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绘制示意图,说出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识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
3.能够分析特定区域河流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陆地水: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__________、冰川、__________和地下的水体。
2.组成
陆地水
3.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冰川只存在于两极地区,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 )
2.地下水都是淡水。 ( )
3.在陆地淡水中占比最大的是河流水。 ( )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__________而相互联系。
2.河流的补给
主要类型 补给特点
雨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__________影响,汛期与__________一致
冰雪融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__________影响,汛期与__________一致
地下水补给 河流水量比较__________,地下水与河流水可相互补给
湖泊水补给 __________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__________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图表点拨] 1.教材第75页图4 1 4,该图展示了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由图可知,陆地水体之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使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互相联系在了一起。
2.教材第75页图4 1 5,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左图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右图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
3.教材第76页图4 1 6,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陆地水体间的联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人们对长江母亲河的赞美。如图是长江景观图。
问题1 (区域认知)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长江所属的水体类型。
问题2 (综合思维)长江联系的陆地水体的类型有哪些?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补给方向由水位而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判断方法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可将水体之间的补给原因分为两种:一是依据水体的地势高低来判断。在山地高原区,山地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山顶湖泊水地势一般都比河谷中的河流水地势高,都可成为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二是依据水位相对高低来判断。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河水、湖水、地下水的水位比较接近,其补给关系多与降水变化或河湖汛期紧密相关。雨季(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旱季时,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湖泊水或地下水则补给河流水。
1.如图为某河段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洪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枯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下图是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支流)和松花江年内各月径流量比率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据图描述阿克苏河和松花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问题2 (区域认知)分析阿克苏河发生夏汛的原因。
问题3 (综合思维)说明松花江的主要补给方式及春汛产生的原因。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形式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影响 因素 我国主 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一般 以夏 秋两 季为 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补 给 春季 ①有时 间性; ②连续 性;③水 量较小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 况 东北 地区
永久 性积 雪和 冰川 融水 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①有时 间性; ②有明显 的季节、 日变化; ③水量 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 和青 藏高 原地 区
湖泊 水补 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 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则冬季为河流汛期。
河流主要补给来源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高峰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大
D.地下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2)由图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该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该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曲线a表示建坝前的流量年变化
1.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陆地水占地球总水量的3.462%,包括陆地咸水和陆地淡水。 2.陆地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4.一般而言,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显著,汛期与雨季一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因为水位变化还可能相互补给。河流与其沿途的湖泊也常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汛期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题组1 陆地水体的组成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河流水 ②淡水湖泊水 ③冰川水 ④深层地下淡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缓解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水库建设,大量储水
B.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C.全面实行海水淡化工程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题组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大气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4.该河流域最可能( )
A.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B.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C.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D.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如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范仲淹笔下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处于( )
A.冬季,洞庭湖流入长江形成吞长江
B.夏季,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
C.春季,积雪融化流入长江形成吞长江
D.冬季,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
6.该区域对湖河补给贡献最大的水体是( )
A.大气降水 B.湿地地表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流域地下水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7~78活动
提示:1.(1)相同点:二者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
不同点: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相对更大;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且冬季出现断流。
主要原因: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而A河流域雨季在夏季,A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流以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河流汛期同样出现在夏季。
(2)A河流降水量大时径流量也大,说明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河流年降水量较少,且气温高时(夏季)流量大,说明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以家乡的某河流为案例,走访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出径流量的年变化坐标图,结合所学知识来判断其主要补给类型。若要径流量趋于平稳,可考虑植被、水库的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10/10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绘制示意图,说出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识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
3.能够分析特定区域河流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陆地水: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组成
陆地水
3.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冰川只存在于两极地区,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 )
2.地下水都是淡水。 ( )
3.在陆地淡水中占比最大的是河流水。 ( )
提示:1.× 冰川占陆地淡水总量的68.72%,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因此不只存在于两极地区。
2.× 地下水由地下咸水和地下淡水组成。
3.× 在陆地淡水中占比最大的是冰川,河流水所占比重很小。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补给而相互联系。
2.河流的补给
主要类型 补给特点
雨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汛期与雨季一致
冰雪融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
地下水补给 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可相互补给
湖泊水补给 汛期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图表点拨] 1.教材第75页图4 1 4,该图展示了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由图可知,陆地水体之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使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互相联系在了一起。
2.教材第75页图4 1 5,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左图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右图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
3.教材第76页图4 1 6,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不对。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井水与河水“互犯”。
陆地水体间的联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
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人们对长江母亲河的赞美。如图是长江景观图。
问题1 (区域认知)从空间分布角度分析长江所属的水体类型。
提示: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
问题2 (综合思维)长江联系的陆地水体的类型有哪些?
