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板块二 题型组合滚动练
组合练5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写作
第二组(教师用书独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2025·长沙一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他们将云冈、敦煌的山挖空造佛,将乐山一座石山改造成坐佛,将大足一条山沟里刻满佛,现在又在泰山的一条河沟里刻满了佛经。那些石窟是要修几百年经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这部经文呢?每字半米见方,入石三分,字体古朴苍劲。我想虽用不了几百年,可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在这坚硬的花岗石上一天也未必能刻出一两个字。中国的书有写在竹简上的,写在帛上、纸上的,今天我却
看到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书。我在这本大书上轻轻漫步,生怕碰损它那已历经千年风雨的页面。我低头看那一横一竖,好像是一座古建筑的梁柱,又像古战场的剑戟,或者出土的青铜器。我慢慢地跪下轻轻抚摸这一点一捺,又舒展身子躺在这页大书上,仰天沉思。一般人登泰山多是在山顶坐等日出,大概很少有人能到这偏僻深沟里的石书上睡一会儿的。躺在书上就想起赫尔岑有一句关于书的名言:“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泰山就是我们的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造物者造了这样一座山,这样既雄伟
又秀丽的山体,又特意在草木流水间布了许多青石。人们就在这石上填刻自己的思想,一代一代,传到现在。人与自然就这样合作完成了一件杰作。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B.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
C.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D.我们默然地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
√
C [文中“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因为有表示判断的“是”,所以破折号的作用并非解释说明,而是一种提示;A项,表示因果,破折号前面的是果,破折号后面的是因;B项,表示解释说明;C项,表示提示;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C。]
2.博喻能够表现事物同一特征的不同侧面,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博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我低头看那一横一竖,好像是一座古建筑的梁柱,又像古战场的剑戟,或者出土的青铜器”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石刻字的“一横一竖”,喻体有三个,依次是“梁柱”“剑戟”“青铜器”。把石刻字比作“梁柱”,体现出书法笔画横平竖直;把石刻字比作“剑戟”,说明书法字形修长宛转;把石刻字比作“青铜器”,表现了书法结构严谨浑厚。另外,该句中的三个喻体依次用“古建筑”“古战场”“出土”修饰,强调了石刻字的古朴苍劲。
[答案] ①三个喻体依次用“古建筑”“古战场”“出土”修饰,强调了石刻字的古朴苍劲。②比作梁柱,体现出书法笔画横平竖直。③比作剑戟,说明书法字形修长宛转。④比作青铜器,表现了书法结构严谨浑厚。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造物者造了一座雄伟秀丽且在草木流水间布了许多青石的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比较原句和改句,有以下不同之处:一是强调重点不同。原句中“这样既雄伟又秀丽的山体”独立成句,强调的是山“既雄伟又秀丽”的特点,“又特意在草木流水间布了许多青石”也独立成句,突出强调“青石”;改句的主干是“造物者造了山”,强调的是“山”。二是句式特点不同。原句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与整段的文风更和谐;而改句是一个长句,显得比较呆板。三是句意承接不同。前句是“泰山就是我们的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说的是泰山,后句是“人们就在这石上填刻……”,原句的首句提
