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学 习 目 标
1.能够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和目标。
2.结合实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结合实例说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含义: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______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______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_______与_______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时将蓄存的水“______”并加以利用。
积存
渗透
吸纳
净化
吸水
蓄水
渗水
净水
释放
2.主要目的:解决____________与干旱缺水并存的问题。
3.建设的原因
(1)城市中硬化地面的增加,改变了雨水______和_________的路径,如果排水系统不够合理,遇到暴雨容易发生内涝。
(2)______和______的雨水减少,往往出现无雨就旱的现象。
暴雨内涝
下渗
水循环
下渗
蓄积
4.案例: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除以上原因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______,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到______影响,______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______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夏季
台风
暴雨
排水
微思考 海绵城市是否适合我国所有城市建设?
提示:所有城市都需要按海绵城市理念来建设和改造,但并非所有城市都需要建设成海绵城市。首先应该明确如何识别一个城市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地去建设该城市。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重点: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2.系统关键
3.具体措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可以采取屋顶绿化、____________、下凹式绿地、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
渗水
集水
透水铺装
雨水收集利用
[特别提醒]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海绵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4.作用: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河流水系等都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不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预。 ( )
2.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利用雨水。 ( )
3.下凹式绿地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蓄雨水。 ( )
4.屋顶绿化的作用只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 )
×
×
×
×
提示:1.× 建设海绵城市可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2.×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3.× 下凹式绿地可通过植物及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4.× 屋顶绿化可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网上常有“到某某城市来看海”的说法。建设“海绵城市”已逐渐被各级政府列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海绵城市的建设
提示:水循环中的调蓄功能下降。
问题1 (综合思维)与农村相比,城市更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为了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问题2 (综合思维)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好处?
1.海绵城市的主要影响
(1)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
海绵城市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等环节。增加地表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等。
(2)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或水体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调节局地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3)海绵城市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下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2.建设海绵城市的内涵
3.海绵城市常见的雨水处理方法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2)透水铺装
除了设于绿地的雨水管理措施,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用嵌草砖、鹅卵石、碎石铺装等属于渗透铺装。
(3)人工湿地
与渗透池规模相近但功能不同的人工湿地是对雨水调蓄与净化的措施。其可以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地方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净化,与其他处理手法一起形成多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打造怡人的湿地景观。
(4)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
√
√
(1)D (2)B (3)C [第(1)题,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第(3)题,从材料“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必备知识
1.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城市水系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
必备知识
3.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关键是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该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4.在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可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屋面集水等措施。
课堂小结
题组1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1.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的原因有( )
①城市用地紧张 ②城市排水系统脆弱 ③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 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A 2.B [第1题,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可以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由于“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气候,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但对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不大。故选A。第2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更加强烈;城市用地紧张与建设“海绵城市”关系不大。故选B。]
题组2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下图为某小区海绵化改造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雨水花园( )
A.一般情况下低于周边路面
B.加快水循环速度
C.多种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减少了水分蒸发
4.图中小区海绵化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轻内涝 ②补充地下水 ③收集雨水 ④调节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3.A 4.B [第3题,为了更好地利用周边雨水汇集的地表径流,雨水花园一般情况下低于周边路面,A正确;对水循环速度的加快作用不明显,B错误;其植被类型需结合当地气候合理选择,不一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雨水花园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分蒸发总量增大,D错误。第4题,通过透水路面和雨水花园的建设,可以增加水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内涝;水分下渗后进入调蓄储水模块,最终再利用,有效收集并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其主要目的不是补充地下水,①③正确,②错误。小区海绵化改造,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调节局地气候,但这属于附带影响,不是小区海绵化改造的主要目的,④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中国某小区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过程。读图,完成5~6题。
5.该系统在居民区的广泛利用,对城市的影响有( )
A.降低地下水位 B.加重水体污染
C.解决缺水问题 D.减轻城市内涝
6.从综合效益考虑,该系统最适宜的推广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
√
5.D 6.C [第5题,雨水是重要的水资源,该系统的利用使部分雨水进入千家万户的容器,经利用后才能进入城市管网,延长雨水进入城市管网的时间,从而减轻城市内涝;该系统会有部分雨水通过浇灌进入地下,地下水位会略有上升,它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不会加重水污染。第6题,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严重,经济较发达,降水主要以雨水为主,适宜推广。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降水量较小,东北地区水资源较充足,东北、西北与青藏地区冬季降水以降雪形式出现会导致利用率低。]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94活动(上)
