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1张PPT)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农 业
课标要求
1.能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区域认识、综合思维)
2. 利用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因地制宜地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人地协调)
3. 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及其利用发展那中出现的问题。(地理实践力)
4. 关注我国科技兴农新举措,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变化特点。
5.联系近些年我国强农惠农政策考查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 录
COTENT
一、我国农业生产概况
二、我国农业发展条件
三、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及其重要性
Agriculture and its importance
农业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吃、穿、用等物质资源,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原料的消费市场。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主要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1.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狭义的农业是指耕作业(种植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农业概述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水稻种植业
渔业
牧业
林业
一、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分类: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地域类型:季风区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园艺业、热带雨林、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迁移农业、游牧业
农业概述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
①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
②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
③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与非转基因品种的比例等等
农业产业结构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①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②季节性、周期性
原则:不违农时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季节性、周期性
地域性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因地制宜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黑土>紫色土>水稻土>黄土>红壤
西北部内陆区和青藏地区部:
东部季风区:
水产业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北部:旱地农业
南部:水田农业
——秦岭、淮河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⑴概念:作物熟制是根据某地的积温数来确定,在一个年度里,需要种植几茬作物以及各自种的是什么作物,才能达到最好的种植效果。
⑵分布情况:
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热带:一年三熟
三、农业的概况
作物熟制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农业区位条件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
农业区位条件
0 1
Agricultural area site conditions
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技术条件等:
机械
化肥
良种
冷藏
农业区位因素 Agricultural area location factor
农业区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产量。不同农作物要求的降水量不同 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品种、
耕作制度
地形 平坦坡度小便于耕作发展种植业、坡地排水良好,山地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平原、丘陵缓坡—种植业;山坡林业和牧业或经济林木
土壤 肥力、酸碱、厚度、土壤结构、土温等 酸性—茶叶、柑橘;
碱性—甜菜、枸杞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保证;干旱、半干旱—制约因素(主导因素) 降水丰富;近河流;近湖泊;地下水丰富;有大量冰雪融水----农业有保证
农业区位因素 Agricultural area location factor
农业区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需求量大--提高单产或扩大播种面积
市场距离—运输成本
上市时间—错峰上市,产品售价高、效益好
交通 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输出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扩大市场 临近铁路、公路和港口—交通便捷,便于产品的输出(园艺业、乳畜业和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地域要求便捷的交通)
政策 农业规模、农业结构调整 政策鼓励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区位因素 Agricultural area location factor
农业区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条件 技术 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生产成本; 改良品种、精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产、质量; 冷冻保鲜--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范围 互联网销售——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降低销售成本 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 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可改变自然条件和部分的经济条件
农业区位因素 Agricultural area location factor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人文因素(劳动力、历史、政策、科技)
气候:水、热条件充分,农作物熟制多样化
地形:高山、盆地、高原、丘陵、平原五种地形齐备,农业类型丰富
土壤资源多样丰富,土层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农业区位因素 Agricultural area location factor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02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LOGO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01
种植业 Planting industry
甘肃新疆主产区:棉花和小麦
汾渭平原主产区:小麦和玉米
东北平原主产区:玉米、水稻、大豆和畜产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畜产
长江流域主产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畜产、水产
华南主产区:
水稻、甘蔗、水产
河套灌区主产区小麦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
东部季风区
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远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地带
西部地区
以旱地为主
秦淮以北
以水田为主
秦淮以南
粮食作物:
小麦:长城以北种春小麦,如:东北平原、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长城以南种冬小麦,如:华北平原;
水稻: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为界),最北可种植到三江平原;
玉米(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集中):长江流域(最大)、珠江三角洲等华南各省、台湾西部平原;
北方(分散):华北的河湖洼地、东北一些河流及山间平原、西北灌溉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水 稻
水 稻
生长条件:喜温喜湿
主要分布: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地区
我国水稻种植业优势:
自然条件:我国东部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
单季稻
双季稻