到“这样一座山”,末句提到“青石”,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且将“青石”置于最后,语意上和下文连贯承接得紧密;改句说的是“山”,只是承接上句中的泰山,与后句“……在这石上填刻……”不衔接。所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强调“山”;原句强调的是山的特点“既雄伟又秀丽”,突出强调“青石”。②句式特点不同:改句比较呆板;原句句式灵活,和整段的文风更和谐。③句意承接不同:改句只是承接上句的泰山;原句承上启下,将“青石”置于最后,能够和下文连贯承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 ① 。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23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而 ② 又比完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8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23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 ③ 。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处,结合“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分析,此处主要讲医生也时常会建议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可以填: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第②处,结合“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又比完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分析,此处主要讲“‘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比完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可以填:“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第③处,结合“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等分析,尽管缺乏理论支撑,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可以填: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答案] ①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 ②“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 ③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5.请用一个否定句概括“肢体不勤者”与经常运动者快乐感对比结果。不超过2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可知,经常运动者的快乐感比“肢体不勤”者高。题干要求运用否定句式概括“肢体不勤”者与经常运动者快乐感对比结果,可以表述为: “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没有经常运动者高。
[答案] “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没有经常运动者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6分)
(2025·扬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头滩
杨秋明
汀江,日夜不息地流淌着,由北往南,亘古不变。
发富、发贵是同胞兄弟,汀江上航船的好把式。他们刚接到任务,负责把一批紧缺的食盐和药材从白石角送到红石渡,再由红石渡经挑工秘密送往江西。
白头滩在白石角到红石渡的中部,地处小桃河汇入汀江的交叉口,整个滩头连绵一里有余,河道宽阔。民团团长钟发奎借口剿匪,在白头滩的中部设一个检查卡,扼住了几百里水路的咽喉。
这时候,发富、发贵正和秘密交通队长汤武一起,看着满目狰狞的连绵滩头,看着沙滩上绑着的三个曾经一起运送物资的同志,①他们一脸凝重。目光越过白头滩,望着对面葱郁的大山,他们的眼前出现了儿时在小桃河玩耍时的情景——河水清澈凉爽,河道纵横交错,两岸有许许多多的溶洞。
“小桃河溶洞的那一头会不会有出口?”看着发呆的哥仨,发富的老婆茶花随意一说。
“啊,真有可能。”哥仨几乎同时跳起来。他们连忙备好砍刀、鸟铳和油松枝,跃上触板船,向小桃河口划去。两岸溶洞密布,神秘莫测。
发富、发贵儿时跟随爷爷在汀江沿线风里来雨里去,没少到过这些沟沟壑壑。他们记得每次发大水,爷爷总能从里面捕捞出大量雪花花的鲢鱼。但爷爷警告说,谁家的叔叔、谁家的爷爷,进去了就没再出来,你们将来不能乱闯!爷爷去世后,他们的确没有进来过。
他们循着爷爷当年的路线,把舢板船划进溶洞里的暗河。溶洞里阴森湿冷,滴滴答答的水帘很有几分神秘,偶尔也会有一两只石燕飞过。河水闪闪发亮,最深处也不过一丈,一竹篙就能撑到底。发富负责撑船,发贵打着火把,汤武举目张望,寻找任何可能的出口。但七转八拐,绕了大半天,最终又回到入口处,只好原路返回家。
汤武临时有事,回红石渡去了。发富像泄了气的皮球,有气无力地躺在竹床上,任凭茶花怎么问他,只是不吭一声。发贵在另一头的厢房里,坐在床头抽着旱烟,老婆桂花给熟睡的孩子擦脚,嘴里却絮絮叨叨地说:“发大水时鱼从哪里来的?不可以循着鱼的来路找找吗?”
