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历史
32.(14分)
模拟卷(一)
(1)《南京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
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
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
《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签订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1.B2.A3.A4.D5.B6.A
(4分)
7.C8.D9.D10.B
11.C
(2)事件:遵义会议。意义:粉碎
12.C13.D14.B15.C16.A
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17.D
18.D19.B20.C
21.A
危为安。(4分)
22.C23.B24.A25.B
26.D
(3)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卢沟
27.B28.B29.D
30.C
桥事变)。重要意义:是中国人民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
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
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
14分,第33题12分。)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1.(14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
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衰微。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
到提高。(6分)》
(6分)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
33.(12分)
固君主统治。(2分)
示例:多重内外因素与科技创新
(3)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互相影响
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
人的欲望来自人的本能,是人类
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
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外部因素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可以刺激人的欲望,使人投入到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
弟,希望巩固西汉统治。但最后
民霸权,很多商品供不应求。虽
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然这时的英国手工工场日益兴
集权。(3分)
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新兴棉
模拟卷(二)
纺织领域,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
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
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生产
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
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
求的)
大幅度提高,1840年前后,英国率
1.c
2.A3.D
4.C
5.A6.B
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商品遍
7.B
8.A9.C10.D
11.A
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
12.C13.B
14.C15.B16.A
界工厂。
17.C
18.C
19.D
20.B
21.A
科技成就可以改变外部元素的内
22.B23.B24.D25.C26.B
涵,也可以改变人的欲望和社会
27.D28.A
29.D30.D
需求的表达形式。工业革命也促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40
进了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
分,第33题14分。)
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31.(14分)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
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
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
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
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朝制度。(6分)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
产阶级政党展开了激烈竞争,资
国政,有利于诚少决策失误;分工
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
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
发展起来,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
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
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君权(6分)
总之,多重外在因素与科技创新
(3)认识:国家治理受皇权加强的
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展进步。
(2分)
其他观点:科技创新与环境相互
32.(12分)
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相互影响、
(1)遵义会议。(2分)遵义会议是
科技创新与制度相互影响等等。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含相互
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
关系,各4分;总结2分。
熟的标志。(2分)
2机密★考试结束前
【考试时间:2025年1月6日,下午8:30一10:00,共90分钟】
云南省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图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金
蜘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4300一4000年,其宫城内发现了多处大型墓葬,随葬的玉
器有的来源于长江中下游的肖家脊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有的来源于西北的齐家文化、北
方的石峁文化。这反映出
A.多元文化汇聚
B.阶级分化严重
C.早期国家出现
D.礼乐制度形成
2.商朝已能酿造不同种类的酒,有用稻酿造的甜酒,有用黑黍酿造的香酒。殷墟墓葬中就有很多
酒器,反映了当时贵族中饮酒的风气。这说明商朝
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奴隶制等级结构十分严格
C.饮酒风气普遍流行
D.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
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性善是后天教化的结果,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他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
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据此可知,他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德治国
B.无为而治
C.礼法并重
D.严刑峻法
4.秦将天下分为36个郡,每郡下再设县,郡县的主要官员没有封土只拿俸禄,用人任贤而不再世
袭爵位官职。该做法
A.沿袭了夏商政治制度
B.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了秦王朝的统一
5.图1是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出土的《采桑图》。画面内容为:一少数民族妇女正在采桑,一孩
童在护桑。据图可知,此时
(
图1
A.中原人民生活安康
B.北方各族人民实现汉化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
89
6.唐时,三省长官执宰相之职。他们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
省事务。这种做法
A.提高了工作效率
B.杜绝了决策失误
C.强化了监察职能
D.体现了皇权衰落
7.宋代理学家程子说:“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据此可知,程子倡导
()
A.天人合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8.《皇明祖训》记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
人,专权乱政”。由此,明太祖
()
A.实行奏折制度
B.设立内阁
C.废除宰相制度
D.设立军机处
9.近代某条约规定:英商在通商五口“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
示”。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1895年,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两种身份、曾饱读四书五经的青年起草和署名《上皇帝书》,这
一事件已经超越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创“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
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清末新政
D.护国运动
11.1901年,杂志《开智录》刊登《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一文,认为“义和团此举,实为中国民气之代表,排
外之先声“有此数功,则我国民精神可从此振刷矣”。此看法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
A.激化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
D.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12.20世纪初,北京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
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这些现象
的出现得益于
A.北洋军阀统治瓦解
B.民众生活习惯改变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新式学堂普遍建立
13.民国初年的一幅对联这样写到:“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
我过我的年”。对联反映了
(
A.社会风貌的变革
B.男女平等的实现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主革命的兴起
14.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图2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