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能够结合岩石景观图,区分三大类岩石,知道三大类岩石的常见类型、基本特征。
2.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理解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以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判读方法,注重过程推理。
3.结合实例,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1.岩浆岩
类型 形成过程 常见岩石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
2.沉积岩
(1)形成
(2)常见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
(3)主要特点:具有层理构造;有可能含有化石。
3.变质岩
(1)形成
(2)常见岩石
将原有岩石与其变质后的岩石用直线连接起来。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
2.具体过程
(1)岩石类型: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
(2)地质作用:a上升冷却凝固,b、c外力作用,d变质作用,e重熔再生。
3.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 )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
4.岩浆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 )
提示:1.√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和变质岩只有先重熔再生为岩浆后才能转化为岩浆岩。
2.× 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3.× 沉积岩、变质岩可以由其他岩石直接转化,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4.× 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侵入型岩浆岩并没有出露于地表。
岩石圈的组成
产自云南苍山的大理岩,裁切后的石板具有独特的波纹,呈现出类似山水画、水墨画的画面。唐宋以来,天然石画被当作居室装饰或文房用品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指出云南大理岩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提示: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
问题2 (综合思维)“老石片儿”的波纹可能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吗?为什么?
提示:不可能。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存在于沉积岩中,“老石片儿”属于变质岩。
问题3 (综合思维)推测“老石片儿”不同波纹的形成原因。
提示:苍山地理位置特殊,当地的沉积环境和变质环境复杂,在不同的基岩和变质环境下形成了不同波纹的变质岩。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具体如表所示: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 举例 常见 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玄武岩、 流纹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 理构造, 有的含 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砂岩、 砾岩、 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具有片 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1.读某地区局部岩层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岩石主要为(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该地区岩层( )
①多含有大规模的金属矿藏 ②具有层理构造 ③可能含有化石 ④由岩浆活动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D (2)C [第(1)题,图中岩层主要由砂岩、砾岩、页岩和煤层构成,砂岩、砾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煤多形成于沉积岩层。故选D。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构成该地区岩层的岩石主要为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具有层理构造并可能含有化石,②③正确;大规模的金属矿藏主要存在于变质岩中;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而该地区岩层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①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 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中的“花岗石”“汉白玉”是同一类岩石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不是。花岗石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汉白玉是大理岩,大理岩则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问题2 (综合思维)花岗石是否可以变成汉白玉?
提示:花岗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形成汉白玉。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1.岩石圈物质循环
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以下图为例):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2.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图甲、图乙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图丙是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片判断,图甲、图乙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丙中的( )
A.c b B.a b
C.b a D.a c
(2)根据图片判断,形成图乙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侵蚀、重熔再生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3)形成张家界峰林、黄山“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 风化作用 B.流水堆积 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流水堆积
(1)B (2)B (3)A [第(1)题,石英砂岩为沉积岩,球状“怪石”是花岗岩受风化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丙中b为岩浆岩,a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故选B。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乙山体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冷却凝固形成的,B正确。第(3)题,张家界的峰林是岩石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形成的;黄山的“怪石”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后又经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后棱角受风化磨蚀形成的球状“怪石”。故选A。]
1.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经过漫长时间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4.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5.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题组1 岩石圈的组成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球内部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D 2.D [第1题,由“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正确。第2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符合变质岩的特征,D正确。]
题组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组成,山体峻拔奇峭。图1、图2分别是雁荡山景观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2中能够反映流纹岩形成过程的数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4.属于图2中戊类岩石的是( )
A.石灰岩、砂岩 B.玄武岩、安山岩
C.花岗岩、砾岩 D.大理岩、片麻岩
5.用图2中数码表示图1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A 4.D 5.A [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丁是由沉积物形成的,为沉积岩;甲指出两个箭头,甲为岩浆,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丙为喷出岩,未出露地表的乙为侵入岩;戊为变质岩。流纹岩是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的,为岩浆岩。据图可知,①岩浆冷却凝固符合要求,A正确;②岩石出露地表,B错误;③形成沉积物,为外力作用,C错误;⑤形成变质岩,为变质作用,D错误。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戊为变质岩,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A错误;玄武岩、安山岩属于岩浆岩,B错误; 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是沉积岩,C错误; 大理岩、片麻岩都是变质岩,D正确。第5题,雁荡山山体主要由岩浆岩组成,由岩浆喷出,通过①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部分侵入岩通过②出露地表,经历③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峻拔奇峭的山峰。故选A。]
