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10 12:24:25

文档简介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和“三市的发展联系”三部分内容,知识整理如下:
1.城市群概况:
长株潭的地理位置 空间关系 交通分步
2.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的发展特点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
在“城市群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正文扼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内的交通联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是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的基础。本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学习难度不大。
在“三市的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点到即止,主要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对三市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材P.65安排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既是对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以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取长补短,加强协作,来谋求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从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看,该“活动”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三市的发展联系”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向,重在阐明区域发展联系的方式——“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两型社会”建设。
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因涉及的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本节的主题—区域内部的发展 差异与联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考虑到本节“活动”设计的开放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读图导入:展示“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设问导读:你们知道这是我国什么地方吗?听说过图中三个城市的名称吗?(学生可能回答:湖南省)教师再进行引导:如果将图中三个城市的首字结合在一起——“长株潭”,你听说过吗?(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趁机引入本节课题。
(一)城市群概况
1.读“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图,说出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地处湖南省东部,一江串三城)
2.读“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图,说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
转承:有谁知道长沙、株洲、湘潭的城市特色吗?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或教师提供的三市的材料,发表对三市的认识。
教师:一江串三城,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湘江流域,彼此相距很近,自然地理条件差不多,但三市的发展却各具特色,你们想知道它们之间的具体差异吗?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读“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图,说出三市的发展差异。
2.完成教材P.65“活动”,分析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要求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握三市发展的方向。从“避免雷同,各有侧重”的角度理解其原因—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课堂任务:阅读教材P.66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发展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66“活动”。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看,上述举措合理。把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可以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又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2)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办法?(学生可以从产业、环境、通信、交通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角度可大可小,言之有理即可)
转承:在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区域得以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呢?
教学后记
教案设计合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知识结构框架完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高效的接受新知识。
课件10张PPT。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城市群概况位置特征:
1.位置: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三市的中心市区。
2.交通联系:
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
3.人口与经济:
人口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将社会发展的核心领域。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 长沙是湖南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计算机、教育、科技均较为发达。城市介绍 湘潭市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故乡。 株洲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市的发展联系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加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一体化建设项目1.电信部门:统一区号,节省话费。
2.旅游部门:整合资源,共同开发。
3.交通部门:统一系统,提供便利。
4.环保部门:共负责任,致力环保。知识延伸
环境友好型—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
少资源,低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谢谢观看!《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习题
选择题:
1.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 )
A.湘江
B.资水
C.沅江
D.澧水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
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岳麓山、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4.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
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
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5.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
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参考答案:
1~5 A B D A B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习题
简答题:
1.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一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3.简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流经三市。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市之间有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联系。
3.原因:长沙、株洲、湘潭的城市定位和支柱产业不一样,三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有侧重,避免雷同,同时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