提示: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补给方向由水位而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判断方法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可将水体之间的补给原因分为两种:一是依据水体的地势高低来判断。在山地高原区,山地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山顶湖泊水地势一般都比河谷中的河流水地势高,都可成为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二是依据水位相对高低来判断。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河水、湖水、地下水的水位比较接近,其补给关系多与降水变化或河湖汛期紧密相关。雨季(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旱季时,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湖泊水或地下水则补给河流水。
1.如图为某河段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洪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枯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1)C (2)B [第(1)题,水向低处流。图示水位线,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水位都比地下水位高,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对。第(2)题,该河段应为“地上河”,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B对。长江、黑龙江、珠江下游均不是“地上河”,枯水期地下水位比河流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流水,A、C、D错。]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下图是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支流)和松花江年内各月径流量比率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据图描述阿克苏河和松花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提示:阿克苏河径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松花江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其中,春汛期间河流径流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区域认知)分析阿克苏河发生夏汛的原因。
提示:夏季气温高,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问题3 (综合思维)说明松花江的主要补给方式及春汛产生的原因。
提示:补给方式:积雪融水、雨水。
春汛产生的原因: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出现春汛。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形式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特点 影响 因素 我国主 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一般 以夏 秋两 季为 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补 给 春季 ①有时 间性; ②连续 性;③水 量较小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 况 东北 地区
永久 性积 雪和 冰川 融水 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①有时 间性; ②有明显 的季节、 日变化; ③水量 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 和青 藏高 原地 区
湖泊 水补 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 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则冬季为河流汛期。
河流主要补给来源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高峰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大
D.地下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2)由图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该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该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曲线a表示建坝前的流量年变化
(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①补给最大量在4、5月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补给量最大且主要在夏季,是雨水补给,受降水量影响大;③补给量较稳定,是地下水补给;从补给量上看,地下水补给不是主要补给方式。第(2)题,在我国,河流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该河流第一次汛期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第二次汛期是因为夏季降水多;曲线a体现了水库“削峰补枯”的作用,应是建坝后测得的流量年变化。]
1.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陆地水占地球总水量的3.462%,包括陆地咸水和陆地淡水。 2.陆地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4.一般而言,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显著,汛期与雨季一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因为水位变化还可能相互补给。河流与其沿途的湖泊也常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汛期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题组1 陆地水体的组成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河流水 ②淡水湖泊水 ③冰川水 ④深层地下淡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缓解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水库建设,大量储水
B.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
C.全面实行海水淡化工程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1.A 2.D [第1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①②正确;冰川水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深层地下淡水埋藏较深,它们目前都较难利用,③④错误。故选A。第2题,加大水库建设,大量储水,会减少河流下游的流量,还会阻隔鱼类洄游产卵等,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不断增加地下水的开采,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导致地面沉降,B错误;海水淡化技术成本高,不宜全面实行,C错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节约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现状的合理措施,D正确。故选D。]
题组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大气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4.该河流域最可能( )
A.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B.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C.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D.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
3.C 4.C [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故其主要补给类型不会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而图中显示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该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应是大气降水补给。第4题,该河流域一年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可以判断其位于南半球。由最低气温在0 ℃以上可判断该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根据气温高时季节河流径流量小,气温低时季节河流径流量大,可以判断该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如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范仲淹笔下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处于( )
A.冬季,洞庭湖流入长江形成吞长江
B.夏季,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
C.春季,积雪融化流入长江形成吞长江
D.冬季,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
6.该区域对湖河补给贡献最大的水体是( )
A.大气降水 B.湿地地表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流域地下水
5.B 6.A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洞庭湖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多,进入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因此范仲淹笔下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处于夏季,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B正确。第6题,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因此对湖河补给贡献最大的水体是大气降水,A正确;湿地地表水、流域地下水补给较稳定,冬季对湖河有一定的补给,且与湖河互补,但不是湖河的主要补给形式,B、D错误;该区域属于亚热带,1月气温在0℃以上,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错误。]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77~78活动
