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板块二 题型组合滚动练
组合练2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
第一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5·温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深度伪造是指技术利用机器的深度学习,实现图像、声音、视频的篡改、伪造和自动生成,产生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效果。最( A )的方式就是AI换脸,其他较为常见的还包括语音模拟、人脸合成、视频生成等。
现实应用中,深度伪造技术虽然能促进部分领域技术更迭,但
① 。近几年,国内外均出现了利用深度伪造“公众人物”实施诈骗的案例。今年1月中下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就成为深度伪造的目标。网上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伪造的电视节目片段,很多市民警惕性较低,信以为真。特区政府立即严正澄清,称有关影片全属伪造,呼吁 ② ,并强烈谴责不法之徒的违法行为。奇安信安全专家裴智勇就此表示,由于公众人物的图像、声音、视频等资料的公开性质,为AI训练提供了大量素材,被伪造内容更是可以( B ),从而更容易导致深度伪造技术被非法使用。
深度伪造技术应用不当还会 ③ 。深度伪造技术产生的虚假影像、声音等内容,不仅会让个人名誉、财产和人身受到损害,还会冲击社会信任、媒体信任,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
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_________ _________
司空见惯
以假乱真
[解析] A处,结合后文“其他较为常见的”可知,此处指最常见的,可填“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B处,此处指伪造内容可以被当作真的,可填“以假乱真”。以假乱真: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2.下列句子中的“还”与文中加点(红色)的“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厂不但增产了,还降低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本。
B.这几个人哪儿够哇,还得再来几个。
C.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
D.这根绳子还比较结实。
√
A [文中加点(红色)的“还”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A项,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B项,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C项,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D项,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故选A。]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处,此处和“促进部分领域技术更迭”为转折关系,指其反面作用,后文有“利用深度伪造……实施诈骗的案例”,可见其成为诈骗案的帮凶,应填“往往成为诈骗案的新工具”。第二处,此处是针对前文“很多市民警惕性较低,信以为真”进行呼吁,故应填“市民提高警惕、切勿误信”。第三处,此处是深度伪造技术的另一个负面作用,为总领句,后文阐述其各方面的社会危害,故应填“带来社会危害”。
[答案] ①往往成为诈骗案的新工具 ②市民提高警惕、切勿误信 ③带来社会危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025·温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4.有人认为加点(红色)字赘余,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效果的能力。“少不得”是免不了、不可避免的意思。结合“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可知,宝钗当时很热,面对自己要走,客又不散的尴尬处境,她很是无奈、为难。为了摆脱尴尬处境,她免不了以身上不好为借口而离开,表现了宝钗行事稳重、心思缜密、举止娴雅的性格特点。故此处“少不得”的使用并不赘余,反而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突出。
[答案] 不赘余。“少不得”是免不了、不可避免的意思;表现了宝钗当时“要走,客又不散”的尴尬处境(或表现宝钗的无奈、为难);表现了宝钗行事稳重、心思缜密、举止娴雅的性格特点。
5.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的双关语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宝玉一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了“不由的大怒”。但是宝钗毕竟是从小被训练成淑女模样的人,即便心中大怒,这时当着贾母和众人的面,“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只得冷笑两声。而这时靛儿找宝钗要扇子,宝钗表面训斥靛儿,告诉她自己不是那种“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让靛儿去找其他人,这是画线句子最表面浅显的意思。
②宝钗之所以大怒是因为她觉得宝玉奚落自己像杨贵妃一样身肥体胖。也因为杨贵妃祸国殃民,宝钗不喜他人拿自己与其比较。因此她借助对靛儿的训斥含蓄地告诉宝玉,自己不是那种他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人,此为画线句的深层意味。此处画横线的句子起到了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表面训斥靛儿,告诉她自己不是那种“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②实则告诉宝玉,自己不是那种他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6分)
(2025·长郡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灯
陆 蠡
院子里的鸡缩头缩脑地踱进埘里去了,檐头嘁嘁喳喳的麻雀都钻进瓦缝里,从无人扫除的空楼的角落,飞出三三两两的蝙蝠,在院宇的天空中翻飞。蝙蝠可说是夜和黑暗的先驱,①它的黑色带钩的肉翅,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这样静悄悄地,神秘地。
这时候,这家里的年轻的媳妇,从积满尘垢的碗碟橱的顶上拿下一个长嘴的油壶,壶里面装着点灯的油。她一手拿壶,一手拿灯,跑到天井跟前——那里还有暗蒙的微光——把油注在灯瓢里面。她注了一点,停一停,把灯举得和眼睛相平,向光亮处照一照,看看满了没有,拿下来再加一点油,复拿起照了照,又加上一点,等到灯里的油八分满的样子,等到油面和瓢缘相差二分的样子,才住了手。 一边把油壶放还原处,一边顺手在一只破灯笼壳里抽了两条灯芯,把它们浸在油里,让灯芯的一端露在瓢外二分长短,而另一端则像两道白色的尾巴翘着。
少妇把灯放在灶突上。这是灶间的中心点。不论从哪一方量来,前后也好,左右也好,上下也好,都是等距离。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她每次都这样放,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毫不以为异。
