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三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讲义--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8 第三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讲义--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05

文档简介

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编者按】
气候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降水,既有气温、降水的特征描述,又涉及成因、分布等知识。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综合性较强,所以相对难度较大,考查较多。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大尺度和小尺度。宏观方面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微观方面需要结合区域认知进行综合分析。
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a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
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该题选取马拉维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命题情境,结合该国A、B两地地理位置和A地降水量图,推测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综合考查了气候特征中降水的影响因素,同时培养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探源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热量、水分、光照等状况的综合表现,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题考查影响降水量的因素,对应的教材P59~60,P66~67内容,应从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和海陆(湖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抓住图中显示的A、B两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区域认知。根据图a可知B地纬度低,A地纬度高,B地位于湖泊西侧,山地迎风坡
综合思维:结合图a中的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且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多,纬度越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越长,降水越多。B地东边有湖泊,西边有山地,东南信风控制时可从湖泊带来水汽形成地形雨。A地每年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降水少
【思路点拨】
第一步,分析题目设问。本题要求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注意有“并”“但”这种字眼的题一般是“一问变两问”,不要漏答。本题考查气候要素中降水的影响因素,进而比较降水差异。
第二步,汇总所学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因素:大气环流;微观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第三步,联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
第四步,归纳概括,总结答案。将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出来的内容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逐点表述出来即可。注意要先将A、B两地降水的对比结果列出再描述原因。
[答案] B地年降水量较大。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水汽到达B地时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举例
太阳辐射 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的热量带
下垫面状况 海陆位置 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较小;远离海洋的地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较大 亚欧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较大,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同纬度平原比山地气温高,高大的高原、山脉形成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形成高原气候
地面物 质组成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比热容不同,气温变化有快有慢 南极大陆出现最低气温,与极地冰面反射率有关
植被覆盖状况
山地走向、坡向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乞拉朋齐因位于迎风坡而成为世界“雨极”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沿岸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寒流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30°N~40°N亚欧大陆西岸,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气温年较差较小
D.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2.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位于暖湿信风的迎风坡
C.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临海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地处马六甲海峡东端。该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了裕廊工业区,工业区工业种类很多,特别是修船、炼油、食品等工业的兴起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材料二 下图为爪哇岛地形分布图和甲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归纳甲城市降水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6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编者按】
气候特征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降水,既有气温、降水的特征描述,又涉及成因、分布等知识。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综合性较强,所以相对难度较大,考查较多。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大尺度和小尺度。宏观方面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微观方面需要结合区域认知进行综合分析。
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a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
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该题选取马拉维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命题情境,结合该国A、B两地地理位置和A地降水量图,推测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综合考查了气候特征中降水的影响因素,同时培养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探源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热量、水分、光照等状况的综合表现,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题考查影响降水量的因素,对应的教材P59~60,P66~67内容,应从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和海陆(湖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抓住图中显示的A、B两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区域认知。根据图a可知B地纬度低,A地纬度高,B地位于湖泊西侧,山地迎风坡
综合思维:结合图a中的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且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多,纬度越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越长,降水越多。B地东边有湖泊,西边有山地,东南信风控制时可从湖泊带来水汽形成地形雨。A地每年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降水少
【思路点拨】
第一步,分析题目设问。本题要求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注意有“并”“但”这种字眼的题一般是“一问变两问”,不要漏答。本题考查气候要素中降水的影响因素,进而比较降水差异。
第二步,汇总所学知识。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宏观因素:大气环流;微观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第三步,联系图文材料,提取信息。
第四步,归纳概括,总结答案。将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出来的内容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逐点表述出来即可。注意要先将A、B两地降水的对比结果列出再描述原因。
[答案] B地年降水量较大。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水汽到达B地时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 举例
太阳辐射 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的热量带
下垫面状况 海陆位置 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较小;远离海洋的地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相对较大 亚欧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较大,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同纬度平原比山地气温高,高大的高原、山脉形成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形成高原气候
地面物 质组成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比热容不同,气温变化有快有慢 南极大陆出现最低气温,与极地冰面反射率有关
植被覆盖状况
山地走向、坡向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乞拉朋齐因位于迎风坡而成为世界“雨极”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沿岸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寒流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30°N~40°N亚欧大陆西岸,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岛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气温年较差较小
D.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2.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东南季风有关
B.乙地位于暖湿信风的迎风坡
C.乙地海拔比甲地低
D.甲地深居内陆,乙地临海
