道路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主要限制性条件?
3.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
水源不足、风沙大
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良种,发展特色农业
东
西
<50mm
<200mm
<400mm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主要限制性条件
3.农业发展的改进措施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利条件: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④灌溉便利
热量不足
修建温室、培育良种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指地势起伏的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农业。
主要在东南丘陵地区,山上林、竹、果,缓坡可种草放牧,山下农田,池塘养鱼。
分布:
概念: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珠三角——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堤上种植果树、甘蔗、花卉等,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类型:
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概念:
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条件
(1)地价的高低(根本因素)—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高,适合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乳牛、家禽等);
(2)单位面积产值—距城镇距离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或蔬菜、果园、粮棉等;
(3)需水量—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
(4)对运输的迫切性—靠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乳牛。
城市郊区农业
中国主要农业类型与区位分析
农业类型 优势区位条件 限制性区位因素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国内外市场广阔 地势低洼,夏秋台风灾害
南方水稻种植业 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旱涝灾害频发,科技、机械化水平低
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 春秋的低温冷害;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冰雪融水、地下水提供水源;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
青藏高原上的河谷农业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水源充足,光照丰富 热量不足仍是限制性因素
0 3
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national situation of South Asia
图示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比重偏大;林业、渔业和牧业的比重小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2)耕地环境恶化,如: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酸化、盐碱化现象严重
青藏:草场退化
西北:土地沙漠化、风沙、盐碱
东北:黑土流失
华北:旱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红漠化、台风
西南地区:缺水、缺土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如:农药残留量超标,营养成分不足,出口创汇能力差
(3)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减少
(4)农业多为粗放型,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单一
(5)农产品缺少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①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产业要全面发展
②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OA-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OB-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①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灾害威胁的土地
②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OC-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①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②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OD-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以及林木的滥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OF-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现代新型农业
观光农业: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观光农业”集旅游、观赏、参与、创造于一体,最初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现在欧洲仍是“观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观光农业
中国现代新型农业
蓝色农业指的是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具体来说,所有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虾、贝、藻、鱼类的养殖业都包括在内。
蓝色农业
中国现代新型农业
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上部分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在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满足整个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既可以节省耕地、缓解人地矛盾、制造清洁能源,又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暖需求、提供大棚温度并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光伏农业
中国现代新型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