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主题拓展课 光照图的判读
【编者按】
太阳光照图是地球运动中常见的信息载体,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地球侧视图、极地俯视图、斜视图、矩形投影图等,多用于考查昼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变化、时间计算等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般太阳光照图的主要特点,明确图中特殊点、线、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2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15°W,20°S) B.(165°E,20°S)
C.(15°W,20°N) D.(165°E,20°N)
√
√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该题结合昼夜分布状况及飞机航行的时差,从时空维度引导学生掌握晨昏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时间计算并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教材探源 教材P1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图中显示悉尼位于150°E经线附近;图中约70°S附近出现极昼;晨线与赤道交点位于75°E经线附近
综合思维:根据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判断出晨线和昏线;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结合图中的经度即可推算出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再结合题干中从悉尼到广州的飞行时间即可推算出飞机抵达广州的时间
地理实践力:有关行程时间计算的问题,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图示的分析,具体如下:
根据航班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飞机飞行时间为9小时,从而推知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
1.光照图的常见图示
(1)地球侧视图
以上四图昼夜半球对称,以下三图不具有对称性特点。
(2)极地俯视图
极地俯视图有整体(图1)和局部(图2)两种。图2为局部极地俯视图,根据“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可知,图2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中心点为北极点,AC为昏线的一部分,C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该图表示夏至日前后某日的阳光照射情况。另外,局部俯视图可转化为整体俯视图来判读。
(3)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时间(6时)、日落时间(18时)等。下图为局部矩形投影图。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C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故此图表示北
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4)旋转复合图
旋转复合图是沿赤道切开南北翻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下半圆圆心为北极点,上半圆圆心为南极点。BAC为晨线,A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B、C分别为晨线与北极圈、南极圈的切点。由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0°E可推出150°E为太阳直射经线。此图表示夏至日阳光照射情况。
2.准确把握光照图中的基本要素
(1)找准两条线——晨线、昏线
①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②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
(2)确定五个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①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②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③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00时北昼,北点12:00时北夜
(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
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④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00时南昼,南点12:00时南夜。
⑤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依要素把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读下面四幅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完成1~2题。
1.各图所示日期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昼长相同的是( )
A.①地与③地 B.②地与③地
C.①地与④地 D.②地与④地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值日落时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
√
1.C 2.C [第1题,图1和图4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所以①地与④地昼长相同;图2表示夏至日,②地昼长夜短;图3表示冬至日,③地昼长夜短。由于②地比③地纬度更高,所以②地的昼长更长。故选C。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①②④三地处于晨线上,正值日出;③地处于昏线上,正值日落。]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月星期一的17:10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回答3~4题。
3.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
4.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6:10 D.星期日的5:10
√
3.D 4.C [第3题,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是17:10,此时正值日落,日落在18:00前,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值冬半年。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图D所示形态,D项正确;图A所示昼夜平分,A项错误;图B、图C所示北半球昼长夜短,B、C两项错误。第4题,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是星期一的17:10,罗马位于东一区,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此时罗马的区时是10:10;飞机飞行18小时,所以飞机从罗马(东一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星期日的16:10,C项正确。]
读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他部分表示白昼),完成5~6题。
5.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时 B.8时 C.12时 D.14时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
B.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80°)
C.该日是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甲地
D.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
√
√
5.B 6.D [题中局部极地俯视图可转化成整体极地俯视图:
第5题,180°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据此可以推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故选B。第6题,根据经度变化可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根据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可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180°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180°);夏至日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故甲、乙、丙三地中昼最长的是乙地;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可知,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为46°52′,故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故选D。]
有报道称,一年中某时刻世界上99%的人口都将“沐浴在阳光之下”。经精确统计,该时刻全球将有83%的人处于白昼,16%的人处于曙暮光(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18°)中。下图为该时刻日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主题拓展专练(一) 光照图的判读
1.图示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8日 B.4月8日
C.7月8日 D.10月8日
2.推测图示时刻未“沐浴在阳光下”的A城市的地方时约为( )
A.5时 B.6时
C.18时 D.19时
√
√
1.C 2.D [第1题,从日照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选项中的四个日期中,1月8日、10月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A、D错误;4月8日太阳直射点虽然位于北半球,但是距离赤道很近,北半球昼夜长度差异较小,不会出现图示现象,B错误;7月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夜差异较大,与图示信息较为一致,C正确。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曙暮光区是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18°的时段,据此可大致确定赤道上曙暮光区的经度跨度在18°左右,由于赤道昼夜等长,所以理论上赤道暮光由日落开始,即地方时为18时,而暮光区的经度跨度在18°左右,所以暮光区结束的时间应当在19时以后。而此时日照示意图中经过赤道上该点的经线为120°E,图中A城市又位于120°E偏西,故A城市地方时约为19时,D正确。]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太阳公转位置及某日日照示意图, 为晨昏线,斜线区域为黑夜,非斜线区域为白天。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该日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示该日( )
