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独具】板块二 组合练1 语言文字运用+信息类文本阅读 课件—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用书独具】板块二 组合练1 语言文字运用+信息类文本阅读 课件—2026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板块二 题型组合滚动练
组合练1 语言文字运用+信息类文本阅读
第一组(教师用书独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2025·武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
过程。酱缸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跟前或者菜园的中央。用不了多久,酱就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酱缸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会一路飞奔回家。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都是小鱼。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
1.下列句子中的“含糊”和文中加点(红色)的“含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的话语含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
B.这个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规范操作,不能有半点含糊。
C.你别门缝里看人,要比就比,我绝不含糊。
D.别看他年纪小,那手毛笔字写得可真不含糊。
D [文中和 D 选项的“含糊”都有逊色之意。A项,指模糊不清;B项,指马虎、不认真;C项,指犹豫、胆怯。故选D。 ]

2.文中画横线句“直至”前可以加逗号断开,而作者没有断开,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逗号表示停顿,如果加上逗号,句子就变成了两个短句;而不加逗号,就是长句。此句描写酱发酵时颜色变化的过程,“浅黄”“乳黄”“金黄”表示三个阶段,不加逗号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从表达的情感来看,应该是“我”不断地去看酱发酵好了没有,才会发现颜色的变化,不加停顿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以及对酱的喜爱。
[答案] 不加逗号,使用长句,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不加停顿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以及对酱的喜爱。
3.如要为文中第一段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虽然是以札记形式鉴赏,但其实本质还是找到鉴赏的角度,举例说明。从整体的语言风格来看,语言口语化,朴实而生动。如“日子一过”写急切盼望做酱的日子快点到来;“掰开”的动作描写;“贪馋”写那些贪吃酱的人。这些词语都是口语词,即质朴又符合做酱的内容,有烟火气,因而很生动。从用词特点来看,此段连用动词,生动而富有情韵。制酱过程使用大量动词,如“煮熟”“捣碎”“裹”“放置”“撕”“掰开”“放”“兑”等,这些动词把做酱的过程写得具体而细致,可见记忆深刻,表现
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从句式来看,句式灵活,轻快活泼。长短句灵活变换,如“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长短句的自然转化使得表达如行云流水一般,富有变化,显得灵动,表现出对制酱的期待。
[答案] ①语言口语化,朴实而生动。如“日子一过”“掰开”“贪馋”等词语。②连用动词,生动而富有情韵。制酱过程使用大量动词,可见记忆深刻,表现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③句式灵活,轻快活泼。长短句灵活变换,表现出对制酱的期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2025·武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 题。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地展开论证。有人说,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人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考的,正如不是先学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 ① ,不学习逻辑起码有两点问题,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如“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实际意思是“ ② ”,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我不是科技人员,所以我不必学外语”,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又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用诡辩术,把惠施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异类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与“鱼”偷换成了“子”与“我”,违反了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论题必须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根据句前“但是”可知前后两句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前面“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和后句“不学习逻辑起码有两点问题”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学和不学差别很大,故补写内容为“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第②空,根据前句“‘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和后句“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可知此处是说大家全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故补写内容为“大家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
[答案] ①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②大家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
5.下列选项和“濠梁之辩”中庄子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
B.《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阿Q被闲人欺负后,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D.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C [“濠梁之辩”中庄子违反了同一律。A项,违反了矛盾律;B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C项,违反了同一律;D项,违反了排中律。故选C。]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
(202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创造力量的民族。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中华的先民却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心。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
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完全不同。神话因素与历史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记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神话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的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实即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请看孟子对大禹治水的叙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分明是一位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哪里有丝毫的神话色彩?
在中华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他们关怀的对象都是人生的现实。当其他民族对宙斯、耶和华、安拉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的先民却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进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的先民却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
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获取灵魂的净化剂或愉悦感时,中华的先民却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恓恓惶惶,席不暇疑。在政治活动彻底失败后,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是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使他对生命感到充实、自信,从而在对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审美的愉悦感。与儒家相反,庄子则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庄子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他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是保持人类自然本性的个体生命的尊严。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产生于人间的,是由人类自身的力量来创造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以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大概是唯一的关于诗歌降自天庭的记载。屈原《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郝懿行疏云:“开即启也,汉人避讳所改。”可见这是指真实的历史人物启。对于屈赋中所写启与《九辩》《九歌》之事,后代注家聚讼纷纭,总的趋势是神话色彩越来越淡薄,至朱熹遂认定《九辩》实乃“舜禹之乐”,并非降自天庭。朱熹的解释不一定符合事实,但这却代表古人的普遍看法,即不相信《山海经》的荒谬之说,而宁可相信一种符合理性的信史化说法。
在中华文明史的初期产生的艺术品虽然也有以祭祀鬼神为用途的,但是最常见的还是与先民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器具上所绘的鱼鸟图案,无论是意味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还是祈祷狩猎有获,都反映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诉求。
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例如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从早期的神秘诡异的饕餮图案逐渐转变为后期的圆润柔和的几何纹饰;又如汉唐两代都很发达的墓葬壁画,前者常见伏羲、女娲蛇躯交尾之类的神话题材,后者却以宴饮、耕牧等人间生活为主要内容;又如诗歌中的神仙主题,从秦代博士所作《仙真人诗》到汉末曹操所作《精列》等游仙诗,神话色彩越变越淡,及至晋代郭璞的《游仙诗》,竟被钟嵘评为“乃是坎 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东汉王充高举反对“虚妄”而提倡“真美”的理论旗帜,固然是针对甚嚣尘上的谶纬神学的行为,但何尝不是文学艺术中人本精神愈益强化的一种反映。
整体而言,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它不一定真是产生于尧舜时代,但肯定在先秦时代就已深入人心,绝非仅为儒家学派独自信奉。对于“诗言志”的释义,历来多有歧解,但其基本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孔颖达云:“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后人或以为这是孔氏对“诗言志”说和魏晋时产生的“诗缘情”说的
弥缝折衷之言,其实先秦时“志”即包含“情”在内,孔氏之语符合先秦实际情况。总之,在中华先民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
(摘编自莫砺锋《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禹治水“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均彰显了除害安民的主题。
B.庄子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持珍贵爱惜的态度,在对现实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精神自由。
C.尽管朱熹对于《九辩》的解释不符合事实,但代表了古人的普遍看法,因而得到了认同。
D.《尚书·尧典》提出来的“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影响了先秦以来诗歌的走向。

