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板块二 题型组合滚动练
组合练6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组(教师用书独具)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5·湖南师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乡村生活综艺作品如( A )不断涌现,多档节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广阔乡村,从《向往的生活》《哈哈农夫》,到《云上的小店》《在希望的田野上》……它们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都( B )地将目光聚焦乡村,展现乡村风光、关注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① ?这首先源于乡村生活本身的魅力。中国人对于乡村的感情尤为深厚。著名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描绘了武陵人寻芳桃林时意外发现了世外桃源。这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田园,也成为镌刻于国人千百年来心灵深处的一种精神范式。
不难看出,对于乡村的眷恋几乎可以说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从农村来到城市。2022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2%,但在1978年年末,这一数据仅为17.9%。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 ② 。
这些记忆原本只藏在心灵深处,但乡村生活综艺( C ),给了它们一个释放的契机。于是,那些在都市日夜忙碌的心灵,选择将乡村生活综艺当作休憩的心灵驿站,在简单质朴的审美风格中,偷得浮生“一刻”闲。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综艺将乡村打造成了新的“武陵源”, ③ 。
当然,乡村生活综艺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在节目中,嘉宾们深入乡村,却体验到大江南北的不同民俗文化、特色美食;亲身劳作,却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农机具、直播带货技术……
这种“土味”中包含着“美味”,连接了旧时记忆却又充满着新鲜感的当代乡村生活,经由呈现在屏幕上的综艺的形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生活对于城市来说,不仅是一种“远方”,更是一种“诗”意远方。
1.请在文章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雨后春笋
不约而同
异军突起
[解析] A空:根据语境是乡村生活综艺这种新的作品形式很快地出现了很多,故填“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B空:根据语境是大量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乡村生活综艺作品没有事前约定商量都将目光聚焦乡村,故填“不约而同”。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C空:根据语境是乡村生活综艺作品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突然出现了,故填“异军突起”。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
2.请在文中空白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根据空后的问号及后句“这首先源于乡村生活本身的魅力”可知,此空应是一个问句,问乡村生活综艺有魅力的原因,故此处填“乡村生活综艺何以拥有如此魅力”。②根据“对于乡村的眷恋几乎可以说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2022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2%,但在1978年年末,这一数据仅为17.9%”可知,此空应表现现在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对乡村眷恋的情况,故此处填“很大一部分拥有乡村生活的记忆”。③根据“选择将乡村生活综艺当作休憩的心灵驿站”可知,这新的“武陵源”给那些在都市日夜忙碌的心灵以寄托,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故此处填“给现代人的心灵以抚慰”。
[答案] ①乡村生活综艺何以拥有如此魅力 ②很大一部分拥有乡村生活的记忆 ③给现代人的心灵以抚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可以在“世外桃源”后加上“的景象”;二是语序不当,可以将“千百年来”提到“镌刻于国人”的前面。
[答案] 著名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描绘了武陵人寻芳桃林意外发现了世外桃源的景象。这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田园,也成为千百年来镌刻于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精神范式。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原句是一个整句,句中的主语是“综艺的形式”,“这种‘土味’中包含着‘美味’,连接了旧时记忆却又充满着新鲜感的当代乡村生活,经由呈现在屏幕上”是主语的定语,句中主语的定语较长,因此可重点将这部分转换成单独表达的短句。首先提取主干句:这种“土味”的综艺的形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将“中包含着‘美味’”加上主语,改为“其中包含着‘美味’”;“连接了旧时记忆却又充满着新鲜感的当代乡村生活”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短语句,可以直接用;将“经由呈现在屏幕上的综艺的形式”加上表判断的谓语“是”,改为“是经由呈现在屏幕上的综艺的形式”。
[答案] ①这种“土味”的综艺的形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寄托;②其中包含着“美味”;③连接了旧时记忆却又充满着新鲜感的当代乡村生活;④是经由呈现在屏幕上的综艺的形式。
5.麓山电视台拟推出一档新的乡村生活综艺节目《新时代的小农民》,旨在引领青少年了解新农村特点、体验新农村生活,请你写一段简短的宣传词,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宣传词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突出所推介的活动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并且题目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因此本条宣传词的撰写,应包括以下几点:①目标受众。根据“引领青少年了解新农村特点、体验新农村生活”可知,在宣传词中应明确受众“青少年”。②明确所推介活动特点:通过活动能让当代的青少年能够了解当代新农村的特点,从对新农村生活的体验中感触到新农村生活中的美好。③任务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答案] 时代青少年,走进新农村,感受新风貌,品味乡村生活美。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2025·张家口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材料一: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
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选自《韩非子·和氏》,有删改)
材料二:
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
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改)
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解析] 句意:还不如使封邑贵族的子孙超过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取消减少各种等级官吏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员,用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来供养选拔和训练的武士。“而”连接“使封君之子孙三世”和“收爵禄”,中间不断开,“收爵禄”为动宾结构,后面C处断开;“绝减”的宾语为“百吏之禄秩”,后面F处断开;“损”的宾语为“不急之枝官”,后面H处断开。
[答案] CFH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红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中的“期”,与“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期”词义不相同。
