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5 第三单元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课件--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5 第三单元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课件--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学 习 目 标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3.运用相关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区别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观差异。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____________。
(2)意义:调节____________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和______,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
热量
水汽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原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气压带
气压带 形成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___,空气受热____________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___、气温___,空气冷却____________

膨胀上升


收缩下沉
气压带 形成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30°纬度附近高空大气辐合___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 在60°纬度附近气流______,形成______
下沉
相遇
极锋
[名师点拨] 全球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压带的形成有两大原因: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
动力原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3)风带
风带 位置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信风带 低纬地区 ______信风 ______信风
盛行西风带 中纬地区 ______风 ______风
极地东风带 高纬地区 ______风 ______风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东北
东南
[特别提醒]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且均关于赤道南北对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同一半球的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


[名师点拨] (1)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
(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小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和范围。
填一填 将气压带、风带名称填入下图中。
提示: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E、H信风带 F、I西风带 G、J极地东风带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气压带 气候特征 景观
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高大茂密、_________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景观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太阳辐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景观
高温多雨
森林
动植物

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气压带 气候特征 景观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冬季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 多呈现出______________景观
极地高气压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或者寒带苔原景观
漫长而严寒
温暖而短促
亚寒带针叶林
酷寒干燥
寒带冰原
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风带 气候特征 景观
信风带 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候______;如果信风经过海洋和暖流,就会形成湿润的气候 多荒漠景观或森林景观
西风带 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____________ 森林景观
极地东风带 性质______ 寒带苔原景观
干燥
温暖湿润
干冷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赤道低气压
信风
热带草原
稀树草原
副热带
西风
地中海
常绿硬叶林
高气压
微思考 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与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
提示: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稳定,季节变化小;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季节变化明显。
在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的远航,都是靠风力乘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航海家们在多次航行中,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使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那些装载马匹的帆船,因无风而无法航行,导致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船员不得不将其投进大海。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作“马纬度”。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提示:在全球气压带中,30°纬度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水平方向上大气运动很弱。
问题1 (综合思维)“马纬度”无风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2 (综合思维)“马纬度”的位置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提示:不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提示: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大的原因是海面宽阔,没有陆地的阻挡,海面摩擦力小。
问题3 (综合思维)与“马纬度”无风情况正好相反的是南半球“魔鬼西风带”。请说明“魔鬼西风带”的风向和风力大的原因。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如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所示)。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气压带、风带由南向北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
(2)①②③④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可能为冬至 B.②可能为夏至
C.③可能为夏至 D.④可能为秋分


(1)C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北极圈附近)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的西风带,丙(位于南极圈附近)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位于30°S附近)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由南向北的顺序为丙、丁、乙、甲。故选C。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可能为春分或秋分,D正确。]
东非动物大迁徙
5月的最后一场雨过后,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旱季来临,数百万只野生角马、斑马和瞪羚等,追逐着雨水的脚步进行大迁徙。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到达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跋涉3 000多千米。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从10月开始,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重新迎来雨季,草原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大草原。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提示:雨水(气候)。
问题1 (综合思维)是哪种因素推动了动物大迁徙?
问题2 (区域认知)东非动物大迁徙沿途地区属于哪种气候?有何特点?
提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问题3 (综合思维)这种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 风带控制 终年温
和湿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 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 风带控制 终年炎
热干燥
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 道低气压 带控制  终年高
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 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2.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a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 B.a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
C.b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 D.b气压带空气受热上升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此时炎热干燥 B.乙地此时高温多雨
C.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D.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a风带盛行西南风,应为北半球的西风带;b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第(2)题,读图可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为西风带,甲地位于30°N~40°N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炎热干燥的夏季;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必备知识
1.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可以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2.在近地面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均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且高气压与低气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必备知识
4.受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上升,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地区温和湿润。受高气压带控制地区,气流下沉,降水少,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5.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或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如盛行西风带。气流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或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少,如低纬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6.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如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和南北纬10°~20°的热带草原气候。
课堂小结
题组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1~2题。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P风带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B 2.C [第1题,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位于30°纬线附近,应该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符合题意。第2题,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说明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P位于中纬度,应该是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P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春季 B.乙表示7月、夏季
C.甲表示9月、秋季 D.乙表示1月、冬季


3.D 4.B [第3题,0°~20°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风;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而30°~40°受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第4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在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南,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题组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下图为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受甲、乙交替控制的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  )
A.桃花盛开 B.蝉鸣悠扬
C.红叶满山 D.天寒地冻


5.C 6.B [第5题,据图可知,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30°S附近的甲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0°S~60°S的乙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C。第6题,由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北,因此可以推断北京此时为夏季。A、C、D项分别描述的是春、秋、冬季的景象,而B项描述的是夏季的景象。故选B。]
提示:模型1:回顾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能够得出存在单圈环流的结论。
模型2:低气压气流是上升的,高气压气流是下沉的。风总是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58~59活动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1.B 2.A [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形成模式,可根据60°S附近气流位置及方向进行判断。来自甲的气流暖而轻,位置靠上,故甲可能位于30°S,丁可能位于90°S。0°附近气流上升。第2题,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暖湿气流,丙是干冷气流。]
下图为“三圈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乙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盛行偏东风 B.多锋面气旋
C.地表温度高 D.气流被抬升
4.甲、乙两地之间与丙、丁两地之间的主要风向分别是(  )
A.东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3.C 4.A [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终年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由于空气强烈上升,加之赤道附近海洋面积大,水汽丰富,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大量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C正确,A、B错误。气流是受热膨胀上升,而不是被抬升,D错误。第4题,甲地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乙两地之间区域为北半球,风从北向赤道附近吹,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即向西发生偏转,形成东北风,甲、乙两地之间为东北信风带;丙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丁地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风由丙地吹向乙地,向左即向东偏转,形成西北风,丙、丁两地之间为盛行西风带。故选A。]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对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6.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5.C 6.B [第5题,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图中的风带位于30°S至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至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第6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中纬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8.丁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暖湿的极地东风 D.干冷的极地东风


7.B 8.A [第7题,由图可知,图中甲气压带气流向两侧辐散,且两侧气流均向左偏,故判断其为南半球的高气压带,根据纬度可以判断,甲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盛行西北风,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丙风带盛行东南风,是东南信风带。丁气压带位于60°附近,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B。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湿气流(中纬西风)与来自极地的干冷气流在丁气压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遇到冷而重的极地干冷气流被抬升形成降水。故选A。]
读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地分布的纬度由高到低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下列对丙地气候特征及其自然景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C.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D.植被叶片四季常绿


9.D 10.B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西岸。乙地一年内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因此甲、乙、丙三地分布的纬度由高到低为丙、乙、甲,D正确。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正确。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北半球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为冬雨型,应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植被叶片四季常绿为亚热带地区植被景观,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1.B 12.D [第1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风速和风速纬度差异都比南半球小,最大风速冬夏变率比南半球大,分布的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小。第12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地转偏向力相当;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强盛;广阔的陆地面积、起伏的地形、气压形势的季节变化对西风气流的运动影响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下垫面物理性质比较单一,且该区域受寒流影响,海面气温较低,气压带、风带大致沿纬线呈带状分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大,风向也更为稳定。]
13.(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时期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_______________移动而位置偏南。(4分)
(2)甲图所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太阳直射点向南
D
(3)在一年中,当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时,罗马受甲图中的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填甲图中的序号),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4分)

炎热少雨
[解析] 第(1)题,由甲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而位置偏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甲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秋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夏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述的是春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述的是冬季。故D正确。第(3)题,在一年中,当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时是北半球夏季,罗马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图中的③)控制,炎热少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