三季稻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春小麦
冬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产量仅次于稻谷
生长习性:
地位: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小 麦
小 麦
春小麦:
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 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
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地区差异也比较大。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春小麦—春播秋收
冬小麦—秋播夏收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玉 米
喜温作物,分布广泛;
分为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夏播玉米和南方低山丘陵玉米
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份。
五、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生长习性:喜温作物,耐旱、适应性强。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短日照植物;植株高,叶面积大,因此需水量较多
品种分类: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
松辽平原,吉林省的产量居中国第一
玉 米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除小麦、水稻、玉米外,还有谷子、高粱、青稞等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
谷子
高粱
青稞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A
B
C
D
E
F
G
H
I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商品粮基地 优势 劣势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两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
珠江三角洲 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三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洪涝灾害较频繁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经济作物:
棉花: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绒棉)
油菜:长江流域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茶叶:南方丘陵地区
热带作物橡胶:海南岛和西双版纳为主
苹果:温带水果,主产于鲁和辽
大豆(喜温凉):北方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纤维作物:棉花(亚麻和蚕桑)
生长习性:喜温、喜光、生长期长、棉花比较耐旱,但不能受旱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结籽、吐絮和摘采期要求空气干燥、土质疏松有利于根系发育
优势区域重点: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主要分布:黄淮海平原 南疆盆地
六大棉纺织中心——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上海
南疆地区
长江下游沿江平原
江汉平原
黄淮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棉花——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沙质土壤、排水好
黄河中下游地区①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②夏季常有洪灾;③多盐碱地,中、低产田多。④多风沙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多雨,不利于收摘
西北内陆(南疆)地区:水源短缺;土地少;距市场远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②商品棉基地:
M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N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江汉平原;
O新疆南疆。
中国商品棉基地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我国五大商品棉生产基地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棉花 优势 劣势
新疆南部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沙质土壤有利于长绒棉生长;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水源限制;
距市场远;
劳动力不足。
黄河 流域 冀中南 鲁西北 豫北平原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中、低产田多,
旱涝、风沙和盐碱
黄淮平原 长江 流域 江汉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秋季多雨,
不利于收摘
长江沿岸 滨海平原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主要在河南
向日葵: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向日葵的生产潜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扩种。
胡麻:西北内陆地区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油 菜
生长习性:长日照作物,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
主要分布: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长江油菜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但近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势,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分布范围
南迁北移
黄淮海平原
辽宁
黑龙江
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
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
花 生
山东
河北
河南
生长习性:喜高温干燥,不耐霜,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沙土土质疏松有利于根部发育、呼吸和结荚、排水好的沙壤土地
主要分布: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淮花生区(鲁、豫、冀、辽等),山东丘陵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东北平原
内蒙古东部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甜菜
甘蔗
南蔗北甜
四川
云南
广西
福
建
广东
新疆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自治区
台
湾
中国糖料作物分布
海南
糖料作物—甘蔗
生长习性:喜高温、喜湿,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主要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台、闽、粤、 桂、琼、云、川等(24°N以南地区)
四川盆地种植甘蔗的原因:冬季北部有秦岭阻挡,气候温暖;夏季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空气不易扩散,气温高,热量丰富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糖料作物—甜菜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寒、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主要分布: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和北疆。黑、吉、内蒙古、新(40°N以北地区,中温带),东北种植最多,约占全国甜菜总面积的65﹪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经济作物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影响条件
水果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四季如春的气候
六、其他农作物
南部沿海各省
(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
暖温带的苹果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出口农产品基地:
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云南两广福建南部)等地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北方 南方
界线 秦岭—淮河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 油菜
纤维作物 棉花、亚麻 棉花
作物熟制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海南一年三熟
高山牧场
新疆细毛羊
伊犁马
草原牧场
三河马
三河牛
LOGO
畜牧业