B.“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中的“显”,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的“弱”用法相同。
C.“乃以为西河守”中的“以为”,与“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的“以为”词义相同。
D.“尚魏公主”中的“尚”,娶公主谓之尚。春秋时期,诸侯之女和天子之女都可称公主。
√
C [A项,正确。满一年/至,及。句意:楚悼王推行吴起的办法一年就死了。/况且寿命长短,要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B项,正确。均为使动用法。使……显贵/使……削弱。句意:禁止以游说谋求官职的人而使耕战之士显贵。/各国诸侯十分害怕,(于是)集合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C项,错误。以之为,把……当作/认为。句意:于是派他做西河守。/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D项,正确。故选C。]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商鞅执政,对百姓户籍实行什伍编制;烧掉儒家的诗书,进用对国家有功劳的人,韩非子表示赞同。
B.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韩非子认为原因是大臣苦于吴起、商鞅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们的法治。
C.吴起担任将军,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这是他屡战屡胜的秘诀所在。
D.吴起变法,强调赏罚分明,裁减冗员,收回三代以上封邑贵族爵禄,因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
√
C [C项,“这是他屡战屡胜的秘诀所在”错误,于文无据。这里只是表现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孝公实行商鞅的变法,君主因此尊贵平安,国家因此富强。过了八年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国被处以车裂酷刑。
“请让(我)尝试以公主(招亲)挽留他,用这种办法来考察他。”吴起谢绝了魏武侯,魏武侯就怀疑吴起(没有留魏之心),因而不信赖他了。
[解析] (1)“以”,“以之”的省略,译为“因此,凭借它”;“薨”,死;“车裂于秦”,“于”表被动,在秦国被处以车裂酷刑。(2)“延”,邀请,挽留;“卜”,考察,考验;“辞”,拒绝,谢绝。
10.韩非子和司马迁对吴起死因的分析多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二人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韩非子的观点是“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吴起死于大臣苦于他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的法治。司马迁的观点是“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吴起在楚国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爱,而招来杀身之祸。
[答案] ①韩非子认为,吴起死于大臣苦于他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的法治;②司马迁认为,吴起死于残暴狠毒,缺少仁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吴起用楚国的国情教导楚悼王说:“楚国大臣的权势太重,有封邑的贵族太多。像这样的情形,就会对上威胁到君主而对下虐待百姓,这是使国家贫穷军队疲弱的做法。还不如使封邑贵族的子孙超过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取消减少各种等级官吏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员,用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来供养选拔和训练的武士。”楚悼王推行吴起的办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国被处以肢解的酷刑。商鞅教秦孝公对百姓户籍实行什伍编制,设立不告奸就连
坐的罪过,烧掉儒家的诗书以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劳的人,禁止以游说谋求官职的人而使耕战之士显贵。秦孝公实行商鞅的变法,君主因此尊贵平安,国家因此富强。过了八年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国被处以车裂酷刑。楚国不任用吴起国家被削弱混乱,秦国实行商鞅之法国家富强。吴起、商鞅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臣苦于吴起、商鞅的法令而小民憎恨他们的法治。现在的社会,大臣贪鄙而权势重,小民安于混乱,比秦国、楚国的情况还严重,但君
主却不能像楚悼王、秦孝公那样听取正确意见,那么法术之士,又怎么能够冒着吴起、商鞅的危险而阐明自己的法术呢!这就是当今社会所以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材料二:
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将军,睡觉不用褥席,行军不乘马车,和士兵分担劳苦。魏文侯因为吴起会带兵,于是派他做西河守,来抵抗秦、韩两国。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有次乘船漂流沿西河顺流而下,半途中,武侯回头对吴起说:“山河的险固形势多么壮美啊,这是我魏国的瑰宝。”吴起回答说:“国家的险固在仁德而不在地势险要。如果你不推行仁政,那么这条船上的人也都会成为你的敌人。”武侯赞叹说:“好。”田文死后,公叔接替相位。他娶
了魏国公主为妻,忌妒吴起。就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人,我私下担心他没有留魏之心。请让(我)尝试以公主(招亲)挽留他,用这种办法来考察他。”吴起谢绝了魏武侯,魏武侯就怀疑吴起(没有留魏之心),因而不信赖他了。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了魏国,马上到了楚国。楚悼王向来听说吴起贤明,一到楚国就任命他做宰相。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冗员,废除那些疏远的王族们的爵禄,用来供养作战的将士。重在强兵备战,摒弃那些宣扬合纵连横到处奔走的说客。因此,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时,王室大臣就起来叛乱追杀吴起,吴起逃到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追击吴起的人于是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太史公说:社会上谈论军旅的事,都要引用吴起的《兵法》,这书世上流传很广,所以不在这里论述了,只论述他施用于行事中的实迹。人们常说:“能够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够说的人不一定能做。”吴起劝说魏文侯山河之险不如推行仁政,然而他在楚国行事,因为残暴狠毒,缺少仁爱而招来杀身之祸。真是可悲啊!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2025·广州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 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藓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
D [D项,“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错误,“多谢烟香更入衣”意思是诗人还希望带走海棠的芳香,表达的是诗人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12.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首联“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将身处上国京城繁华热闹之地的红杏与身处偏僻溪边无人欣赏的海棠进行对比,以京城的红杏来衬托海棠,突出海棠的艳丽与美艳,在这里“红杏”起衬托作用。②尾联抒情达意,“手中已有新春桂”,“春桂”代表科举及第,诗人表面上说自己的手中已经有了新春的桂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今春科举高中的意思;“多谢烟香更入衣”中的“更”字,表明了诗人在科举高中之后又逢到海棠香气沁入自己的衣服,这让诗人更为欣喜高兴,于是作者就产生了希望把海棠的芳香带走,借此来表达他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答案] ①“红杏”起衬托作用,以京城的红杏来衬托海棠,突出海棠的艳丽与美艳。②“春桂”代表科举及第,手中已有新春桂意味着科举及第,诗人及第之后,还希望把海棠的芳香带走,表达了他对海棠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