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粤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1)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版(粤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质量守恒定律-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1)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10 15:11:41

文档简介

《4.3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
(2)能用微观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学生演示实验: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和木炭。
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前面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写出它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物质的化学式投影:镁带+氧气→氧化镁;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提问(投影):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遐想,有时感到非常困惑,进而引起我们的好奇,比如,给煤炉换炭,刚加的煤饼与取出的煤渣相比,煤渣的质量明显变轻了,一瓶液化气很重使用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变轻,镁带点燃后质量变重了,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铁生锈,质量变重了。这些是什么?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类似上述的事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举出与本节有关的许多事例设问。(多媒体):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灰烬都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又没有多大意义,可是其中隐藏着许多极其有用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定量地认识化学反应,首先探寻质量方面的规律。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课前我们已经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定量的认识化学反应,什么叫定量研究?
投影: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
(1)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总质量是如何变化的?
(2)有哪些证据能支持你的假设?
(3)你能通过实验来检验你的假设吗?请把你的实验方案和大家交流讨论。
(4)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认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还需要修改吗?
请完善你的设计方案。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
(1)参照课本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表达式: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铜[Cu(OH)2]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滴入到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二氧化碳(H2O)+水(H2O)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板书: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无数事实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客观规律,各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各生成物质量总和,注意关键字、词,参加反应“各”质量总和“相等”应用时,关键是要掌握反应前后各物质总和不变,不能遗漏某一反应物或物不能忽视反应和生成物中的气体。
拓展视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从波义耳、罗蒙索诺夫到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插图、化学反应间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重大问题,直到18世纪以后拉瓦锡、罗蒙诺索夫、施塔尔、兰多尔特曼利等,用天平精确研究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后,才一致公认量守恒定律是精确的科学定律。
强调: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与科学家百折不饶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分不开的。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请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为例。播放:水分子分解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动画学生观察:各种微粒的种类、数量是否变化。
分析:以碳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据上述图示:在点燃条件下,氧分子化合成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许多二氧化碳分子聚集成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每个碳原子每个氧分子化分成两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2324412g+32g=44g。
这是因为: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随之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所以12g的碳跟32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4.3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2、将31.6g的高锰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后,冷却,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A.28.4g B.3.2g C.0.8g D.1g
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4、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电解8g水可得4g氢气和4g氧气
B.6g的碳与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
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
D.6g氧气与2g碳反应生成8g二氧化碳
5、将ag一氧化碳和bg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一定为(a+b)g B.大于(a+b)g
C.小于(a+b)g D.不大于(a+b)g
二、填空题
1.在A+B==C+D的反应中,5gA物质跟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物质和____________克D物质,这是根据____________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
2.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已知A与B反应生成C和D,(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4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克。
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5.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质量不变;元素的____________不变;元素的____________不变。
重点:微观上: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_____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可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改变。
6.已知:2克氢气与16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7.下面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根据该图,你得到哪些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三、简答题
据质量守恒解释下列现象?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②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4.3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8克氧气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2克 B.11克 C.44克 D.22克
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
C.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是一样的
5.在化学反应A+B=C+2D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A、9.8g B、3.6g C、7.2g D、14.4g?
6.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
A、16:9 B、23:9 C、32:9 D、46:9?
7.山好水好酿好酒,岳阳龙湾以酒出名,其酿酒技术相传是杜康化成道人来龙湾亲自传授的。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其燃烧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酒精+O2点燃CO2+H2O。根据这个表达式,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酒精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酒精中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D、酒精是一种单质
二、填空题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守恒)。
3、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_______,原子的质量也____________,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左盘放______、右盘放______、取用砝码用______。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置于_________里称量。
5、①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达式分析,如果称量镁和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释反应后,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比镁条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这个实验不适合许多学生一起在实验室同时操作,他的想法有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课件17张PPT。质量守恒定律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化学变化质量守恒的原因。
2.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1.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2.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演示实验1: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⑴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⑵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⑶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⑷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M1   =   M2产生的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演示实验1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他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2.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与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3.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不涉及物理变化。5.“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波义耳的实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了什么物质?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一、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二、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元素种类变了吗?元素质量变了吗?分子数目变了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呢?分子种类呢?动脑筋不变改变可能改变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化学变化的本质:元素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
律,对我们有什么用?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1.进行有关的计算 2.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解释一些实验事实我们可以运用该定律:内容原因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因其包税官的身份在法国大革命时的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处死。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1774年10月,普里斯特里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但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中译名氧),含义是酸的元素。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实验,于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了一篇报告《燃烧概论》,阐明了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要点为:①燃烧时放出光和热。②只有在氧存在时,物质才会燃烧。③空气是由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氧,因此重量增加,物质所增加的重量恰恰就是它所吸收氧的重量。④一般的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金属煅烧后变为煅灰,它们是金属的氧化物。他还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证明物质虽然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改变了状态,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总量在反应前后都是相同的。于是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
课件4张PPT。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气候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化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