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向沙漠进军》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向沙漠进军》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5: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向沙漠进军竺可桢第一课时 我国荒漠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的1/4,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学习目标1. 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5.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
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写作背景:
1959年6~7月,竺可桢沿包兰铁路,到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考察。宁夏的风沙危害是它的考察重点之一。沿途所见,沙漠覆盖路面,威胁农田、水渠、公路和城镇。黄河沿岸的大沙丘、沙泻入水,增大了黄河的输沙量。竺可桢指出,起沙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看法森、破会草地,过渡开垦、放牧。治沙,首先要树立信心,保护现有的草被和林带。他说:“干旱地区的雨量虽然少,但是要造林种草是完全可能的,有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利用”。后来于9661年月9日在《热民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 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 肆虐( ) 干涸( )
逞强( ) 汲水( )
俨然 ( ) 抵yù( )
葱茏 ( ) 丘xū( )
磴口( ) 充pèi( ) nüè御chěnghéyǎn
1.填入相应的字或音。j í墟沛cōngdèng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 肆虐:
充沛:
逞强施威:
俨然:
不毛之地: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地干。虐,残暴。(雨水、精力)充足旺盛。沛,盛大。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形容很像。 解释词语不长草木的地方。(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 说明文。 (请填入事物或事理)
②以“向沙漠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如何治理沙漠;事理说明文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二)默读课文,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方法指导:一段中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句,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在段中或段尾。如没有直接的中心句,请归纳概括。
小组合作:找出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段首)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自己概括)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自己概括)
第4段: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段首)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自己概括)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段首)
第7段: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段中)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段中)
第9段: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段首)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段首)
第11段: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段首)
第12段:沙漠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可以为人类所用。 (自己概括)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段尾)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 刚才有同学说了 “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沙漠对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 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 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 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2) 问:这个自然敌人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加以修饰?“最顽强”为什么说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范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最顽强的敌人”。 (“有史以来”)“不断地斗争”“没有能征服”,(“反而”)“并吞(将别人并入自己)” 小结:这段总说了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这段中心句就是这一句。 3) 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的敌人,作者还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增强说服 力?举例子。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沙漠的危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两段,其他同学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所举的事例。 明确:A,曾是西方文明摇篮的地中海沿岸两三千年来不断受到风沙的侵 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西方文明摇篮——荒漠)B,曾是天然草原区的我国陕西榆林地区由于风沙侵入,关外三十公里变成沙漠。(由天然草原区——沙漠) 小结:为了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作者举了“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榆林地区”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个是两三年前古代 西方的事例,一个是几百年前中国的例子,时间久远,地域跨度大,充分说明 沙漠对人类危害由来已久,处处存在。从而突出了它“最顽强”的特征,唤起人们征服沙漠的紧迫感。 第一部分其实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如何征服沙漠 沙漠既然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御沙漠侵袭,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呢?我们要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首先必须了解沙漠进行危害的特点,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敌人,才能征服敌人,只有了解了沙漠这个敌人的特点,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方法,征服沙漠,向沙漠进军。 (1) 听课文录音(第4,5,6段),思考沙漠侵袭进攻有什么特点,采用何种武器和方式,作者采用什么样说明方法作具体介绍,人类如何防御风沙侵袭?思考完成下列表格。 沙 漠 侵 袭 人 类 防 御 说明方法: 方 法 武器 进攻方式 特点 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2,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 这里的“武器”“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3,按风沙不同的进攻形式和造成危害程度定义: 游击战:风沙飞扬袭击禾苗。 特点: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阵地战:狂风移动沙丘埋葬田园。 特点: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造成危害。 问:课文中提到: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如何理解?它是怎样移动的呢?我们用文字结合图示说出狂风推动沙丘前进的过程。 提示:沙丘的移动 1. 客观条件: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 2. 沙丘移动部位:迎风面的沙粒 3. 移动的沙粒数量:成批 4. 移动方向:随风移动 5. 移动过程:从底部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 小结:沙丘向前移动过程一起来叙述一下。可见这篇说明文语言非常简洁,明晰。沙丘前进不是整体移动,而是波浪式前进。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速度虽然不快,但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表现在哪里?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这段文字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先总说后分说。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 列数字 (2)针对风沙袭击和沙丘进攻这两种沙漠侵袭方式,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御。 问:防御风沙袭击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防护林。 它的作用是什么,效果怎样?针对风的。 那么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吗?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培植草皮, 它的作用是什么?针对沙的,减少沙的来源。 问: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什么?植树种草。 课文中有两句话中的“固定”充当什么成分大家必须先理解:1,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偏正短语)2,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动宾短语)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过度和任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但是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还只是采取守势,是被动地防御风沙袭击。我们应该是主动向沙漠进军。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主动地向沙漠进军,并且使沙漠为我们所用,在向沙漠进军中取得彻底的胜利呢?(三)合并中心句,理清写作思路 ( 根据上面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层层推进