少妇没有伸手点灯,只是在灶门口坐下。灶里还有余火,吐着并不逼人的暖气。锅里的饭菜熟了,满室散着饭香。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②等着谁呢?不,她只等着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天黑。她要等天黑尽时方才举火点灯。她知道就是一滴的灯油也是不能浪费的。
这是一盏古式的青油灯。和现在都市里所见的是大不相同了。这灯在乡间仍被普遍地用着。
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
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她推开孩子,拿一片木屑在尚未尽熄的灶火中点着,再拿到灯边点起来。蓦然一室间都光明了。“一粒谷,撒开满堂屋。我给你猜个谜儿,你猜不猜?”“灯,
灯。”连说话未娴熟的四岁的孩子都会猜谜儿了。且说灯点着了,这灯光是这样地安定,这样地白而带青,这样地有精神,使这媳妇微笑了。“太阳初上满山红,满油灯盏统间亮”,她在心头哼着儿时的山歌。她,正如初上的太阳,前面照着旭红的希望;她,正如满油的灯,光亮的,精神饱满的,坚定的,照着整个房间,照着她的孩子。所以她每次加油的时候,总要加得满满的,因为这满油的灯正是她的象征。
灯光微微地闪了。这家的公公和婆婆走进灶间来。她看见他们进来了。她揭开锅盖,端出菜和饭。热喷喷的蒸气使灯光颤了几颤。她的公公说,“一起吃了便好”。而她总是回答,“你先吃”,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
饭吃半顿的样子。“剥剥剥”,有人敲门了。婆婆坐在门边,顺手一开。③头也不用回便说:“二伯伯请坐。”二伯伯便在门槛坐下。
“剥剥剥”,又敲门了,这是林伯伯。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有时这家里的媳妇招呼他们一声说:“吃过吗?”二伯伯便老爱开玩笑地说:“老早,等到今天!”他的意思是说,“我早就吃过了”。
二伯伯和林伯伯在一起,话便多了。他们谈到村前,谈到屋后,谈到街头,谈到巷尾。真不知他们从哪里得到许多消息。④像是专在打听这人间琐事,像义务的新闻访员。 谈话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灯上来。
“我有一次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
“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
“是啊!我说城里人不懂得青油的好处。譬如说,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桕子的壳烧火。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
林伯伯忽然指着浸在油里的灯芯,说:“灯芯只要点上一根便够了。两根多花一倍油。”
“因为伯伯们在这儿,点得亮点。”媳妇说。
“讨扰讨扰。”
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
媳妇在这时候正洗着锅子。不一会儿灶头抹净了,舀一盆热水洗手,又把快要睡去的孩子擦了一把脸,解下腰上的围裙,拿一根竹签子剔一剔灯花。
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
媳妇一手提了灯, 一手牵了孩子。施施然向自己的卧室走去。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通过对鸡、麻雀、蝙蝠的描写,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B.文中叙写了媳妇给青油灯加油的详细过程,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显示出她对灯的重视。
C.二伯伯和林伯伯对媳妇的招呼不太在意,得知媳妇点两根灯芯的原因后,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
D.作者在叙述乡村日常生活中赞颂了淳朴的乡民,也暗示了乡土中国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将面临冲击。
√
D [A项,“渲染了乡村凄凉、残破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错误。这是对乡村环境的形象化描写,表现乡村的静谧。选项说法不当。B项,“媳妇特意把灯放在室内正中心”错误。原文说“她从来没有想到这所在是室内的正中心,只觉得放在这里很好,便放在这里了”。只是觉得好便放在正中心,没有“特意”的做法。C项,“他们在表达歉意后告辞”错误。原文中在表达歉意后“谈话又移到灯芯上面”,他们并没有告辞。故选D。]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中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表明夜晚和黑暗的来临。
B.句子②中运用设问,强调她并不是等人,而是等着天黑尽时才点灯。
C.句子③中“头也不用回”并不是待人冷淡,而是彼此相熟到无须客气。
D.句子④中两个“像”用法不同,前一个表示推测,后一个表示比较。
√
A [A项,“将蝙蝠的翅膀比喻成夜的帷幕”错误。原文是“好像在牵开夜的帷幕”,是想象,不是比喻。]
8. 文中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形象、主旨等角度来答题。
①内容上,二人对话中补充说明了青油灯灯油的制作——“我们一家有两三株乌桕树,每年你不用耕锄,不用施肥,可以采几石桕子,拿到油坊里去,白的外层剥下来可以制蜡烛,黑的芯子可以榨青油”;补充说明了青油灯灯油的特点——“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补充说明了青油灯的灯芯等——“二伯伯和林伯伯谈着灯芯是怎么样的长在水边的一种草,便是编席子的草,灯芯还可以做药;又说有一种面,很脆很软,像灯芯大小,叫作灯芯面”,可见,二伯伯和林伯伯的对话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②情感上,文中说“他们作兴点洋油,那有什么好处。洋油哪里比得上青油!——这屋子里点的是青油——洋油又臭,又生烟,价钱又贵,风一吹便熄,灯光也有点带黄。青油呢,灯花白没臭气,又不怕风,油渣还可以作肥料。洋油的油渣可以作肥料吗”,把城市的洋油灯和乡村的青油灯作对比,写出青油灯的优点:灯花白不臭,又不怕风吹,油渣可作肥料。二人夸奖青油灯实则表明了农村人对青油灯的喜爱之情。
③主旨上,二人的谈话内容,谈到了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以及灯芯等信息;二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城市洋油灯和乡村青油灯的对比,肯定和赞美了青油灯的优点,流露出对青油灯深深的喜爱和自豪;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二人直言不讳的谈话,表现了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和谐。另外,谈话中说“到城里去。他们点的都是洋灯,青油灯简直看不到。他们点的是洋油,穿的是洋布,用的是洋货,叫人看得不服眼”“这些城里人哪里懂得”,表现了乡民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答案] ①丰富了内容,补充说明了青油灯灯油的制作、特点以及灯芯等相关的信息。②表明了情感,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灯,写出青油灯的优点,表明喜爱之情。③表现出乡民的淳朴,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满。