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七、 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分类:
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400CM等降水量线
主要分布在西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畜牧业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牧区畜牧业: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于种植业区: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地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畜牧业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02
畜牧业 Animal husbandry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载畜量最多)
青海牧区——牦牛
西藏牧区——牦牛
新疆牧区——细毛羊
宁夏——滩羊
牧区类型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生产方式 放牧 舍养
主要产品 皮、毛、肉、奶 肉、蛋、奶
生产对象 牛、羊、马、骆驼 牛、羊、猪、鸡、鸭、鹅等家禽
饲料来源 天然牧草 秸秆、粮食
养鸡场
养鸭场
养牛场
重庆荣昌猪
浙江金华猪
农区畜牧业:农区是指中国牧区、半农半牧区以外的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和各种家禽,以舍饲和秸秆饲料为主。
四大牧区 牧场特点 优良畜种
内蒙古牧区 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细毛羊
青海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
我国四大牧区牧场类型及特征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草甸草场:地势低缓,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水草丰美,草场开阔,产草量高,质量好。(内蒙古东部的三河马、三河牛)
山地草场:光热较好,干燥少雨,山地水分条件较好,形成草场。特别是北疆山地产草量高,草质优,是优良的夏季牧场。(新疆的细毛羊)
高寒草场:气候寒冷干燥,牧草低矮稀疏,由于光照足,营养价值高,草质好,是良好的夏季牧场。藏南地区牧草繁茂。(青藏高原的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牧区 类型 主要特征
内蒙古 牧区 温带草 原牧场 随降水条件的变化,从东到西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全区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由过去游牧转向四季轮牧
新疆 牧区 山地 牧场 随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四季牧场,实行转季放牧,气温较低的山坡作为夏季牧场,冬季气温较高的山麓作为冬季牧场
西藏 牧区 高寒 牧场 牲畜对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强,随气温和水源形成转季牧场,藏北“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藏南“春季牧场在山腰,夏季牧场在平坡,秋季牧场在山顶,冬季牧场在阳坡”
青海 牧区 由于长期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靠天养畜的粗放经营方式,畜牧业发展缓慢,而且不稳定,出栏率和商品率低
我国四大牧区牧场类型及特征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内蒙古的畜牧业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营造防护林;大力建设人工草场;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加强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区位因素:东部降水较少,半干旱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草类繁茂草场面积广阔;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广;京包等铁路提供便利的交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牧业历史久,经验丰富;冷冻保鲜技术提高,市场范围扩大;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四大牧区牧场类型及特征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LOGO
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0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渔业 Fisheries
海洋渔业
淡水渔业
主要集中在东部、
南部海域,形成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
北部湾渔场
南海渔场
优势:我国海域广阔;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是发展人工养殖的良好场所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优势:我国河、湖、塘水域广阔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中国的水产业
东南沿海养殖带
主要布局: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5个省区
重点发展:鳗鱼、对虾、罗非鱼、大黄鱼
黄渤海养殖带
主要布局:山东、河北、辽宁等3个省
重点发展:对虾、贝类
长江中下游养殖区
主要布局:江苏、安徽、江西等3个省
重点发展:出口河蟹养殖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水产业 Fisheries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纬度低,水温较高温度适宜;水域宽广,水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有XX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消费市场广阔;铁路、港口等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造船工业发达;
③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冷冻保鲜技术水平高。
④政策: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水产业 Fisheries
LOGO
林业
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
-04
林业 Forestry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北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东南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林业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
①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空气的湿度和云雨量);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湿润地区,河流的中上游山区);③防风固沙(在干旱地区、在沿海地区,防台风、风暴潮、海啸等);④保护农田(在平原地区);⑤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稳定大气成分;⑥吸烟除尘,净化大气;⑦保护生物多样性。⑧美化环境,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森林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危害:
①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大,湿度和云雨量减少②(山区)水土流失加剧,表土、养分和有机质淋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③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塞;④河流中下游地区旱涝频繁;⑤空气干燥,蒸发加剧,风沙天气增多,土地沙化;⑥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气候变暖;⑦生物多样性减少;⑧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三北”防护林体系(西北、东北、华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
太行山绿化工程;
平原绿化工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林业生态工程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林业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区)
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黄河流域 )
柑桔(主要产于亚热带,东南丘陵)
茶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主产于南方各省丘陵山区)
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椰子(热带,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天然橡胶
(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