A [B项,张冠李戴,“庄子……在对现实真与善的追求中实现了精神自由”错误。原文“对真与善的追求”说的是孔子而非庄子。C项,混淆了或然和必然,“朱熹对于《九辩》的解释不符合事实”错误。由原文“朱熹的解释不一定符合事实”可知,选项把“不一定”说成了“不”。D项,“影响了先秦以来诗歌的走向”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在先秦时代就已深入人心,绝非仅为儒家学派独自信奉”。故选A。]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希腊神话里宙斯有无上权威,高居天庭俯视人间,可以任意惩罚人类,表现了希腊神话视神话人物为人类应顶礼膜拜的异己力量的思想。
B.《九辩》《九歌》之事在《离骚》中记为“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其神话色彩比《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淡薄很多。
C.在中华文明史初期产生的艺术品中,与先民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品最常见,由此可推知先民们在古代艺术方面对人本性质有共同认知。
D.钟嵘评晋代郭璞的《游仙诗》“乃是坎 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可理解为他对魏晋诗歌“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价值取向的批判。

D [D项,“他对魏晋诗歌‘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价值取向的批判”错误。“坎 ”一词表示命运的不幸和人生的挫折,而“咏怀”则表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正体现了钟嵘慧眼识别并认同郭璞《游仙诗》中阐发个人精神的趋向,选项曲解文意。]
8. 以下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C.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
D.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

B [第二段观点是:先秦的诸子百家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他们关怀的对象都是人生的现实。B项,强调谨慎和中庸之道。其他三项均是强调人的价值,正是人本观念的体现。故选B。]
9.读完文章后,小语同学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来理解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层面的体现。请你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导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内容涉及文章第三段,是对段意的概括,结合“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产生于人间的,是由人类自身的力量来创造的”概括出:文学艺术生成(起源或创造也可)。 ②处,内容涉及文章第六段,主要分析文学艺术演进,结合“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概括出: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或“人本精神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
③处,内容涉及第四段,主要分析文学艺术内容,需要从文本找出具体事例,结合“例如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器具上所绘的鱼鸟图案,无论是意味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还是祈祷狩猎有获,都反映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诉求”概括出:仰韶文化彩陶器具上的图案。
[答案] ①文学艺术生成(起源或创造也可) ②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或“人本精神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 ③仰韶文化彩陶器具上的图案
10.有西方学者说“中国古代没有神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首先亮明观点:中国古代有神话。结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完全不同”可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自己的神话体系,只是不同于西方的神话体系而已。在思想上,中华文明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结合“在中华文化
中……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完全不同”可知,人类对自身力量充满信心,无需屈从、依附于神,人的智慧也非来自神的启示。如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在表述上,中国古代神话以展现英雄事迹的方式进行文学表述。结合“神话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的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实即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请看孟子对大禹治水的叙述……”可知,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主要事迹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表述便是古代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
[答案] 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自己的神话体系,只是不同于西方的神话体系而已。②在思想上,中华文明以人本主义为基石。人类对自身力量充满信心,无需屈从、依附于神,人的智慧也非来自神的启示。如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③在表述上,中国古代神话以展现英雄事迹的方式进行文学表述。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主要事迹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表述便是古代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