由浅入深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说明结构? 递进式。既符合事理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顺序?本文采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条理分明,通俗易懂。速读课文(4—12),思考问题: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这一点的? 第三环节:具体探究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 ) 游击战: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种是“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武器?方式?威力? 阵地战: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阵地战”示意图“阵地战”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沙漠危害性”的深入阐释,又是对下一部分“怎样治理沙漠”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楚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所以要首先强调这一点。 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沙漠怎样危害人类”这一点? 的方法:
培植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培植草皮:减少了沙粒的来源。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方法:被动抵御抵御风沙袭击防风林种树有没有讲究?1、请仔细读课文。
2、如果你是一位治沙工作者,你将如何指导大家培植防护林?请画出简易图纸。减小70%--80%距离林木高度的20倍的地方防护林(图一)防护林(图二)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距地表面40厘米方法:被动抵御抵御沙丘进攻 第五、六自然段可不可以颠倒位置? 不可以,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是抵御风沙的“游击战”;沙丘上植树种草是抵御沙丘的“阵地战”,照应上文第四段先“游击战”,后“阵地战”顺序。 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
水①不毛之地,俨然成为绿洲。
②不但保护农田,开辟了绿地,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到了防护作用。 水的来源:雨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高山积雪、地下海。有水?成就? 方法:主动进攻作用? 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武器?(1)利用沙漠地区的风力:发电、汲水、磨面
(2)利用沙漠地区的日照:发电、取热、煮水、做饭、取得蒸馏水和盐等。方法:利用沙漠
防护林 草皮灌木 地面和地下水

防御 进军 利用

从高到低从表到本2、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治理沙漠的方法的?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治沙方法: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沙尘暴十袭京城》,在此基础上,上网搜集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2、完成《伴你学》52-53页《向沙漠进军》练习题。板书设计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抵御利用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进攻层层递进向沙漠进军第二课时1.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2.拓展延伸,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2.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1.常用的说明方法:第一环节:知识回顾(一)仔细阅读课文,指出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关语句标识出来?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本文主要说明方法:第二环节:具体研习请参考下列格式来举例: 课文 何处 ,运用何种 说明
方法来说明 什么 。举例子:(1)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
(2)课文第8、9、10段,举“新疆建设兵团”“内蒙古沙荒区”“包头铁路”为例,具体说明治沙取得的成就。
(3)课文第11、12段列举了很多利用沙漠风能、日光的方法来具体说明人类对沙漠的利用。作用: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
分类别:(1)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
(2)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
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加条理分明。
打比方:(1)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作用: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形象化、具体化。
(2)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作比较(1) 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作用: 对比鲜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明显。
(2) 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1)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
(2)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
(3)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 列数字作用:运用数据可以使说明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顽强”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和难以制服的特点; “自然”,表明这“敌人”的性质; “之一”,说明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加上这些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最顽强;自然;之一。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 举例:“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 ①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②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③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④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⑤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试指出下边各句中限制性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考考你 ①“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
 ②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③“最主要”表明水在所有武器中居首位,表达准确。
 ④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
 ⑤这一句中的“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明确: 大家上网搜集到哪些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请大家讲一讲。第三环节:拓展提高 2010年3月12日自上午开始,新疆和田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特大沙尘暴。14时40分,强沙尘暴到达皮山县;17时,强沙尘暴到达和田市,风力普遍达5至6级。皮山县、和田市一度出现黑风,能见度为零。新疆和田沙尘暴 甘肃金昌遭遇沙尘暴袭击 2005年04月22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金昌西北方荒漠上空突然出现一团高大的黑浪,上下翻卷,气势磅礴。向着金昌市区扑来,15时42分,黑风到达市区并迅速掠过。黑风吞没了大地。白昼变成了黑夜,能见度为零,瞬间风速每秒32米。风力11级。庞大的建筑物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了微弱闪烁的灯光。 我们能为防沙治沙做些什么?
4、科学治沙1、珍惜水源3、可持续发展2、保护树木拿出实际行动,争做地球环保小卫士!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像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沙漠的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清楚明白,恰当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说明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本文唤起了我们防沙治沙的环保意识,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多用心,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完成《丛书》70页阅读探究、拓展提高。布置作业2、围绕“防沙治沙”话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感想 板书设计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限制性词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