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板块二 题型组合滚动练
组合练8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写作
第三组(教师用书独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2025·宿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两种 ① 的人生态度,“躺平”和“内卷”的说法在年轻人群体中颇为流行。而随着“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新晋流行语,“45度青年”一词也 ② ,逐渐走入网络视野,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那么什么叫作“45度青年”呢?如果说“躺平”是0度,(A),那么45度就是不完全躺平,也不完全内卷的中庸姿态。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部分年轻人面对高压力的社会环境就选择享受生活,呼吁“躺平”,却又不肯看着同龄人就这样将自己远远落在身后。于是乎,便也就“躺不平”。
③ 的境遇下,部分年轻人选择成为“45度青年”,不彻底“躺平”,也不彻底“内卷”。
(B),“45度青年”的“躺平”更多是暂时性的,更像是预备跑步的姿势,虽然看起来没有拼尽全力的奔跑,但是正在为后续的奔跑做准备。面对生活,他们的态度与“躺平”者实际上完全相反,(C),也避免自己被社会、生活压力裹挟着被迫“内卷”。
关于“45度青年”,我们需要为他们的后续奔跑注入力量,为他们的前进开拓,为他们的目标实现强力护航,助力他们冲锋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截然相反(截然不同)
应运而生(应时而生)
进退两难
[解析] 第①空,根据下文语境中“躺平”和“内卷”两个词语的意思,一个是什么都不做,一个是非理性地过分竞争,它们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本空应填写的内容应是表示两者完全相反,故填写“截然相反”或者“截然不同”。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第②空,上文写“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新出现的流行语,下文写“45度青年”渐渐走进网络空间,根据本空前面“也”字的提示,表明“45度青年”一词和“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流行语是相依相伴的,相互伴随的,故本空的内容应为
随着它的产生而产生,故填写“应运而生”或者“应时而生”。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应时而生:指顺应时运而生,也可以理解为应天命而产生,现在则多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第③空,上文写部分年轻人想选择“躺平”,但又不甘心落后,于是便成了“躺也躺不平”的状态。“躺”与“躺不平”是两种非常矛盾的状态,故本空应填写的内容应为“躺”也不是,“不躺”也不行的尴尬处境,故填写“进退两难”。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处,上文写“躺平”是0度,下文写不完全躺平、也不完全内卷的状态是45度,并指出这种姿态是“中庸姿态”,即处于中间的状态。结合上下文可知,是处于“躺平”和“内卷”的中间状态,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知识可知,45度是中间状态,即处于0度和90度的中间,“躺平”是0度,那么“内卷”即为90度,故填写“完全‘内卷’是90度”。B处,本空下文写“‘45度青年’的‘躺平’更多是暂时性的”,并具体解释“45度青年”这种人生状态的实质,故本段主语是“45度青年”,那本空应为一个提到句首
的介词结构,同时根据“45度青年”“躺平”是暂时性的,可知,本段开头是将“45度青年”“躺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故填写“与彻底‘躺平’的人相比”。C处,上文写“45度青年”的人生态度和“躺平”完全相反,即他们不选择“躺平”,选择奋斗的状态;根据下文关联词语“也”的提示,本空需要有关联词语的照应,故填写“既保持着对于生活的冲劲”。
[答案] A.完全“内卷”是90度 B.与彻底“躺平”的人相比 C.既保持着对于生活的冲劲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当需要指出明确的对象时,使用“对于”,本处有明确的对象“45度青年”,故“关于”改为“对于”;二是成分残缺,动词“开拓”后面缺少宾语,故在其后加上“道路”;三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顺序,先定目标,再奔向目标,再勇敢前进,故三个小分句的顺序需要修改为“为他们的目标实现强力护航,为他们的后续奔跑注入力量,为他们的前进开拓道路”。