提示:1.(1)相同点:二者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
不同点: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相对更大;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且冬季出现断流。
主要原因: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而A河流域雨季在夏季,A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流以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河流汛期同样出现在夏季。
(2)A河流降水量大时径流量也大,说明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河流年降水量较少,且气温高时(夏季)流量大,说明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以家乡的某河流为案例,走访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出径流量的年变化坐标图,结合所学知识来判断其主要补给类型。若要径流量趋于平稳,可考虑植被、水库的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读水圈构成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
C.内流区 D.大气圈
1.B 2.A [第1题,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以冰川为主。第2题,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下图示意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据此完成3~4题。
3.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4.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两条大河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6月气温回升时,多积雪融水补给;两条大河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显著,大气降水较少;两条大河流域内冰川分布较少;地下水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第4题,鄂毕河的沼泽面积大,沼泽具有调节径流的功能;两条大河都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气温、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差别小。]
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5~6题。
5.该河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6.图中A汛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
5.C 6.C [第5题,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表明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有积雪融水,在夏季降水量增多,形成两个汛期;而华北、东南地区的河流都没有春汛,西北地区的河流夏汛较小。第6题,图中A汛期为春汛,是由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降雪多,冬季积累的冰雪在春季气温升高后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即A汛期主要的补给类型为积雪融水;B汛期主要的补给类型是雨水;东北地区无永久冰川;地下水的补给不会引起河流水位剧烈波动,流量比较稳定。]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7~8题。
7.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8.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7.B 8.D [第7题,由图中流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河径流量小,冬季除深层地下水外,几乎没有其他补给,即冬季易发生断流,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故a为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温度影响大,夏季多,故b代表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夏季积雪消融完,补给消失,故d代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且在刚进入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故c代表浅层地下水补给。]
9.(12分)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由图可判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补给,C是______补给。(6分)
(2)判断该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2分)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地区。(2分)
(4)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图中A补给类型集中在夏秋季节,且补给量大,应为雨水补给;B补给类型集中在春季且补给量小,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类型稳定、量较小、全年不间断,应是地下水补给。第(2)题,②曲线显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说明已受到水库调节作用。第(3)题,由图可看出该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应为东北地区的河流。第(4)题,由图可知,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呈负相关。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②曲线。
(3)东北
(4)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量越小
阿雅克库木湖是目前新疆境内面积最大湖泊,属于高原内流咸水湖。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0 mm。近年来,阿雅克库木湖水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湖面平均水位从2002年的3 878.28 m上升到2023年的3 885.56 m。下图示意阿雅克库木湖湖岸变化及周边概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阿雅克库木湖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11.2000年以来,阿雅克库木湖的面积变化可反映( )
A.地壳不断抬升 B.湖盆东陡西缓
C.冰雪融化加剧 D.夏季风增强
10.C 11.C [第10题,读图可知,有多条入湖河流,故该湖的直接补给来源是河流水,C正确;该湖地处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于蒸发,故大气降水不是主要补给来源,A错误;冰川融水汇集成河流水补给湖泊,故冰川融水不是直接补给来源,B错误;该地地下水补给量较小,小于河流水,不是主要水源,D错误。故选C。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水位明显升高,说明湖泊面积增加,水源补给明显大于水分支出,而该湖泊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汇集成的河流水,故湖泊面积增加,可反映冰雪融水增多,冰雪融化加剧,C正确;冰雪融化加剧主要是气温升高加剧了冰雪融化,与夏季风无关,该地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D错误;湖盆东部面积增加明显,说明东部湖盆较缓,西部较陡,B错误;湖泊水位升高的同时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水源补给增多,无法反映地壳运动,A错误。故选C。]
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在南海建设某人工岛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该人工岛达到一定面积和高度,在地下会逐渐形成中间厚、四周薄的浅层地下水,称之为“淡水透镜体”(下图)。
(1)指出该人工岛“淡水透镜体”的主要收支方式。(4分)
(2)说明该人工岛“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过程。(6分)
(3)说出该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的主要原因。(2分)
[解析] 第(1)题,该岛屿位于我国南海,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大,雨水通过下渗补给“淡水透镜体”,然后通过地下水,水体交换向海洋溢出(排泄)。加上海南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淡水透镜体”大量淡水被蒸发。第(2)题,该人工岛位于热带地区,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大,且相对均匀。随着人工岛面积逐渐增加,接纳的降水增多。吹沙造地,岛屿沙砾结构利于雨水下渗,径流和下渗淋洗盐分,使岛屿上部(海平面以上)盐度不断降低,逐渐蓄积形成地下淡水,受地形起伏和重力影响呈“透镜体”形状。第(3)题,该人工岛面积较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如果采用地下淡水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会导致地下淡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破坏,生态恶化。
[答案] (1)收入:雨水下渗补给。支出:地下径流向海洋溢出(排泄)、蒸发。
(2)该地区降雨量大(降雨频率高、无明显旱季),随着人工岛面积增加,接纳的降水增多。吹沙造地,岛屿沙砾结构利于雨水下渗,径流和下渗淋洗盐分,使岛屿上部(海平面以上)盐度不断降低,逐渐蓄积形成地下淡水,受地形起伏和重力影响呈“透镜体”形状。
(3)岛屿面积较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