9.陆蠡的作品被评价为蕴藉秀美,充满“平淡与温情”。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由“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的公公婆婆——都还健在”“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可知,媳妇在家操持,丈夫外出打工,准时回家,孩子绕膝,公婆健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简单而又幸福,可知“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②由“她把孩子拖到身边来,脸偎着他,若有所待地等着”“坐在灶前的媳妇,她来这家里很幸福,大家都爱她,丈夫在外埠做工,在一定的
时候回来,从来没有爽约。膝前的孩子则已经四岁了”“她真是懂得如何尊敬长辈的。每逢别人看到这样体贴的招呼,总要说一声,‘一团和气哪’”可知,媳妇孝敬公婆,丈夫恋家,邻里友好,可知“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③由“他们俩不用打招呼,便一个先一个后。从来不会有迟早。他们夜饭早吃过了。他们总在天未黑的时候吃,吃过之后,站在门口望着天黑,然后到这家里来闲谈”“伯伯们都告辞了。他们还要到别家去闲谈,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可知,乡村邻里相处和洽、友好。可知,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
[答案] (示例)①“平淡”指媳妇一家和二伯伯、林伯伯等人的乡村生活简单而平常;②“温情”指媳妇对孩子、丈夫的爱和对公公婆婆的孝敬,以及乡邻们的友好;③在平淡与温情中,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乡民的友好相处。
三、写作(60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材料解读:“包浆”这一术语源自中国文物鉴赏,它描述的是器物在长时间使用和人的反复揩磨下形成的光泽。这种光泽不仅体现了器物的历史感和岁月痕迹,更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韵味。这一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文物领域,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可以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如个人成长、技艺磨炼、文化传承等。
参考立意:
(1)时间的价值与积淀:探讨时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耐心等待、长期积累对于品质提升的意义。
(2)匠心精神与工匠态度:借包浆现象揭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即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对技艺的执着追求。
(3)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以包浆比喻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强调内在修为对人格魅力形成的影响。
(4)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从包浆现象出发,呼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尊重历史,珍视传统。
(5)磨砺与成长的人生哲理:类比人生经历与包浆形成过程,阐述挫折、磨砺对个人成长的价值。
[优秀范文]
时间的价值与积淀
在文物鉴赏的世界里,包浆是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指的是器物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人的反复触摸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光泽。这种光泽,不仅提升了文物的外在美感,更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浆的形成,正是时间与人的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时间的价值与积淀的重要性。
首先,时间是品质的试金石。任何事物,无论是人还是物,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磨砺,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古树茶,历经百年风雨,其口感醇厚,香气扑鼻,这是岁月赋予它的独特品质。同样,一家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凭借时间的积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其次,时间赋予事物独特的韵味。古建筑,历经风雨洗礼,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这种韵味,是新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同样,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蕴含了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然而,时间的积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人的耐心与恒心。科学家屠呦呦,为了研究青蒿素,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实验室,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抗击疟疾作出了巨大贡献。书法家王羲之,一生磨炼笔法,不断追求书法的极致,最终成为书法大家,其作品流传千古。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在时间的积淀中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时间的价值与积淀的重要性。我们追求速成、追求效率,却忘记了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人的努力,事物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魅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敬畏时间,珍惜每一个时刻,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时间的流逝。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包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保持耐心和恒心,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间的积淀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时间的价值与积淀是事物品质提升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敬畏时间,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努力和积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包浆”。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