[答案] 对于“45度青年”,我们需要为他们的目标实现强力护航,为他们的后续奔跑注入力量,为他们的前进开拓道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025·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垂花门是内宅与前院之间的重要过渡空间。前院是接待宾客的场所,内宅则是宅主及家眷的生活居所,外人不可随意进入,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垂花门。在古时,除去家中重要时刻可以开启垂花门之外,其余时间垂花门都必须关闭。如此,垂花门按照传统礼制严格地界分内外,使家族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同一院落中有序地生活。从合院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看,垂花门能够有效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相较前院与内宅两个
开阔的空间,垂花门是一个较小的通道。人们从外至内行进,伴随空间明暗、宽窄、高低等的起伏变化。如此渐进转折,为合院式建筑带来一种韵律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同时,垂花门虽位于宅中醒目位置,但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日常生活中,人们出入内宅多通过两侧的抄手游廊,垂花门在吸引人们目光的同时又“拒人于千里之外”,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张力。此外,垂花门本身有进深尺度,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屋檐能遮阳挡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下列句子中的“所谓”与文中加点(红色)的“所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B.咱们俩总是想到一块,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C.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所谓“援助”,实际上就是掠夺。
D.所谓的国际名牌,其实就是我们国内生产的,但因是用人家的名称,价格就能贵二三百元。
B [B项和文中加点(红色)的“所谓”都是“所说的”之意,用于引证。其余三项,均表否定,含有不承认的意思。故选B。]
√
5.请根据以上文段内容,用三个短语概括垂花门的功能,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段主要介绍什么是垂花门及其功能,筛选关键句子提取信息即可。结合“垂花门按照传统礼制严格地界分内外”可概括出“界分内外”;结合“垂花门能够有效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可概括出“调节空间节奏”;结合“垂花门本身有进深尺度,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屋檐能遮阳挡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概括出“促进社交”。
[答案] 界分内外 调节空间节奏 促进社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6分)
(2025·南通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有 鱼
胡竹峰
古人以绢帛作书,装入木雕的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鱼素。所谓鱼传尺素,是源自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传尺素的实物并不多见,倒是灯会里司空见惯的鱼灯惹人心心念念。有年春节去皖南,恰逢灯会,鱼灯烛光闪闪。一盏刀型大扁灯在前开路,后面是两头狮子,边走边舞,大锣大鼓伴奏,其后紧跟着花灯、鱼灯、五谷灯,五光十色,灿烂斑斓。士农工商摩肩接踵,车马人物满巷,灯火达旦。铜锣铿锵,鼓声点点。鱼灯最为活泼热闹,鳞鳍闪烁,你来我往,或上蹿下跳,或左摆右摇,所到之处,鞭炮齐鸣。一女子在巷子里站着,鱼灯烛油的气息飘来,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
鱼灯当然喜庆,腊月里,在廊檐下吊着油汪汪的鸡鸭鱼肉,也喜庆,像小时候的辰光。瓦屋下,几个妇人在腌制咸肉咸鱼,晒太阳的老翁在打盹,花猫跳上椅子,池塘里一条金鲤跃出水面,激起白色的水花。三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怀。
逢年过节每每多些怀旧,万事如意、富贵吉祥、抬头见喜的颂词都在意都喜欢,红纸黑字端端正正写了贴在家里,满室生辉,有墨香有吉光。故乡几十年习俗,每逢春节,家里要挂“连年有鱼”的年画,有古版有新印。记忆最深的年画上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婴,手拿莲花,怀抱又大又壮的鲤鱼。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年画下一年年仰望,破旧的老屋仿佛也多了鲜气多了仙气。年画纸上木刻印刷的鱼追求肥美追求富贵,也并非一味取“家有余庆”的好兆头,更是饱满、喜滋滋、其乐融融的人间生活的好愿望。
