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学 习 目 标
1.会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2.能根据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判别气候类型。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1.气候特征:热量、______、光照等状况的综合表现,是太阳辐射、____________、地面状况等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气候类型分布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种气候类型的_________,揭示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__。
水分
大气环流
分布范围
分布规律
3.基本步骤
↓
↓
图例
注记
[名师点拨]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连一连 将气候类型与对应的分布纬度连线。
二、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别气候类型
1.依据:气压带、风带及其____________对气候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基本步骤
(1)明确地点或地区在全球的____________。
(2)分析该地所属的_________或______。
(3)分析该地是否受气压带、风带____________的影响。
(4)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推知____________。
季节移动
地理位置
气压带
风带
季节移动
气候类型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一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的地区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 )
3.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南北移动影响下形成地中海气候。
( )
4.常年处在西风带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
×
√
√
×
提示:1.× 除热带雨林气候外,热带草原气候在湿季也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2.√ 受信风带控制的地区,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 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4.× 常年处在西风带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
1.以温定半球:根据平均气温最___月和最___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处______。
月平均最低气温 月平均最高气温 所属半球
1月 7月 _________
7月 1月 _________
低
高
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该地所处的_________。
热量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热带 _____ >25
亚热带 ____ >18
温带 ____(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18(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寒带 <0 _____
热量带
>15
>0
<0
<10
3.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降水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雨型 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
_________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_______________气候
冬雨型 降水集中在______ _________气候
年雨型
温带海洋性
冬季
地中海
雨型 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
_________ 降水集中在夏季 ____________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_______________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_________ 全年降水少 温带沙漠气候
____________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少雨型
热带沙漠
4.综合考虑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判定气候类型。
5.由于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气候类型还可以根据植被、土壤的类型间接作出判断。
热量带
降水季节分配类型
微思考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提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提示: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有: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极地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热带雨林气候,⑦亚热带季风气候,⑧温带大陆性气候,⑨高原、高山气候。
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问题1 (区域认知)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亚洲缺少哪几种气候类型?
提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季风气候显著。
问题2 (综合思维)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1)热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西岸
(2)亚热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3)温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4)寒带(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3.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暖。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描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多少等。
4.气候的特殊分布与成因
(1)非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沿海、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上述地区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虽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
(4)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气候不能向内陆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
1.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1)~(3)题。
(1)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区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
A.上海 B.圣地亚哥
C.伦敦 D.新加坡
√
√
(3)下列关于⑤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因是受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
B.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C.降水稀少是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所致
D.该种气候典型的分布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国
√
(1)A (2)B (3)C [第(1)题,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读图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第(2)题,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圣地亚哥。第(3)题,⑤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冬冷夏热。]
气候类型的判断
提示:南半球。依据: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问题1 (区域认知)判断图1所示地区在哪一个半球,说明依据。
问题2 (综合思维)判断图1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地中海气候。依据:最冷月均温在0~15 ℃,属于亚热带,冬季降水多,冬雨型。
提示:①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①地区是地中海气候,②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③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问题3 (区域认知)图1所示气候类型最可能位于图2中哪一地区?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①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
②看其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大洋洲分布在大陆东岸外,其他大陆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
③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有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形”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分析如下:
①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球”