提示:按照要求做好实验即可,然后总结归纳,依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不同地面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所应承担的功能不同:草坪起到过滤、净化、增加下渗等功能,水泥地面主要是道路以及厂房、居住建筑等使用,沙子、碎石能增加地表水下渗,林地具有涵养水源、渗水、净水等功能。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可以从增加下渗、增强对降水的积存、净水、吸水等角度展开。
提示:不赞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预防城市内涝,更重要的是防治生态破坏、保障水资源供应、减轻水体污染、保证饮水安全等。
教材P94活动(下)
教材P97活动
提示:把握比赛目的,依据比赛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举行班级大赛。
提示:1.认真搜集并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辩论赛。
2.东部季风区降水多,降水变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且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河道多被占据,水体污染的程度高。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不易恢复等问题。故西北地区以保水为主,东部季风区以治水为主。
教材P98活动
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建设海绵城市
1.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腾 D.地表径流
2.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碎石的目的是( )
A.沉淀悬浮物 B.减弱侵蚀力
C.提高蓄水量 D.创造新景观
3.下列城市中,湿塘发挥作用较大的是( )
A.兰州 B.拉萨
C.合肥 D.西安
√
√
√
1.D 2.A 3.C [第1题,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等环节。由材料可知,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碎石可以增加下渗与过滤,故其目的是沉淀悬浮物,A正确;减弱侵蚀力、 提高蓄水量、 创造新景观都不是其目的,B、C、D错误。第3题,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兰州、 拉萨、 合肥、西安四座城市中,合肥的降水量最大,且水位变化大,故最适宜建设湿塘,以减轻城市内涝,选C。]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如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建设活水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雾霾污染 B.美化城市环境
C.增加经济收入 D.减轻城市内涝
5.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环节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6.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下渗、蓄水 B.美化城市环境
C.调节局部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
√
√
4.D 5.B 6.A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活水公园能够滞留、含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内涝;雾霾污染主要是由于北方冬天燃煤供暖、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工地扬尘、农民焚烧秸秆所致;活水公园建设成本高,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不是活水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D正确。第5题,雨水收集系统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对地表径流干预最为明显,B正确。第6题,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中主要起蓄水的作用,同时增加下渗,A正确。]
旱溪是不放水的溪床,即通过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再配合植物景观在意境上表现出溪水的景观。旱溪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为旱溪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旱溪建成后( )
A.蒸腾量减少 B.降水量增加
C.水汽输送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8.最适宜建设旱溪的城市是( )
A.济南 B.广州
C.乌鲁木齐 D.杭州
√
√
7.D 8.A [第7题,旱溪建成后,会增强对降水的截留与滞蓄作用,从而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下渗量会增加,植被蒸腾量会增加,A错误;对水汽输送和降水量的直接影响较小,B、C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旱溪是一种仿水生景观,主要是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适宜布局在降水集中、易出现城市内涝的北方城市。济南降水集中在夏季,最适宜建设旱溪,A正确;广州和杭州分别位于珠江和长江流域,地表水系发达,不适宜建设旱溪,B、D错误;乌鲁木齐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城市内涝少,对旱溪需求少,C错误。]
生态植草沟是指种植植被的景观性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雨水前期处理、雨水运输,利用植被的滞留、过滤、吸附功能,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下图示意某城市的生态植草沟。据此完成9~10题。
9.与边坡硬化的排水沟渠不同,生态植草沟可以( )
A.增加大气降水 B.减缓地表径流
C.减少雨水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10.城市大量布置生态植草沟后,流经城市的河流( )
A.泥沙淤积量增加 B.丰水期水位上升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枯水期水位下降
√
√
9.B 10.C [第9题,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的粗糙度,减缓地表径流,B正确;植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C错误;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不可以改变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对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作用也有限,因此很难增加大气降水和增加水汽输送,A、D错误。第10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草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丰水期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上升,流量会更加稳定,C正确,B、D错误;植被保持水土,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河流水质会变好,A错误。]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它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 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如图为武汉市某区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11~12题。
11.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土壤入渗率 D.绿化带面积
12.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
√
11.B 12.D [第11题,由材料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的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也有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B正确。第12题,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缓解城市内涝是武汉市打造海绵城市,建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最主要的目的,D正确。]
植草沟是指种有植被的人工地表沟渠,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海绵城市的工程改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如图为某小区地下车库上方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及植草沟土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植草沟的主要功能是( )
A.增加地表径流 B.扩大绿地面积
C.保护生物物种 D.利于收集雨水
14.植草沟的种植土层与砾石层之间夹有一透水砂层,其作用有
( )
①防止土壤颗粒进入砾石层 ②防止土壤盐碱化 ③净化水质 ④利于植被根系透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13.D 14.C [第13题,由材料可知,植草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由图可知,植草沟可以将地表的雨水通过废水管道收集起来。由此判断,植草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雨水。故选D。第1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植草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雨水,透水砂层铺设在种植土层和砾石层之间,并且颗粒较小,可以防止土壤颗粒进入砾石层,也可以吸附部分污染物,净化水质,①③正确;透水砂层透气性较好,有利于种植土层植被存活,但不能起到防止土壤盐碱化的作用,②错误、④正确。故选C。]
1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了“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1)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4分)
(2)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4分)
[解析] 第(1)题,“海绵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第(2)题,透水砖可以影响下渗、地下径流及地表径流。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第(3)题,“海绵校园”工程还可以包括新建雨水沟和卵石排水沟、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砖铺设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答案] (1)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任答两个即可)
(2)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蓄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径流,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任答一条即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