“可是老天爷能送来一阵大雨吗?”②发贵的脸色无比凝重。
“东闪晴,西闪雨。刚刚我看到西边一闪一闪的,估摸着要下大雨了。到时你带上我,我来帮你找。”桂花走过去,心疼地抱住自己的男人。
一夜无眠,发贵眼前老是晃动着爷爷的身影。天还没亮,他就偷偷地带上香烛,来到对面山头,跪在爷爷的坟前,摩挲着墓碑上的字,希望爷爷保佑他找到新通道。不知跪了多久,天空慢慢乌云密布,继而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碑前的香火瞬间被浇灭了,发贵哈哈大笑起来:“爷爷啊,我的亲爷爷,您是在帮我寻找鲢鱼的来路吗?”他飞奔着往家里跑去。
桂花站在门前,双手接着从屋檐口流下来的雨水,看见发贵回来,大声喊道:“我们可以去捞鱼了!”发贵看着老婆高兴的样子,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又傻傻地笑了。
换好衣服,和发富商量,哥俩觉得家里人值得信任,于是带上桂花,跳上舢板船,再次往小桃河口划去。
果然,从岔道口开始有鲢鱼漂出来。他们循着鲢鱼漂出来的河道,一个岔道挨着一个岔道往里面划,一连三个岔道都是断头路。来到第四个岔道口,这是一个又矮又窄的洞口,周围长满了水草,很容易被忽视。在火把的映照下,只见大量雪白的鲢鱼从低矮的洞口涌出,接着是带着树叶枯枝的洪水。就这里了,三个人高兴极了,举起竹篱、船桨一阵乱舞。舢板船剧烈摇晃着,溅起阵阵水花。
进得洞口,岩洞变得宽阔起来,洞顶不住地有水珠滴落。忽然,一阵凉透骨髓的冷风从四周包围过来,桂花一声尖叫,手指前方,瑟瑟发抖。发富、发贵抬起头,看见一条巨蟒盘旋在一丈开外的岩石上。舢板船还在向前移动,眼看离岩石越来越近了,蟒蛇或许受到了惊吓,长长的尾巴用力一扫,桂花被扫了个正着,一个跟头栽进了水里。发富抓起鸟铳,朝蟒蛇的头部就是一枪,蟒蛇从岩石上栽了下来,消失在湍急的洪水中。也就在枪响的同时,发贵一跃跳进水中去救桂花。水流很急,而且暗流涌动,发贵一入水,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往深处拽。他赶紧屏住呼吸,用手紧紧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稳住身子,一寸一寸往上移。好不容易浮出水面,发富连忙伸出竹篙,把发贵拉上船。
兄弟俩把小船往外撑,来到主河道,回望内河,那里仿佛有无数妖魅在水中起舞。但是不假思索,他们同时跳进河里四处搜索,希望内河的水能把桂花冲出来,可直到筋疲力尽,仍一无所获。爬到船上,两个男人抱头痛哭,天空好像瞬间崩塌了。
汤武从红石渡返回,听茶花说哥俩已经去寻找出口了,急忙赶到小桃河。
河水渐渐下降,洞中也不再有鲢鱼涌出,河道里翻滚着白色的浪花,周围漆黑一片。哥仨会合,强压着内心的悲痛,③神色凝重地慢慢向前划。河道时宽时窄,时深时浅。不知过了多久,前面透出了大片光亮。在白头滩上游三里多路的地方,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隐秘的出口,刚好可容纳舢板船出入。桂花在哪儿呢?当天夜里,哥仨又偷偷地去寻找,终于在下游的羊牯滩发现了桂花的尸体。发贵悄悄地把桂花埋在爷爷坟墓的下首,他没再流泪,④脸上写满了凝重。
一条新的交通线绕开了那段滩头,可贵的物资源源不断地安全运出。
白头滩的岩石不再狰狞。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交代运送食盐和药材的路线,意在强调虽然路途遥远艰难、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革命形势光明。
B.发富他们在开辟新的交通线时,经历多次失败,这说明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封锁严密以及他们斗争经验不足。
C.小说中的桂花智慧、贤惠、勇敢,她支持丈夫革命,在帮助丈夫等人寻找新交通线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白头滩的岩石不再狰狞”,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也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蕴含着完成任务以后的豪情。
√
C [A项,“意在强调虽然路途遥远艰难”错误,小说“整个滩头连绵一里有余,河道宽阔”可知,路途并不算远,但是“民团团长钟发奎借口剿匪,在白头滩的中部设一个检查卡,扼住了几百里水路的咽喉”。“革命形势光明”属于过度解读,开始的线路交代表明了小说发生的背景,无法得出“革命形势光明”的结论。B项,“以及他们斗争经验不足”错误,面对复杂的地形和被封锁的主干道,寻找新通道的任务艰巨,但是他们勇敢机智,不畏牺牲,最终凭借经验找到了新通道。D项,“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错误,白头滩的自然环境没有变化,它是否“狰狞”完全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蕴含着完成任务以后的豪情。故选C。]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叙写发富、发贵儿时随爷爷在小桃河捕鲢鱼,并以爷爷的警告为下文写遇险埋下了伏笔。
B.小说描写发贵祭拜爷爷求大雨的场景,从侧面表现了爷爷在发贵心中的地位无比崇高,也表现爷孙俩感情深厚。
C.“那里仿佛有无数妖魅在水中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道的凶险,表现了兄弟俩经历劫难后的紧张恐惧心理。
D.小说通过设悬念、做铺垫等艺术手法,在“疑无路”与“又一村”之间反复迂回,既引人入胜,又拓深主题。
√
B [B项,“从侧面表现了爷爷在发贵心中的地位无比崇高,也表现爷孙俩感情深厚”错误,发贵祭拜爷爷求大雨是因为桂花提醒说下雨时可以循着鱼的来路找新通道,故而发贵求雨是为了运输物资,表达了发贵对革命事业无比的热情和想尽办法完成任务的忠心。]
8.文中四处画横线的部分都写到“凝重”,请简要分析人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民团团长钟发奎借口剿匪,在白头滩的中部设一个检查卡,扼住了几百里水路的咽喉”“看着满目狰狞的连绵滩头,看着沙滩上绑着的三个曾经一起运送物资的同志”可知,第①句的凝重是因为通道被封锁,革命同志被捕,完成任务艰难,故“凝重”表现哥仨面对严峻形势的紧张和担忧。
由“发大水时鱼从哪里来的? 不可以循着鱼的来路找找吗?”“可是老天爷能送来一阵大雨吗?”可知,桂花说大雨时可以顺着鱼的来路找新的通道,但是大雨什么时候会来却是未知数,故“凝重”表现发贵对能否及时下雨的忧虑。