1.C 2.B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全年高温,7月气温低,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为湿季,牧草茂盛,A错;乙地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B错;甲、乙两地7—12月降水量不是逐月增加,D错;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全年气温均在20~28 ℃,气温年较差较小,C对。第2题,根据纬度判断,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盛行风为东南信风,乙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大,而甲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小。]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C 4.A [第3题,本题考查影响年均温的主要因素。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台湾岛。该岛的中东部地区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因此其中东部地区的年均温较低,这说明该地区年均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第4题,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及各地降水量的差异。图中③地大致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丰富;①②④三地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大,但①地地势低平,对冬季风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地处马六甲海峡东端。该国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了裕廊工业区,工业区工业种类很多,特别是修船、炼油、食品等工业的兴起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材料二 下图为爪哇岛地形分布图和甲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归纳甲城市降水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降水量的特点需要从年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进行描述。据图可知,甲城市全年降水充足,但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6月,7—9月降水较少。该地位于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全年大部分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7—9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受信风带控制,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特点:全年降水丰富;10月至次年6月降水量较多,7—9月降水量较少。原因: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气流以上升为主,降水量大;7—9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影响该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所以降水较少。
主题拓展专练(二) 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
地中海南北两岸气候类型相同,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较大,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 毫米,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读地中海南北部局部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相比(  )
A.甲地冬季气温低于乙地
B.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
C.甲地夏季湿度大于乙地
D.乙地冬季降水少于甲地
2.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势高低不同
B.所处海陆位置差异
C.所处纬度位置差异
D.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乙地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B正确;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大,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小,降水少,C错误;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地中海北岸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大,潮湿多雨,冬季降水乙地多于甲地,D错误。第2题,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是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形成的,甲地纬度偏低,在35°N附近,乙地纬度偏高,在40°N附近,乙地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大,年降水量大,甲地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小,年降水量小。因此,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D正确;纬度差异是根本原因,C错误;海陆位置和地势高低对两地年降水量影响不明显,A、B错误。]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气候区的降水主要来自(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东南信风带 D.西风带
4.乙气候区呈狭窄条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沿岸寒流 B.山地地形
C.盛行西风 D.海陆分布状况
3.D 4.B [第3题,由图可知,甲气候分布在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A、C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错;受西风带影响时,多阴雨天气,降水较丰富,D对。第4题,乙气候主要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但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只能向南北方向延伸,造成乙气候区呈狭窄条带状分布,B对,C错;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但不会影响乙气候在内陆分布范围,A错;海陆分布不会限制西风带影响内陆的范围,D错。]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两地夏季温度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6.两地年降水量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带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5.D 6.B [第5题,由图可知,里斯本夏季温度低于雅典,但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夏季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夏季温度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里斯本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第6题,由图可知,雅典的年降水量尤其是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小于里斯本,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均受西风带影响,但由于两地海陆位置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强弱不同,因此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符合该岛气候特征的描述是(  )
A.高温干燥 B.昼夜温差大
C.阴雨绵绵 D.太阳辐射强
8.乙城较甲城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乙城所在地区(  )
①向岸风挟带水汽 ②地形阻挡,气流抬升显著 ③海岸线更曲折 ④对流运动旺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C 8.A [第7题,读图可知,该岛屿主要位于41°S~47°S之间,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阴雨绵绵,C正确,A错误;该岛降水较多,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差较小,B错误;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乙城位于岛屿西部,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在该地为向岸风,带来充沛水汽,①正确;乙城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气流抬升作用显著,降水较多,②正确;海岸线曲折状况对降水的影响较小,③错误;与甲城相比,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不旺盛,④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关于A、B两地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
B.A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气团控制
C.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影响显著
D.B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10.导致A、B两地降水差异的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纬度位置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A 10.A [第9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堪察加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B、C错误;B地位于加拿大西部沿海,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D错误。第10题,读图可知,A地的降水量在250~500 mm之间,B地的降水量大于2 000 mm,主要是因为B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①正确;A地位于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B地位于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②正确;两地纬度位置相当,纬度位置和人类活动不是导致两地降水产生差异的因素,③④错误。故选A。]
11.(15分)图1为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2为A、B、C、D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C、D)(4分)
(2)乙、丙两地同为季风气候,但气候类型不同。与乙地相比,丙地气候特征有何不同?(4分)
(3)指出戊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7分)
[解析] 第(1)题,图1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对应图2中A气候类型;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对应图2中C气候类型;丙地位于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对应图2中B气候类型;丁地位于非洲北部、30°N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对应图2中D气候类型。第(2)题,主要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乙、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丙地位于热带,气温高,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而乙地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下。第(3)题,戊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区,在信风、山地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1)A C B D
(2)丙地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雨季更长。
(3)热带雨林气候。成因:该地纬度低;来自海洋湿润的东南信风受山地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