燕赵大地“三鱼争月”的年画最好,一尺见方,三条大鲤鱼摆尾翻身跃出水面,去争瞻那一轮凌空高悬的皓然明月。三鱼共一首,争头也争月。“月”同“跃”,看似三鱼争月,实为三鱼争跃。道家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三无尽,无尽有余,“三鱼争月”实则万鱼争跃,元气恢宏。作为衬底的“万顷波涛”更是声势浩浩,古风昭昭。
有地方除夕时在秤钩挂条鱼,秤有鱼,剩有余。有人将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渔村新妇出嫁,随手撒些银钱在地上,所谓鲤鱼撒子,子孙满堂。古人万事讲究阴阳,讲究相生相克,旧年人家,墙上悬挂有木鱼,鱼为水,水克火。悬鱼长者丈余,短者不足一尺,配有各类纹饰,意寓平安。
我乡多水,河流密布。鱼是日常口食,河、湖、塘、渠、溪、池里多的是鲫鱼、草鱼、鲢鱼、青鱼,用来红烧,用来清蒸,用来煎炸……各有风味。鲫鱼性属土,泥水里自在游弋;能补胃,乡下妇人生产后用它炖汤,以充发物。草鱼、鲢鱼易活,肥大之极,我见过身长近一扁担的鱼,农人腌成咸鱼,晒在太阳地里,冒着油光。
旧年山里交通不便,一般人家难得鲜鱼,山民则做“面鱼”,聊且快意耳。面鱼是豆腐皮将糯米、肉末、豆腐、粉丝、红豆、生姜末与香蒜末裹成长条,放锅里炕至两面金黄或微焦时,切成方块状,仿鱼的形状盛入盘中。甜糯咸鲜,外皮脆香,内里绵软。
世俗里,鱼被尊为吉祥富贵之物。武王伐纣,过黄河时,一条白鱼跳进船舱,众人说是吉兆。鱼鳞如铠甲,鱼腹多子如兵。孔门得子,国君鲁昭公送鲤鱼祝贺,孔子高兴,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鱼在水中,飞鸟般自在。据说鱼有龙相,战国时有人乘鲤鱼而登仙,成仙之后,常骑着赤红的鲤鱼现身水上。笔记传奇上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几千尾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逆水往上蹦跳攀登,能上去的,就化为龙;跳不上去的,碰得额破腮裂,败阵而归。鲤鱼跳过龙门,即有云雨相随,天降祥火烧去鱼尾,助其化龙。唐朝的烧尾宴即源流于此,士人登第或升官,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
龙相久远,缥缈成了传说,脱俗相、出尘相、清逸相倒是了然。童年在纸上见过几次大鱼,先是庄子笔下的北冥鱼,名为鲲,鱼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化为鸟,是为鹏,背阔不知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后来又见《玄中记》上的大鱼,船行一日才过鱼头,七日方过鱼尾,生产时,碧海为之血红。这样的鱼并非全然喜庆相、富贵相,倒是更近乎心性的大自在与大安详。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只是后世的钓徒心态各异。有人钓的是朝堂之志,有人钓的是隐逸心事,有人钓的是一日三餐,或得鲤鱼,或得鲈鱼,或得刀鱼,或得鳜鱼,或得鲥鱼,还有白鱼、鳊鱼、鳗鱼、鲃鱼、鲫鱼、草鱼、鲢鱼、青鱼……
腊月天在皖南山居,路过张志和故里。张志和一生起伏,几番上下,终于了却宦意,带上僮婢,告别亲友,四处游历,最后来到湖州城西渔隐,自称烟波钓徒,和西塞山前的白鹭为伍,也和桃花流水鳜鱼为伍。“斜风细雨不须归”,怎么说也是一种境界。
(有删改)
文本二:
安徽岳西人胡竹峰的写作是我期待已久的一种勇敢尝试,因为他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路。他的散文总体上志在传承本土遗产,对家乡的记忆成了挥之不去的印记。又谈墨趣,谈韵致,谈风骨,谈意境,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和理论别有深刻体会。竹峰还由物及人,由人及人境与人生,遍及草木虫鱼、日月山川、衣食住行、天道人心,于字里行间重申“功夫在诗外”(陆游语)的文学观,体悟到大自然借给我们诗意和灵感之浩瀚古意和美意——不失为文章之道的又一要旨。
(节选自韩少功《我读胡竹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引用汉乐府诗句,交代了“鱼传尺素”的由来,既表现了鱼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B.文章中“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年画下一年年仰望”一句,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看年画的情景,表现了时空的久远。
C.文章以“脱俗相、出尘相、清逸相倒是了然”引出世俗未见的大鱼,进而强调“大鱼”是更近乎心性的大自在与大安详。
D.文末写渔隐,除了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与“有鱼”有关,还表现作者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的渔隐生活。
√