经济林木
茶叶生长环境:①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漫射光照强;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林业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东部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沿海(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西部 畜牧业
种植业
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我国东西部农业差异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
0 3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灌溉农业
畜牧业
我国主要农业地域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
农业地域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①耕作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⑤绿洲农业:
河西走廊、
新疆塔里木盆地
准葛尔盆地
伊犁河谷。
④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谷地。
立体农业:横断山区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分布于地势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
如:青藏高原东北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1、河谷农业
特点:
一年一熟,适宜喜温凉的青稞,春小麦,豌豆等生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区位:河谷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风力较小;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多晴天,光照充足;高原谷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和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卵的生长、发育繁殖,虫害少;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壤(冲积土)肥沃;临河分布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不足:海拔高,热量不足、昼夜温差过大夜晚容易出现低冻害;多雪灾、冰雹等气象灾害。
华北平原——旱地农业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棉花、花生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不利条件:
旱涝、盐碱、风沙(农业三大障碍)
水资源短缺
可持续发展途径
加强水利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
发展节水农业(春旱)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盐碱地,改良中低产田
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华北平原的棉花生产农业
区位分析: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秋后少雨,有利于棉花的成熟与采摘;冬季温度低,虫害较少;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层肥沃深厚疏松,有利于棉花扎根;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
不足:春季风沙较大;寒潮的低温冻害影响;春季干旱严重,夏秋洪涝灾害频繁;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不足
措施:发展大棚(温室)农业;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合理灌溉,有灌有排;营造防护林;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棉花生产的质量
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甘蔗、(冬小麦)
作物熟制:一年两至熟三熟
不利条件
旱涝灾害多,水利工程量大
土地分散,机械化水平低
人多地少,商品率低
农业科技水平低
可持续发展途径
加强水利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
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保护生态环境
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东北三江平原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甜菜、马铃薯(水稻)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区位:自然因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低虫害少;土壤肥沃,深厚;水源较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东北三江平原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国营农场经营
不足:热量不足;黑土流失,肥力下降;受寒潮和冻害影响;林地、湿地破坏严重。
措施:加强坡面和沟谷治理;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开展粮食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农业。
-01
灌溉农业 Irrigation agriculture
宁夏
平原
河套
平原
河西
走廊
新疆
南部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冰川融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2、灌溉农业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概念:
主要作物:
春小麦、瓜果、棉花、甜菜等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西北灌溉农业
西北灌溉农业区位
典型地区:宁夏/河套平原(河水灌溉)、河西走廊、新疆南疆地区、绿洲农业多(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呈“孤岛状、带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的高山山麓、河流沿岸和有地下水出露的地区。
区位因素:夏季日照时间长、干旱多晴天,光照和热量充足;干旱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度低和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不利于病虫卵的生长、发育繁殖,虫害少;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靠近灌溉水源,灌溉便利。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西北灌溉农业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冬季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严重。
措施: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同时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因地制宜的选择耐寒性作物种植;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发展大棚农业
新疆的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带,依靠天山、昆仑山等冰雪融水灌溉。
该区雨量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单产高,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著名瓜果产地。
绿洲农业 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指地势起伏的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农业。
5、立体农业
主要在东南丘陵地区,山上林、竹、果,缓坡可种草放牧,山下农田,池塘养鱼。
分布:
概念: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3)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
①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②将限制的劳动力转移去综合开发山地丘陵,促进多种经营,缓解人地矛盾
③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的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云贵高原石灰岩地貌广布,流水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
只有那些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4、坝子农业
分布:
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地区。
原因: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坝子农业
⑴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山间坝子四周高中间低,为什么很少出现洪闹灾害?