①此时为晨线 ②广西日出东北 ③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④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上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3.D 4.A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故此时应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D正确。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白昼为晨线,故此时为晨线,①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广西日出东南,②错误;此时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了极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此时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③正确;上海的纬度低于北京,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上海,④错误。故选A。]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5~6题。
5.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6.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
√
5.C 6.B [第5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由此可知,0时所在经线为90°W,A点经度为0°,可计算出区时为7月8日6时。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0时所在经线为90°W,则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7月8日14时。]
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全球昼夜平分
B.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图②
C.图②与图③所示日期相同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是图④
√
8.关于图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海南岛上正午物体的影子最短
C.此时是漠河白昼最长的一天
D.此时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
7.A 8.C [图①显示晨线与经线重合,应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图②显示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说明为南极俯视图,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应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不是最大;图③显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应为6月22日前后,图②与图③所示日期不同;图④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漠河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故此时是漠河白昼最长的一天。]
下图为某极点俯视图,弧线ACB为晨昏线,其中BC为晨线,60°W与晨昏线相交于C点,且极圈与晨昏线相切于C点。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时刻合肥(32°N,117°E)的地方时为( )
A.5:48 B.10:06
C.18:06 D.23:48
10.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 B.(23°26′S,60°E)
C.(23°26′S,60°W) D.(0°,60°E)
√
√
9.D 10.C [第9题,图中60°E与60°W相隔120个经度,由此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由于BC为晨线,则弧线ACB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60°W平分弧线ACB,大部分位于昼半球,其地方时应为12:0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计算合肥117°E的地方时应为23:48,D正确。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D错误;60°W的地方时应为12:00,为太阳直射的经线,B错误,C正确。]
下图示意世界时(0时区区时)3点时某区域的太阳高度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M地的地理坐标是( )
A.(50°S,135°E) B.(20°S,135°E)
C.(50°S,135°W) D.(20°S,135°W)
12.图示季节( )
A.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B.地球公转速度为年内较慢时段
C.泰山日观峰日出东南方向
D.美国的昼长时间一定在缩短
√
√
11.A 12.C [第11题,根据图示,同心圆圆心处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直射该地,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S,M地太阳高度为60°,与直射点相差30°,故M地纬度应为50°S或10°N,B、D错误。由材料可知,世界时(0时区区时)3点时,该地为正午12点,相差9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该地经度为135°E,A正确,C错误。第12题,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流动,A错误;此时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为年内较快时段,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泰山日观峰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C正确;昼长时间是否缩短需要看直射点向南北哪个方向运动,D错误。]
下图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P(70°N,180°)垂直上方俯视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P为EF的中点,此时Q点太阳高度角为10°。据此完成13~14题。
13.一年中Q点的纬度范围是( )
A.66.59°~80° B.80°~90°
C.76.50°~90° D.66.50°~76.5°
14.E地此时为7日20时,若一架飞机从E地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经过6小时后到达F地,到达时当地地方时为( )
A.7日10时 B.7日12时
C.8日2时 D.8日10时
√
√
13.C 14.A [第13题,P点是晨昏线纬度最高点,对应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在极点与晨昏线纬度最高点为极夜时,P点所在经线对应12时,在极点与晨昏线纬度最高点为极昼时,P点所在经线对应0时,若要保证纬度更高的Q点有光照,则需要70°N~90°N之间出现极昼,由于P、Q两点经度相同,所以地方时相同,当Q点太阳高度角为10°时,说明Q点子夜(地方时0时)太阳高度为10°,根据子夜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90°=10°,得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100°,而直射点纬度最高为23.5°,所以Q点纬度最低值为100°-23.5°=76.5°,Q点纬度最高值可达90°(90°是地球上纬度的最高值),此时太阳直射点在10°N,如果太阳直射点纬度低于10°N,则Q点的子夜太阳高度不能达到10°,所以判断一年中Q点的纬度范围是76.50°~90°,C正确。
第14题,据题意可知,EF为晨昏线,E地此时为7日20时,说明E地此时在昏线上,为20时,据上题分析得知,此时P点的地方时0时(24时),由P点经线是180°经线可知,E点经线所在的经度应为120°E(时间少4小时,当地经度应在180°以西,且相差60°),P点是EF的中点,所以F点对应经线经度应为120°W,当120°E为7日20时的时候,120°W的地方时应为7日4时,飞机飞行6小时,所以飞机到达F点的时候是当地地方时7日10时,A正确。]
15.(12分)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为晨昏线,B点为与纬线的切点,MB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8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该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赤道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若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亚洲高压的势力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2分)
(15°N,60°W)
从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昼长夜短;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4:00或者0:00
30°E向东到160°E
南
增强
[解析] 第(1)题,为晨昏线,B点为与纬线75°N的切点,MB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0,故75°N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15°N。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80°,相邻经线间隔为30°,从北极点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则0时经线为120°E,故地方时12:00的经线为60°W。
第(2)题,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15°N,北半球昼长夜短,7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第(4)题,MB所在经线为120°E,即北京时间为0:00,30°E的地方时为18:00,150°W的地方时为6:00,故赤道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30°E向东到160°E。
第(5)题,若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则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向冬季过渡,亚洲高压的势力增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