D [D项,“还表现作者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的渔隐生活”属于过度解读。“‘斜风细雨不须归’,怎么说也是一种境界”是对张志和及其人生境界的赞美,但从中看不出作者自己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的渔隐生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游灯会的场景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就是从面上描写,读来如临其境,别有情趣。
B.文章利用谐音将“三鱼争月”说成“三鱼争跃”,并以道家的观点对“三”作了哲学上的解读,揭示了年画的丰富意蕴。
C.文章中“我乡多水,河流密布”这段文字,运用铺陈手法突出鱼乡特点,描写出故乡饱满、喜滋滋、其乐融融的人间生活。
D.文章对世俗与脱俗的思辨围绕“有鱼”展开,白鱼跳船舱、孔子给儿子取名是世俗的,而北冥鱼等是脱俗的,表达清晰。
√
A [A项,“‘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就是从面上描写”错误,写“人”应该是“点”,写灯五光十色,灿烂斑斓,车马人物满巷等是“面”。]
8.文本一中提到“鱼有龙相”,你认为灯会和年画里的鱼各有什么“相”?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第二段说“鱼传尺素的实物并不多见,倒是灯会里司空见惯的鱼灯惹人心心念念”,可见灯会里的鱼指鱼灯;此段描绘灯会的热闹场景,“鱼灯最为活泼热闹”,第三段“鱼灯当然喜庆”,可见灯会里的鱼最为活泼热闹,有喜庆相。年画里的鱼指的是过年时挂的“连年有鱼”年画里的鱼,“记忆最深的年画上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婴,手拿莲花,怀抱又大又壮的鲤鱼”,是又大又壮的鲤鱼,“年画纸上木刻印刷的鱼追求肥美追求富贵”,有富贵相;还有“‘三鱼争月’实则万鱼争跃,元气恢宏。作为衬底的‘万顷波涛’更是声势浩浩,古风昭昭”,“三鱼争月”年画里的是万鱼争跃、元气恢宏的鲤鱼,有气派相。
[答案] (1)灯会里的鱼指鱼灯,最为活泼热闹,有喜庆相;(2)①“连年有鱼”年画里的是又大又壮的鲤鱼,有富贵相;②“三鱼争月”年画里的是万鱼争跃、元气恢宏的鲤鱼,有气派相。
9.韩少功称“胡竹峰的写作是我期待已久的一种勇敢尝试”,请结合文本二的阐述谈谈文本一从哪些角度作了“勇敢尝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本二“他的散文总体上志在传承本土遗产,对家乡的记忆成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文本一题目是“有鱼”,作者以此为线索,写了故乡的灯会,腊月里腌制咸肉咸鱼,春节挂年画,除夕时在秤钩挂条鱼,介绍家乡水多、出产各种鱼,旧年里做“面鱼”等等,回忆故乡的经历、习俗,叙写故乡风光,志在传承本土遗产。
文本二“又谈墨趣,谈韵致,谈风骨,谈意境,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文本一开头写“鱼传尺素”;说各地“有鱼”的寓意,如灯会里的鱼代表喜庆,年画里的鱼代表富贵等;也说传奇,如“武王伐纣,过黄河时,一条白鱼跳进船舱”;说境界,如庄子笔下的北冥鱼。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
文本二“竹峰还由物及人,由人及人境与人生……于字里行间重申‘功夫在诗外’(陆游语)的文学观”。作者从“有鱼”写到“有人”,如灯会中由灯到“一女子在巷子里站着,鱼灯烛油的气息飘来,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写武王伐纣时跃上船的白鱼,写到孔子给儿子起名叫“鲤”;写到人的愿望与哲思,如“年画纸上木刻印刷的鱼追求肥美追求富贵,也并非一味取‘家有余庆’的好兆头,更是饱满、喜滋滋、其乐融融的人间生活的好愿望”,体现了“功夫在诗外”的文学观。
[答案] ①作者围绕“有鱼”回忆故乡的经历、习俗,叙写故乡风光,志在传承本土遗产;②作者说鱼传尺素,说各地“有鱼”的寓意,说传奇,说境界,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③作者从“有鱼”写到“有人”,由人写到人的愿望与哲思,体现了“功夫在诗外”的文学观。
三、写作(60分)
10.(2025·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容易因为已经发生的投入而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则漫画材料指向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已经有所投入,则明知会遭遇失败也不舍得自己已经付出的一切,不愿意放弃。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人们在作决策时,往往会受到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即沉没成本)的影响,从而无法作出最理性的决策。