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四)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
金
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素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
如泰山封禅,推行祭祀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两家思想的融合
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3.曹魏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专4.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肢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测据:人心换散.实是
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5.如图1所示,该城市分布图所指的城市是
林门
玄太门
内苑
兴交」
省
太
省
苍福门
项义门
城
尚省
拍
图1
A.周都镐京
B.秦都咸阳
C.汉都长安
D.唐都长安
6.北宋前期官、职分离,官称一般为虚衔,而职才是握有实权的官。但在特殊时期,有职也绝非有
职务,而是授之以“差遣”,才算有具体的职务。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抑制武将势力
B.扩大官吏来源
C.加强君主专制
D.完善中央官制
7.宋《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
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25
8.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
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9.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
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0.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之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有人称之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之为“磕头战
争”。这说明
()
A.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做不到客观公正
B.研究视角的差异造成历史结论的不同
C.历史研究材料的匮乏带来认知局限
D.历史解释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断
11.“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
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这次
运动
A.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3.“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
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
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
()
A.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B.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起因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14.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
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的抗战艰难曲折
B.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C.美国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在这一年,全国性的经济规
划开始了…朝鲜战争于1953年刚刚结束,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还存在着“恐惧”。为
此中国政府
()
A.倡导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参加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26-参考答案·历史
32.(14分)
模拟卷(一)
(1)《南京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
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
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
《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签订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1.B2.A3.A4.D5.B6.A
(4分)
7.C8.D9.D10.B
11.C
(2)事件:遵义会议。意义:粉碎
12.C13.D14.B15.C16.A
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17.D
18.D19.B20.C
21.A
危为安。(4分)
22.C23.B24.A25.B
26.D
(3)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卢沟
27.B28.B29.D
30.C
桥事变)。重要意义:是中国人民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
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
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
14分,第33题12分。)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1.(14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
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衰微。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
到提高。(6分)》
(6分)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
33.(12分)
固君主统治。(2分)
示例:多重内外因素与科技创新
(3)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互相影响
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
人的欲望来自人的本能,是人类
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
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外部因素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可以刺激人的欲望,使人投入到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
弟,希望巩固西汉统治。但最后
民霸权,很多商品供不应求。虽
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然这时的英国手工工场日益兴
集权。(3分)
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新兴棉
模拟卷(二)
纺织领域,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
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
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生产
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
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
求的)
大幅度提高,1840年前后,英国率
1.c
2.A3.D
4.C
5.A6.B
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商品遍
7.B
8.A9.C10.D
11.A
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
12.C13.B
14.C15.B16.A
界工厂。
17.C
18.C
19.D
20.B
21.A
科技成就可以改变外部元素的内
22.B23.B24.D25.C26.B
涵,也可以改变人的欲望和社会
27.D28.A
29.D30.D
需求的表达形式。工业革命也促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40
进了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
分,第33题14分。)
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31.(14分)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
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
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
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
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朝制度。(6分)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
产阶级政党展开了激烈竞争,资
国政,有利于诚少决策失误;分工
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
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
发展起来,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
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
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君权(6分)
总之,多重外在因素与科技创新
(3)认识:国家治理受皇权加强的
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展进步。
(2分)
其他观点:科技创新与环境相互
32.(12分)
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相互影响、
(1)遵义会议。(2分)遵义会议是
科技创新与制度相互影响等等。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含相互
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
关系,各4分;总结2分。
熟的标志。(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