由“蟒蛇或许受到了惊吓,长长的尾巴用力一扫,桂花被扫了个正着,一个跟头栽进了水里”“发贵一跃跳进水中去救桂花”“但是不假思索,他们同时跳进河里四处搜索,希望内河的水能把桂花冲出来,可直到筋疲力尽,仍一无所获”“两个男人抱头痛哭,天空好像瞬间崩塌了”“河水渐渐下降,洞中也不再有鲢鱼涌出,河道里翻滚着白色的浪花,周围漆黑一片”可知,从桂花落水到他们下水救人无果,其间他们经历了恐惧、绝望和悲伤至极的心情,故“凝重”表现哥仨寻找桂花未果的悲痛。
由“桂花在哪儿呢?当天夜里,哥仨又偷偷地去寻找,终于在下游的羊牯滩发现了桂花的尸体”可知,任务完成了,但是桂花牺牲了,丧妻之痛让发贵悲伤,故“凝重”表现发贵葬妻时心情的沉重复杂。
[答案] ①表现哥仨面对严峻形势的紧张和担忧;②表现发贵对能否及时下雨的忧虑;③表现哥仨寻找桂花未果的悲痛;④表现发贵葬妻时心情的沉重复杂。
9.小说没有写战争的硝烟,却充满紧张感,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如何营造这种紧张氛围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进得洞口,岩洞变得宽阔起来,洞顶不住地有水珠滴落。……蟒蛇或许受到了惊吓,长长的尾巴用力一扫,桂花被扫了个正着,一个跟头栽进了水里”“水流很急,而且暗流涌动,发贵一入水,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往深处拽”“回望内河,那里仿佛有无数妖魅在水中起舞”可知,环境描写充满紧张的氛围。阴冷的无人踏足的溶洞,洞里暗流涌动,甚至还有巨蟒,这些都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由“看着满目狰狞的连绵滩头,看着沙滩上绑着的三个曾经一起运送物资的同志”“但七转八拐,绕了大半天,最终又回到入口处,只好原路返回家”“蟒蛇或许受到了惊吓,长长的尾巴用力一扫,桂花被扫了个正着,一个跟头栽进了水里”“发贵一入水,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往深处拽。他赶紧屏住呼吸,用手紧紧抓住一块突出的岩石,稳住身子,一寸一寸往上移。好不容易浮出水面”可知,小说的情节叙述紧张。一开始的同志被绑,预示着敌人强大,任务艰巨。后面寻找新出口的曲折和不确定也营造了小说悬念迭出的紧张。高潮是岩洞里的巨蟒,桂花落水不知所踪,都为小说设置了惊险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情节,营造紧张的氛围。
由“他们一脸凝重”“他就愉愉地带上香烛”“桂花一声尖叫,手指前方,瑟瑟发抖”“他赶紧屏住呼吸”等可知,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让小说充满紧张刺激的感觉。人物四次表现出“凝重”的神态,每次都推动小说情节深入发展,紧张的程度不断加深,读者好像也跟随主人公们经历了紧张的故事,让读者产生紧张的心理,代入感强烈。
[答案] ①通过溶洞阴冷、巨蟒盘旋、暗流涌动等自然环境描写,渲染紧张的氛围;②通过看到同志被绑、寻找出口、桂花落水等环环相扣的情节,营造紧张的氛围;③通过“凝重”“偷偷地”“一声尖叫”“瑟瑟发抖”等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让读者产生紧张的心理。
三、写作(60分)
10.(2025·绍兴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心态;“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策略。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与“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表达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一种心态,后者则是一种策略。
首先,我们来看“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一心态。这是一种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意味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种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乐观,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这种心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然而,仅仅拥有这种心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策略,也就是“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需要我们主动去思考、去规划,将困难、挫折转化为机会,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机会,同时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承担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种策略应用于各个方面。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遇到的困难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将遇到的难题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攻克难题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遇到的挫折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克服挫折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则是一种实际的策略。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冷静、乐观,并将其转化为机会,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题干通过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眼光对“一切发生”与“皆有利于我”作定义,从而在题设内涵兼有倾向性的同时给予考生更充分的思考空间:在“心态”和“策略”之外还有什么。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无论是失败还是挫折,都是我们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的机会。每一次跌倒,都是我们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每一次失误,都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和细致。