⑵云贵高原农业发展存在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石灰岩遭流水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空隙,地表水渗漏严重
冬春季节降水少干旱严重;贵州冬季多低温冻害,造成作物减产;地表崎岖坡度较大耕作不便;土层浅薄贫瘠产量低;石灰岩遭流水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空隙,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短缺严重。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耕作业
坝子农业
河谷农业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基塘农业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会议在罗马召开。
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桑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堤上种植果树、甘蔗、花卉等,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6、基塘农业
发展变化:
基堤作物由桑树向蔬菜、瓜果、花卉等转变;
塘内养殖更加科学化,由过去的蚕沙喂养向网箱养殖和机械养鱼等转变。
概念: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城郊农业
Agricultural area selection
基本
思路
地价
高低
单位面积产值
生产
需水量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
距城镇近
地价高
成本高
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
距城市
渐远布局
花卉等需水量大
接近河流
湖泊等
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
靠近城镇
交通方便的地方
具体
分析
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南部地区的热带农业
⑴热带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椰子、橡胶、剑麻和油棕等
⑵区位分析:热带气候类型,光水热资源丰富;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山地适宜种植经济林木,排水良好;沿海平原土壤肥沃深厚;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临近铁路、港口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种植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保鲜技术水平高;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⑶不足:我国热带面积狭小,种植面积小;我国热带纬度较高热量有限,热带作物质量较低;夏季多洪涝和台风灾害造成减产;科技含量低。
⑷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质量;提高机械化水平,减低生产成本;加大宣传营销,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保障质量,树立品牌优势。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分布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 农业基地 三江平原、 松嫩平源、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华北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南方水田农业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人均耕地少
西北灌溉农业区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水源紧缺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畜牧业27%
林业4.6%
副业6.1%
渔业6.8%
种植业55.5%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只占27%,渔业、林业比重太小。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2.农业科技水平低
“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
农业“新,特,优”产品较少。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3.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较低;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4.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草场退化
森林面积锐减
环境污染
农业自然灾害频发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①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只占27%,林业、渔业比重太小
②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④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严重;
⑤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总量/人均问题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
保护耕地,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与质量如,培育良种;兴建水利设施等
加强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地区生产专门化
LOGO
结构/比例问题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农业经营;
政策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优势物产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科技水平问题
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政府出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制度例如,美国“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中国“参与式选育种试验”与种子站
鼓励(培养)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相关行业
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三大效益的统筹兼顾
充分发挥社会经济力量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作用
例如,西北梭梭林下的肉苁蓉种植,塞罕坝地区的风光旅游建设
②生态效益是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的三种表现及对应的问题解决思路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抓紧粮食生产,保证人民基本的粮食需求;
加强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加快专业化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灌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以宁夏平原为例)
Analysis of regional factors of irrigation agriculture(Take the Ningxia Plain, for example)
光照充足,温差大;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灌溉设施较完备等;
问题与不足:水资源短缺;受寒潮和沙尘暴影响;土壤盐渍化严重等
可持续发展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生产技术;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02
商品谷物农业 Commodity grain Agriculture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阔;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市场广阔;
国家政策支持;交通便利;
问题与不足:热量不足;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可持续发展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改进耕作方式;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农业。