这些沉没成本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时间、情感、精力……当沉没成本产生时,人们会本能地“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着眼“沉没成本效应”的表现,如面对明显失败的项目,我们往往因为过去的投入而难以放弃,会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情感关系中,即使对方已不再投入或关系已变质,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付出而难以割舍;我们会因为习惯某个事物(某种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而难以改变,即使这样做已经不再适合我们……或者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沉没成本效应”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效应”源于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失败、损失及浪费的心理。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沉没成本效应”
的办法:人不能永远坐在那里为曾经的损失而悲伤,不能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不要让过去绑架未来,要想办法弥补创伤;要学会设定止损点,能理性评估成本与收益;要学会放弃,能断舍离;要培养决策勇气,要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等。
参考立意:
(1)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2)有舍才能有得。
(3)有时候,掌握放弃的智慧更能收获成功。
[优秀范文]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壮士断腕理固亦然
船行海上,倾覆在即,船头之人仍执迷不悟,欲挽狂澜。此时,每多一分的投入就是朝向万劫不复的一次助推,如此显见的徒劳无功,为何不另寻它法?
这幅漫画指向了心理学中叫作“沉没成本效应”的现象。沉没成本就是我们已经付出并且无法回收的支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对目标达成的心理预期越高,越容易作出非理性的决策。而理性,是对事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对执行方案进行审慎的权衡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人皆知理性决策的重要性,但为何随着投入的加大,就越难作出理性的决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道酬勤”是深入人心的成功之道,“功亏一篑”是长久以来奉为圭臬的反面教材。人们总是相信“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希望在现有的路上持续前进,让走过的每一步都可以作数,让流过的每一滴汗都能闪光。一旦改变决策,换向而行,可能意味着前功尽弃;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意味着要承受别人的失望甚至责难;也可能意味着成本耗尽,极难东山再起。这种情况下,为保有一时的表面繁荣,就产生了逃避问题的“赌徒心理”,也确实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时的前进逆转不了“南辕北辙”的趋势,暂时的保全抵抗不住“决堤溃坝”的必然。无数人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赌徒心理不可取。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扛起理性的大旗,才能看得见未来。
理性决策是为现在负责,为未来考量,而不是囿于过去,咬牙硬撑。的确,当对一件事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感情时,人会本能地“硬着头皮,咬牙坚持”。这种思维习惯,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无法理智。但是,过分看重过去的付出,可能会失去更多。只有痛定思痛,把目光投到当下和未来,及时止损,勇敢地去解决问题,才可能到达理想的未来。
理性决策,及时止损,赢在未来,过去也会重新焕发光彩。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会失去群星。”人生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要经历不断的肯定又否定。想要获得成长,赖于勇于止损,理性决策。当勇气战胜了怯弱,理性打败了非理性,未来的日子,你我变得更加敏锐,知分寸,懂进退,明取舍。那么一切坎坷,就具有了启蒙心智的价值;一番迂回,也增添了磨砺品行的意义。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但必须要返!哪怕痛彻心扉,也要以壮士断腕的决断,去换得灵台清明,方能赢在未来!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