当我们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就会发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事,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成长。我们开始学会在逆境中寻找机会,在挑战中发现自我潜能。
“在面对生活中的波折和挑战时,有一种态度可以使我们屹立不倒——那就是坚信‘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不仅仅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智慧。当我们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每一个事件,即使是那些看似不利的情况,也能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然而,仅有这样的心态并不足够,因为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积极思考而改变其无常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种策略。策略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实际的行动,通过规划和努力,确保每一次的经历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土壤,每一个挑战都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显然,此题为二元作文,一者“心态”,一者“策略”。但从政治正确角度考量,倾向“心态”或许是命题者与考生之间不消言说的“秘密”。不过,既然题设给出的是二元,倘若执意踩一捧一固然是不可的。因此,除了常规性褒贬、既要又要或既不要又不要的粗浅思维之外,还需要有思维的升格。依笔者浅见,抛开功利性的“利害关系”,“允许一切发生”或许可以充当这一功能。
参考立意:
(1)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合理运用策略,促使一切皆有利于我。
(2)以心态塑精神,以策略谋规划,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3)“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固然重要,“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策略更能实现目标与价值。
[优秀范文]
既需要积极的心态,又需要策略的智慧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间,个体如同一叶扁舟,而人生旅程中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又似那无情的惊涛骇浪。如何在这样的海洋中稳稳地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使“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成为可能?答案在于我们既需要积极的心态,又需要策略的智慧。
积极的心态,是我们抵御生活风浪的第一道屏障。当我们遭遇生活的逆境时,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保持乐观,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时,困难就会显得不再那么可怕,而我们也更容易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出路,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然而,仅有积极心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策略的智慧。策略,是我们为了达到目标而精心制定的行动方案。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策略,以最大化地利用每一次机会。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策略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积极心态和策略智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而策略智慧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目标。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时,我们会更容易发现机会,而当我们掌握了策略智慧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机会,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为了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成为可能,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综上所述,“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种可行的生活策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策略智慧的结合,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而且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策略智慧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让“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吧!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