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0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5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运动
B.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以(  )
A.加快洋流流速   B.使海水富营养化
C.减轻酸雨污染 D.缓解全球变暖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面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改变,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发生改变,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海面油膜的存在造成海水温度(  )
A.日温差减小,年温差减小
B.日温差加大,年温差加大
C.日温差、年温差趋向平稳
D.日温差加大,年温差减小
4.“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空气湿度加大
C.减轻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海面水温降低
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被称为“沃克环流”。下图示意“沃克环流”。据此完成5~6题。
5.“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 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 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 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冷海水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  )
A.南太平洋暖流势力增强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澳大利亚东岸易发生火灾
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加剧
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8.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下图为1988-2018年渤海曾结冰频率(曾结冰的次数)空间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9.相较于渤海南部,渤海北部曾结冰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受陆地影响大
C.海水浅 D.盐度大
10.渤海海面封冻会造成该海域(  )
A.大气湿度增加 B.反射率减小
C.盐度升高 D.冰面风速减小
热带印度洋表层海温的持续异常称为印度洋偶极子,其规律与发生在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类似。当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时,称为正相位。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8月平均海温分布及纬向环流状况。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主要是因为(  )
A.淡水汇入 B.蒸发吸热
C.纬度较高 D.洋流影响
12.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期间(  )
A.非洲东部降水减少
B.甲处沿岸渔业减产
C.澳洲森林火灾减少
D.图示纬向环流加强
13.(16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沃克环流是太平洋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
(1)比较图中所示太平洋热带海区正常年份东部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原因。(4分)
(3)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指出出现此现象时太平洋东、西部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8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B A B C A B A C D B
13.(1)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西部的低。原因:太平洋东部有(秘鲁)寒流流经,西部有暖流流经。
(2)丙所在海区。原因:丙所在海区表层海水受东南信风影响向西流动,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海洋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3)澳大利亚东部因干旱频发森林火灾;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减少;太平洋东部易出现洪涝灾害。
1.A 2.D [第1题,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驱使大气运动,进而影响大气环流,A正确;洋流的成因主要为风力,此外还有海水运动、密度状况等,与降水无关,B错误;赤潮与臭氧无关,C错误;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并不能形成信风,D错误。第2题,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而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所以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暖,D正确;洋流的流速主要与盛行风等因素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A错误;海水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向海洋排放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引起的,B错误;酸雨主要与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酸性气体有关,C错误。]
3.B 4.A [第3题,海面油膜的存在,使海水失去了与外界交换的能力,造成海水与外界大气的热交换减少,使海水和海洋上空大气的日温差、年温差均变大,所以油膜会提高海水的日温差和年温差,B正确。第4题,大面积的油膜,使海水和空气隔开,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A正确;海洋上覆盖的油膜,抑制膜下水分的蒸发,使污染区及其周边地区上空干燥,同时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B、C错误;由于油膜覆盖,海水热量难以散失,使海面水温升高,D错误。]
5.B 6.C [第5题,太平洋中低纬大洋东岸为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受冷海水影响,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而大洋西岸表层有暖流流经,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①④对。大洋东、西岸纬度差别不大,②错。大洋东岸纬度低,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不大,③错。第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甲为热带南太平洋东岸和西岸之间的大气环流组成部分,属于低纬环流,因此甲气流形成的风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当东南信风势力较弱时,南太平洋暖流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海水上升补偿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渔获量减少,A、B错;东南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岸降水减少,容易发生火灾,C对;印度尼西亚多发旱灾,D错。]
7.A 8.B [第7题,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水温度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第8题,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低,使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增强,A错。美洲西海岸地区冷海水上升增强,干旱加剧,B对。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多,C错。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D错。]
9.A 10.C [第9题,读图可知,相较于渤海南部,渤海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曾结冰频率高,A正确;海水结冰主要是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大,受陆地影响相差不大,B错误;渤海南部和北部海水都比较浅,C错误;渤海湾有多条淡水河注入,盐度相对低,D错误。第10题,渤海海面封冻,阻隔了海水与空气的接触,会造成该海域大气湿度降低,A错误;冰面反射率增大,B错误;海水结冰,盐分析出,会使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海面封冻会使该海域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D错误。]
11.D 12.B [第11题,根据图中环流可知,甲处盛行离岸风(偏西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冷水上泛至表层,使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第12题,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印度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澳洲森林火灾增多,C错误;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因此非洲东部降水增多,A错误;甲处水温升高,沿岸渔业减产,B正确;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图示纬向环流减弱,D错误。]
13.第(1)题,结合图示太平洋海域及所学知识分析洋流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2)题,结合洋流分布及其性质可知,丙所在海区有秘鲁寒流流经,该寒流为上升流,为渔场发育提供了条件。第(3)题,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东澳大利亚暖流和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从而使太平洋东、西部大气环流异常,产生自然灾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