依据 曲线形状 因素变化 结论
最高(或 最低)气 温月份 波峰状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波谷状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②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项目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气温 指标 最冷月均 温>15 ℃ 最冷月均 温介于 0~18 ℃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18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 最热月
均温<
10 ℃
项目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③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几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雨季降水量更集中(7月降水可突破6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相对降水量较少(若能从气温变化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则必然是热带草原气候,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关键)>0 ℃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 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关键)>0 ℃,降水各月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关键)<0 ℃,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在夏季
2.读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2)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
B.①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北半球
C.②气候类型为冬雨型
D.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
(1)D (2)B [第(1)题,通过图中信息可以得知,②气候类型1月均温约为20~30 ℃,7月均温约为0~10 ℃,根据“以温定带”可知,该地应该为亚热带;1月降水量约为150~200 mm,7月降水量约为50~100 mm,根据“以水定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所以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知,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夏雨型。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
必备知识
1.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的基本步骤:
(1)查找合适的气候类型分布图。
(2)在分布图上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位置。
(3)根据图例或注记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气候类型。
2.判断一个地点或地区的气候类型,可以根据该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情况进行分析。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是地中海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是热带草原气候。
必备知识
3.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可以遵循“以温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和步骤。
4.热带气候终年高温,最低月均温在15 ℃以上;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大于0 ℃,小于18 ℃;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最冷月均温小于0 ℃。
5.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降水情况可以把气候分成年雨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少雨型,如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冬雨型,如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如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课堂小结
题组1 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1.图中( )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
2.图中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内陆,主要原因是( )
A.受盛行西风吹拂 B.受近地面逆温的影响
C.受海陆风的影响 D.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
√
√
1.A 2.C [第1题,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结合经纬度及陆地形状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①②④三地都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⑥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①③两地气候的成因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故成因相似,A正确;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②地是因为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而降水少,④地主要是因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B错误;⑥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有暖流增温增湿,故与③地气候成因不相似,C错误;⑤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有关,D错误。
第2题,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规律。图中⑤地位于热带地区,不属于西风控制的范围,同时西风影响区域风向不会有明显的昼夜之分,A错误;近地面产生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大气的对流运动弱,但逆温不是控制气流水平运动方向的因素,本题的重点是雾气的运动方向(海洋向内陆)产生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即大气垂直运动,不会导致雾气飘向内陆,D错误;⑤地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日出以后海水升温慢,气温比陆地低,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内陆,C正确。]
题组2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别气候类型
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甲—热带雨林气候 B.乙—地中海气候
C.丙—亚热带季风气候 D.丁—热带沙漠气候
4.对①②③④表示的降水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全年多雨,季节分配不均
B.②—全年多雨,季节分配均匀
C.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④—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常年盛行西风致雨,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特征和成因判断,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错误。乙地受夏季风影响致雨,冬暖夏热,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丙地地处内陆,少雨,冬冷夏热,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误。丁地常年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降水少,且全年高温,因此丁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D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①表示常年盛行西风或常年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降水丰富,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A错误。②表示赤道低气压带移来致雨或受夏季风影响致雨,说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B错误。③表示冬季西风带移来致雨,说明冬季多雨,当地夏季西风带移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很难成云致雨,夏季少雨,C正确。④表示常年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地处内陆,少雨,说明全年少雨,D错误。]
题组3 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
甲站、乙站、丙站是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三个气象观测站,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气温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下图为甲站、乙站、丙站三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5~6题。
5.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中纬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
√
5.D 6.A [第5题,由图可知,三个气象观测站7月气温均较低,且最冷月气温都在15 ℃以上,因此判断其属于南半球的热带气候类型。三个地区夏季均高温多雨,且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由此判断其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D。第6题,三个气象观测站位于赤道附近。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故选A。]