“婚礼蛋糕岩”位于悉尼皇家国家公园,这块方正乳白色的砂岩因酷似婚礼时的奶油蛋糕而得名。在该岩石附近的悬崖上可见蘑菇状、蜂窝状等形状的岩石。图1为“婚礼蛋糕岩”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己表示三大类岩石、岩浆、沉积物)。据此完成6~7题。
6.“婚礼蛋糕岩”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丙
C.丁 D.戊
7.悬崖上的岩石呈蘑菇状、蜂窝状,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B 7.B [第6题,“婚礼蛋糕岩”为砂岩,属于沉积岩。图2中己指向火山,为岩浆;甲表示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地面,为喷出岩;乙为岩浆侵入岩石圈,为侵入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丁应为变质岩;戊在地面以上由岩浆岩经外力作用形成,为沉积物;丙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故图2中与“婚礼蛋糕岩”的岩石类型相同的是丙。故选B。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③为固结成岩作用;④为变质作用。悬崖上的岩石呈蘑菇状、蜂窝状,这是由海水侵蚀形成的,对应的图2中的地质作用为②(外力作用)。故选B。]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25活动
提示:依据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对照教材中常见的岩石图片及其特点回答1~3题即可。
类型 图片 成因 特征及常见用途
花岗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 结构致密。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玄武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颗粒细小,具有气孔构造。常用来做混凝土的原料,有些家里的磨脚石也是由它制成的
大理岩 (又名汉白玉) 石灰岩经高温变质而成 具有片理结构。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砂岩 粉砂沉积之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具有层理构造。常用作建筑雕刻材料
教材P26活动
提示:1~2.
3.(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课时分层作业(六)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花岗岩、玄武岩 B.石灰岩、砂岩
C.石英岩、大理岩 D.大理岩、石灰岩
1.C 2.B [第1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煤是古生物遗体在沉积物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所以煤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C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沉积岩的判断。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之一。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错误;石英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D错误;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B正确。]
下图示意的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读图,完成3~4题。
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4.图中代码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② 冷却凝固 B.③ 外力作用
C.④ 重熔再生 D.⑤ 变质作用
3.C 4.D [第3题,已经生成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环境时,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第4题,②③表示重熔再生,生成岩浆,A、B错误;④表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C错误;⑤表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正确。]
长白山天池边有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图1和图2为某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和浮石图片,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据此完成5~6题。
5.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6.浮石形成于图3中的( )
A.乙→丁 B.丙→乙
C.甲→戊 D.戊→丙
5.A 6.B [第5题,由图1可以看出,长白山天池位于山顶,且其周围的石头具有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可推测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火山口淤塞、积水形成的火口湖,A正确。第6题,由图3分析可知,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喷出岩),丁为沉积物,甲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浮石为喷出岩,故其形成于图3中的丙→乙,B正确。]
梅花石为玄武岩,石中的气孔和裂隙被方解石、绿廉石充填后,呈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和细脉状,在岩石表面形成似梅花盛开的图案,多见于河流上游峡谷。图1示意梅花石景观,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完成7~8题。
7.梅花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8.梅花石多出现在河流上游峡谷处,其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搬运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7.D 8.B [第7题,由材料可知,梅花石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中甲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乙由沉积岩等演变而成,为变质岩;丙、丁由岩浆演化而成,丁可以不经上升而变成沉积物,表明出露于地表,为喷出岩,丙未出露于地表,为侵入岩。故选D。第8题,梅花石为喷出岩,产于山区,却在河流峡谷中被发现,呈大小不等的圆球状或细脉状,可推测是流水从高处将风化侵蚀破碎的梅花石带到低洼的峡谷处,为流水搬运所致,B正确,D错误;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强度较小,A、C错误。]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喜马拉雅山某处鹦鹉螺化石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岩石中最可能找到图2中鹦鹉螺化石的是(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片麻岩
10.与鹦鹉螺化石形成直接相关的过程是图1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B 10.B [第9题,沉积岩中最可能找到化石。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和片麻岩为变质岩,故选B。第10题,化石是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经过石化作用而形成的,图1中代表沉积岩的是乙,与化石形成直接相关的形成过程是②。]
下图为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多“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瓦片仍需要更换。据此完成11~12题。
11.当地广泛分布用于石板房瓦片的优质石料属于( )
A.页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石灰岩
12.瓦片多年后仍需要更换,主要原因是该岩石( )
A.吸水性强,易软化
B.抗风化能力弱
C.不耐高温,易破碎
D.易被流水侵蚀
11.A 12.B [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应用于民居的石材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页理构造是页岩的典型特征,A正确;大理岩和石灰岩不具有页理构造,板岩是变质岩的一种,具有板状构造,质地更为坚硬、致密,不会被轻易剥离,B、C、D错误。第12题,据材料“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可知,页岩吸水性差且不易被流水侵蚀,A、D错误;岩石暴露在空气中,日晒雨淋、昼夜温差大都会使岩石风化,但在云贵高原上应该不具备高温条件,B正确,C错误。]
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
1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
13.A 14.D [第13题,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D错误;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红色地层发育于白垩纪,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气候特征为暖干,D正确。]
15.(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北部,海拔约1 700 m的北大山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思是险峻的岩石。下面图甲为阿斯哈图石林景观图,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岩浆、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为地质作用)。
