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9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9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0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B C D B C B D
11.(1)甲:热带雨林带;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荒漠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3)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原因: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名称:温带荒漠带。原因: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其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荒漠景观。
1.D 2.B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为生态脆弱区,且图示呈现该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黄土高原,D正确。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B错误。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C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沟壑底部分布落叶阔叶林,且向上依次为疏林草原、灌木草原,底部能够生长乔木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光照弱,水分条件好,B正确。坡度大小并不是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坡度主要通过水分、土壤等条件影响植被类型,A错误。沟壑底部光照条件差,并不是该区沟壑底部分布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原因,D错误。黄土高原的土壤以黄壤为主,从山顶经坡地到谷底,由于水土流失,在土壤厚度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谷底分布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原因是谷底水分条件较坡地和山顶好,而土壤并不是该区沟壑底部分布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
3.A 4.B [第3题,图1中①②③由沿海向内陆降水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第4题,三地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近降水越多,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自然景观随之变化,因此水分是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
5.C 6.D [第5题,读图可知,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自然带,南部为温带自然带,故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C正确,A错误;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不大,D错误;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其自然带影响较小,B错误。第6题,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草原气候,D正确,A错误;新西兰南岛东侧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应为寒流,B错误;新西兰南岛东部没有沙漠分布,C错误。]
7.B 8.C [第7题,该河谷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容易形成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环境,减少蒸发量,形成了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B正确。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因为海拔不同导致的自然带差异,即垂直分异规律,C正确;该地自然带的更替没有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错误;也不是因为地域差异导致的地方性分异规律,D错误。]
9.B 10.D [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地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的上升,水分条件有所改善,因此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较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明显,而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因此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
1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C由于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自然带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地从纬度来看,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D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1/3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50分
某生态脆弱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2.该区沟壑底部分布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度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读图1、图2,回答3~4题。
3.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景观与图2依次对应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4.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新西兰南岛西南部。下图为新西兰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新西兰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 B.海陆位置
C.热量差异 D.光照不同
6.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
A.受信风带影响 B.有暖流经过
C.沙漠广布 D.位于背风坡
下图是我国横断山区金沙江河谷两侧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谷底附近形成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是因为(  )
A.海拔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较少
C.地处闭塞河谷,水汽不易扩散
D.内陆河谷,水汽难到达,降水少
8.图中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
10.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
11.(20分)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4分)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2分)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4分)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6分)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4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