提示:A.热带草原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 F.热带季风气候 G.温带季风气候 H.亚热带季风气候 I.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J.热带雨林气候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67活动
提示:1.属于热带的有伊基托斯、巴马科、孟买、阿斯旺。属于亚热带的有上海、罗马。属于温带的有伦敦、北京、莫斯科。
2.属于年雨型的有伊基托斯、伦敦;属于冬雨型的是罗马;属于夏雨型的有孟买、上海、北京、莫斯科、巴马科;属于少雨型的有阿斯旺、东方站。
教材P70活动
3.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巴马科:热带草原气候;孟买:热带季风气候;阿斯旺:热带沙漠气候;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罗马:地中海气候;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温带季风气候;莫斯科:温带大陆性气候;东方站:极地气候。
4.伊基托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巴马科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孟买受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影响;阿斯旺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海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罗马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伦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北京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莫斯科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东方站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提示:结合实际完成即可。
教材P71活动
下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1.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一年内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
2.⑦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
1.A 2.B [第1题,④气候类型分布在40°N~60°N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第2题,⑦气候类型分布在10°N~20°N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的位置与气温密切相关。如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N地( )
A.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
B.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
C.7月盛行西南风,多雨
D.7月盛行东北风,少雨
4.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洋流 B.海陆位置 洋流
C.太阳辐射 地形 D.大气环流 植被
√
√
3.C 4.B [第3题,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及影响。结合图示赤道低压带的位置可知,N地1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A、B错误;7月赤道低压带在N地北侧,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地,西南风从海上来,水汽较多,降水多,C正确,D错误。第4题,本题考查水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据图可知,P、Q两地纬度相同,因此水温差异的影响因素不是纬度、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两地又都在海洋上,不会受地形和植被影响。综上所述,P、Q两地7月的水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洋流,Q地距陆地近,受寒流影响大。A、C、D错误,B正确。]
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常年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及气候特征是( )
A.① 终年高温多雨 B.② 夏干热冬温湿
C.③ 终年高温少雨 D.④ 终年温和多雨
6.一年中从A季节过渡到B季节的过程中( )
A.①地气温逐渐下降,北风渐强
B.②地气压逐渐升高,降水增多
C.③地昼夜温差减小,沙漠扩大
D.④地盛行风从西南风转东北风
√
√
5.C 6.D [第5题,由图可知,丙气压带位于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即图2中的③地,C正确;①地是终年温和湿润(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丁)控制,A错误;②地是夏季干热、冬季温湿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丙)和西风带(丁)交替控制,B错误;④地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甲)控制,D错误。
第6题,由图可知,A季节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偏北,是北半球夏季;B季节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偏南,是北半球冬季。由A季节(北半球夏季)过渡到B季节( 北半球冬季)的过程中,①地气温逐渐下降,西南风势力增强,A错误;②地由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转为受西风带控制,气压逐渐降低,降水增多,B错误;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沙漠面积常年稳定,C错误;A季节(北半球夏季),④地受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影响,B季节(北半球冬季),④地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影响,D正确。]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海拔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1),完成7~8题。
7.如果想观赏该岛地面褐色石灰岩小山的景观,旅游时间应选在( )
A.4-5月 B.6-7月
C.9-10月 D.11-12月
8.“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 )
A.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
B.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
C.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
D.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
√
√
7.A 8.B [根据该地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20 ℃,为热带;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最多月份降水量大于600 mm,为热带季风气候;由材料“每年旱季,‘草堆’干枯”可知,地面转为褐色的原因是雨季未到,因此想观赏该景观,旅游时间应选在当地雨季到来之前的4-5月。]
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10.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
√
9.D 10.B [第9题,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第10题,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线可知,1月降水量总体北多南少;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
1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12月,“望加锡海参捕捞者”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沿海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次年7月向北回到望加锡。如图示意19世纪海参捕捞船舶航行路线。如表为望加锡和A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表(单位:mm)。
月份 望加锡 A地
1月 734 204
2月 533 243
3月 391 269
4月 235 181
5月 127 37
月份 望加锡 A地
6月 66 10
7月 48 4
8月 15 1.3
9月 32 4
10月 83 16
11月 273 55
12月 549 161
(1)与A地相比,说明望加锡降水特点及原因。(8分)
(2)从气压带、风带角度分析捕捞船舶在每年12月和次年7月航行方向的合理性。(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望加锡各月降水量均大于A地,说明望加锡年降水量更大;从降水的季节变化看,望加锡的雨季比A地更长,且雨季降水更丰富。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方面来分析。第(2)题,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从望加锡去A地,船舶可以顺风向东南航行,有利于加快航速,节省燃料和航行时间;7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区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此时返回望加锡,船舶可以顺风向西北航行,有利于加快航速,节省燃料和航行时间。
[答案] (1)特点:年降水量更大;雨季更长;雨季降水更丰富。原因:纬度更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更长;附近海域面积广,水汽更充足。
(2)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船舶顺风向东南方向航行;7月,受东南信风影响,船舶顺风向西北方向航行返回望加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