-03
水稻种植业 Rice planting industry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工业较发达,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国家政策支持;
问题与不足:人多地少;受洪涝灾害影响大;
可持续发展措施: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
-04
畜牧业 Animal husbandry
草场面积广阔;(东部草场条件较好)
畜牧业生产经验丰富;
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问题与不足: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受冬季风影响较大;蝗虫、鼠患等
可持续发展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生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规定合理载蓄量;加大畜牧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经济收益。
观光农业: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观光农业”集旅游、观赏、参与、创造于一体,最初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现在欧洲仍是“观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到今天共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城市居民到乡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这一阶段为“观光农业”萌芽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注意对农田景观进行修饰,讲求建筑风格和娱乐设施的配备,可满足观光者购、食、游、住等方面的要求,或以园艺、花木为主,或以草原、牧场、森林为主,使人文美与自然美达到完美结合;第三阶段是操作阶段,让游人加入经营过程中,如自己采摘茶叶、水果,挤奶,捕鱼等;第四阶段是租赁阶段,以租赁为特征,以土地出租的形式把农田长期出租,平日由农场主负责雇人打理,假日交给承租者管理、度假。
现代新型的农业类型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蓝色农业:又称“蓝色工程农业”,因在蔚蓝色的海洋中生产而得名。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目前只提供人类食物的2%,仍有巨大生产潜力。“蓝色农业”是利用高科技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水域农业,海洋可望成为21世纪人类第二产粮区。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光伏农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发电、种养两不误。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光伏农业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变革。
现代新型的农业类型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现代新型的农业类型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各分区特征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加强全面规划,在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下,保障建设用地和对外开放用地的需要,切实保护耕地
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和创汇农业,开发海涂和荒滩、荒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区
以农业为主,增加耕地投入,提高单产
大力开发以三江平原为主的宜农荒地,适当增加建设用地,保障能源基地建设用地,复垦工矿废弃地
大兴安岭长白山区
以林业为主,建设永续利用的用材林基地
林、耕、园、草相结合,加强林地抚育更新,涵养水源
加强草地、耕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北交界区
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林业,适当退耕并建设三北防护林,稳定基本农田,加强草原建设,防止土地沙化和退化
调整建设用地,保障能源基地建设用地
黄淮海平原区
以农业为主,是土地开发重点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和开荒相结合,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综合治理旱、涝、盐碱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并提高其利用率
黄土高原区
结合开发晋、陕、内蒙古煤炭基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部分陡坡要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汾渭谷地商品粮、棉、油基地
江南丘陵区
以林业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保护耕地
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和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南方山地区
以林业为主,建设以川西、秦岭为主林业基地
保护耕地,提高单产,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发展畜牧业
建设水电能源基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旅游业
长江中游平原、四川盆地区
以农业为主,保护耕地和湖泊水面,加强水利建设;建设好商品粮、棉、油和水产、经济作物基地,发展林地,促进水土保持
适当控制建设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和长江水道的利用率
西北区
以牧业为主,农、牧并举,营造农田防护林,扩大水源涵养林,防治沙化、盐碱化
节约利用水资源,稳步开发宜农荒地,建设绿洲粮、棉、油、果基地和优良牧业基地
扩大自然保护区,保障石油、煤炭及盐业建设用地
青藏高原区
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结合,保护森林,开发河谷地带耕地
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产品的生产
随
堂
练
习
现如今,“共享经济”是新网红,农业也进入共享时代。“乐农之家”创立于 2016 年,通过利用互联网高度透明和强用户体验等特性,将实体农场与大众连接起来,打造全新的线上认养、线下代养的生态养殖场景,引导远离山林、草原、田园的都市人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中,形成了需求到产品再到消费的完整农牧产品消费链。目前该农业发展模式在中国正处于发展初期。据此据此完成下列题。
(1) 共享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
A. 共享农业使农业生产活动不再受自然条件制约
B. 共享农业不利于农村生态保护
C. 共享农业实现农产品到用户的直接对接,但交易成本较高
D. 共享农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农业劳动力流失引发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2) 下列关于共享农业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B. 符合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理念,发展潜力大
C. 农业生产规模大 D. 消费人群仅指向年轻人,市场狭窄
共享农业也包括农作物的种植,所以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该农业为生态农业,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共享农业实现了农产品到用户的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共享农业将农业生产与市场接轨,降低农产品销售难的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减轻农业劳动力流失问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共享经济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符合人们追求健康食品的理念,消费人群众多,市场较大。目前中国共享农业发展初期,范围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故ACD错误,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