(1)图甲中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2分)
(2)图乙中③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④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指出A类岩石的突出特征。(4分)
[解析] 第(1)题,阿斯哈图石林是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图乙中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侵入岩,E为喷出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图甲中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D。第(2)题,图乙中③作用由岩浆指向喷出岩,是岩浆活动,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④作用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第(3)题,由前题分析可知,A类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次(或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 (1)D
(2)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太阳能 地球重力能
(3)具有层次(或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9/18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能够结合岩石景观图,区分三大类岩石,知道三大类岩石的常见类型、基本特征。
2.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理解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以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判读方法,注重过程推理。
3.结合实例,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1.岩浆岩
类型 形成过程 常见岩石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侵入__________,冷却凝固而成 _______岩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_______岩
2.沉积岩
(1)形成
(2)常见岩石:__________、砂岩、页岩。
(3)主要特点:具有__________构造;有可能含有__________。
3.变质岩
(1)形成
(2)常见岩石
将原有岩石与其变质后的岩石用直线连接起来。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概念:三大类岩石之间相互转化。
2.具体过程
(1)岩石类型: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地质作用:a__________,b、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3.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 )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
4.岩浆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 )
岩石圈的组成
产自云南苍山的大理岩,裁切后的石板具有独特的波纹,呈现出类似山水画、水墨画的画面。唐宋以来,天然石画被当作居室装饰或文房用品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指出云南大理岩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问题2 (综合思维)“老石片儿”的波纹可能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吗?为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推测“老石片儿”不同波纹的形成原因。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具体如表所示: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 举例 常见 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产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玄武岩、 流纹岩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具有层 理构造, 有的含 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砂岩、 砾岩、 页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具有片 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1.读某地区局部岩层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岩石主要为(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2)该地区岩层( )
①多含有大规模的金属矿藏 ②具有层理构造 ③可能含有化石 ④由岩浆活动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 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选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中的“花岗石”“汉白玉”是同一类岩石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2 (综合思维)花岗石是否可以变成汉白玉?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1.岩石圈物质循环
序号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判读技巧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以下图为例):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属于内力作用。
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2.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图甲、图乙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图丙是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片判断,图甲、图乙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丙中的( )
A.c b B.a b
C.b a D.a c
(2)根据图片判断,形成图乙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侵蚀、重熔再生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3)形成张家界峰林、黄山“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 风化作用 B.流水堆积 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流水堆积
1.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经过漫长时间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等。 3.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4.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5.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题组1 岩石圈的组成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球内部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题组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岩浆快速冷凝形成)组成,山体峻拔奇峭。图1、图2分别是雁荡山景观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2中能够反映流纹岩形成过程的数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4.属于图2中戊类岩石的是( )
A.石灰岩、砂岩 B.玄武岩、安山岩
C.花岗岩、砾岩 D.大理岩、片麻岩
5.用图2中数码表示图1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婚礼蛋糕岩”位于悉尼皇家国家公园,这块方正乳白色的砂岩因酷似婚礼时的奶油蛋糕而得名。在该岩石附近的悬崖上可见蘑菇状、蜂窝状等形状的岩石。图1为“婚礼蛋糕岩”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己表示三大类岩石、岩浆、沉积物)。据此完成6~7题。
6.“婚礼蛋糕岩”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丙
C.丁 D.戊
7.悬崖上的岩石呈蘑菇状、蜂窝状,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25活动
提示:依据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对照教材中常见的岩石图片及其特点回答1~3题即可。
类型 图片 成因 特征及常见用途
花岗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 结构致密。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玄武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颗粒细小,具有气孔构造。常用来做混凝土的原料,有些家里的磨脚石也是由它制成的
大理岩 (又名汉白玉) 石灰岩经高温变质而成 具有片理结构。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
砂岩 粉砂沉积之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具有层理构造。常用作建筑雕刻材料
教材P26活动
提示:1~2.
3.(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并促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