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12:30

文档简介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五)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国家开始形成
C.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
2.“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图1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承相
太射

达济
协助皇帝处
管坪仑国
珠冬园政争
车井
〔统璃)
〔市设
说即
图1
A.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
4.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

弱矣。”这项措施是
(
)
A.三公九卿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
D.三省六部
5.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分支)纷纷传入中国,
广泛流传。这一现象
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
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
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
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的冲突
恤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
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职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分割宰相,集体负责,集权于皇帝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33
7.元朝科举中蒙古、色目人人数与汉人相差悬殊,但进士分配名额一样。其考试科目也少而简单。
考试程序,汉人三场:第一场明经,在《四书五经》内出题: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策。而蒙
古、色目人只有汉人的第一和第三场。由此可见,元朝的科举制
()
A.满足了蒙古贵族仕途的愿望
B.改变了考试制度的基本规则
C.导致了汉族士人活力的衰退
D.减缓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8.有学者指出,自唐宋以来,一般人都竞争于科目的进取,元代一旦废除了这种制度,便使这些士
子们的才力无从表露,而恰好这时一种新兴文体产生了出来,于是他们就多半从事于戏曲的写
作。据此可见,元曲的变化体现了
()
A.戏曲艺术的积累与发展
B.文人地位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D.元代以词曲取士
9.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明成
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这反
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
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
10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代’和‘世界史上最
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该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A.阻止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
B.“扶清灭洋”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D.在世界反侵略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在近代中国,有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人受到了刺激。它
们是1840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1856一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1894一1895年同日本的战
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点是
()
A.使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B.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都使清政府发起自救运动
12.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立法;维
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他们分别指
()
A.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
B.抵抗派、洋务派、革命派
C.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
D.抵抗派、维新派、革命派
1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经常聚在
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
则材料反映的是
A.女性意识觉醒导致社会倒退
B.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
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冲击
D.社会动荡迫使女性反抗
-34-参考答案·历史
32.(14分)
模拟卷(一)
(1)《南京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
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
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
《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签订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1.B2.A3.A4.D5.B6.A
(4分)
7.C8.D9.D10.B
11.C
(2)事件:遵义会议。意义:粉碎
12.C13.D14.B15.C16.A
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17.D
18.D19.B20.C
21.A
危为安。(4分)
22.C23.B24.A25.B
26.D
(3)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卢沟
27.B28.B29.D
30.C
桥事变)。重要意义:是中国人民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
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
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
14分,第33题12分。)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1.(14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
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衰微。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
到提高。(6分)》
(6分)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
33.(12分)
固君主统治。(2分)
示例:多重内外因素与科技创新
(3)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互相影响
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
人的欲望来自人的本能,是人类
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
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外部因素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可以刺激人的欲望,使人投入到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
弟,希望巩固西汉统治。但最后
民霸权,很多商品供不应求。虽
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然这时的英国手工工场日益兴
集权。(3分)
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新兴棉
模拟卷(二)
纺织领域,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
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
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生产
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
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
求的)
大幅度提高,1840年前后,英国率
1.c
2.A3.D
4.C
5.A6.B
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商品遍
7.B
8.A9.C10.D
11.A
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
12.C13.B
14.C15.B16.A
界工厂。
17.C
18.C
19.D
20.B
21.A
科技成就可以改变外部元素的内
22.B23.B24.D25.C26.B
涵,也可以改变人的欲望和社会
27.D28.A
29.D30.D
需求的表达形式。工业革命也促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40
进了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
分,第33题14分。)
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31.(14分)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
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
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
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
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朝制度。(6分)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
产阶级政党展开了激烈竞争,资
国政,有利于诚少决策失误;分工
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
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
发展起来,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
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
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君权(6分)
总之,多重外在因素与科技创新
(3)认识:国家治理受皇权加强的
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展进步。
(2分)
其他观点:科技创新与环境相互
32.(12分)
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相互影响、
(1)遵义会议。(2分)遵义会议是
科技创新与制度相互影响等等。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含相互
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
关系,各4分;总结2分。
熟的标志。(2分)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