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12:30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历史
32.(14分)
模拟卷(一)
(1)《南京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
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
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
《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签订的。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1.B2.A3.A4.D5.B6.A
(4分)
7.C8.D9.D10.B
11.C
(2)事件:遵义会议。意义:粉碎
12.C13.D14.B15.C16.A
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17.D
18.D19.B20.C
21.A
危为安。(4分)
22.C23.B24.A25.B
26.D
(3)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卢沟
27.B28.B29.D
30.C
桥事变)。重要意义:是中国人民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
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
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
14分,第33题12分。)
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1.(14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1)原因:血缘关系疏远:周王室
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
衰微。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
到提高。(6分)》
(6分)
(2)用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
33.(12分)
固君主统治。(2分)
示例:多重内外因素与科技创新
(3)秦朝: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互相影响
的教训,对待诸子功臣以赏赐代
人的欲望来自人的本能,是人类
替分封。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
科技创新的直接动力。外部因素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可以刺激人的欲望,使人投入到
西汉: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分封同姓子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
弟,希望巩固西汉统治。但最后
民霸权,很多商品供不应求。虽
造成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然这时的英国手工工场日益兴
集权。(3分)
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
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新兴棉
模拟卷(二)
纺织领域,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
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
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生产
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
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机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
求的)
大幅度提高,1840年前后,英国率
1.c
2.A3.D
4.C
5.A6.B
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商品遍
7.B
8.A9.C10.D
11.A
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
12.C13.B
14.C15.B16.A
界工厂。
17.C
18.C
19.D
20.B
21.A
科技成就可以改变外部元素的内
22.B23.B24.D25.C26.B
涵,也可以改变人的欲望和社会
27.D28.A
29.D30.D
需求的表达形式。工业革命也促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共40
进了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
分,第33题14分。)
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31.(14分)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
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
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
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
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朝制度。(6分)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
(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
产阶级政党展开了激烈竞争,资
国政,有利于诚少决策失误;分工
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
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
发展起来,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
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
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君权(6分)
总之,多重外在因素与科技创新
(3)认识:国家治理受皇权加强的
互相影响,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展进步。
(2分)
其他观点:科技创新与环境相互
32.(12分)
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相互影响、
(1)遵义会议。(2分)遵义会议是
科技创新与制度相互影响等等。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评分标准:观点2分:论述含相互
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
关系,各4分;总结2分。
熟的标志。(2分)
2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历史(一)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

生活状况是
(
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考2.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
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3.“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做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
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
A.郡国并行制
B.师法黄老
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
4.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
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邦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
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
理念”是
A.文官制度
B.公平公正
C.品德为主
D.分科考试
6.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坚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
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
()
A.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
B.契丹族对中原形成的严重威胁
C.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D.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7.图1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势图,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
:南宋川夏垫
士以
1:3200万
图1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8.“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
代设置行省
()
A.管辖边疆地区,维护国家统一
B.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9.《元史·地理志》记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有效地管
辖这些地区,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中书省
C.实行监察制度
D.实行行省制度
10.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
鸦片战争,清朝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B.未能对清政府造成实质性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11.鸦片战争前,部分清朝官员认为,英军只擅长海战不会陆战,预料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
窥伺中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
A.清朝国力强大
B.世界市场形成
C.闭关锁国政策
D.清朝市场巨大
12.太平天国提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却实行“着佃起征田赋”;企图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圣库
制度,却支持“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反映出
()
A.封建等级制顺应历史潮流
B.平均主义适合太平天国政权
C.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脱离实际
D.农民反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3.在某次战争中,侵略者首先表明他们进兵北京…是要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民
众的挟持下干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某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