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0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6分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气压带,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三圈环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乙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盛行偏东风 B.多锋面气旋
C.地表温度高 D.气流被抬升
4.甲、乙两地之间与丙、丁两地之间的主要风向分别是(  )
A.东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对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C.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
D.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6.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
A.2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中纬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8.丁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暖湿的极地东风
D.干冷的极地东风
读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地分布的纬度由高到低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0.下列对丙地气候特征及其自然景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C.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D.植被叶片四季常绿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3.(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时期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_______________移动而位置偏南。(4分)
(2)甲图所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在一年中,当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时,罗马受甲图中的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填甲图中的序号),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4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C A C B B A D B B D
13.(1)冬 太阳直射点向南
(2)D
(3)③ 炎热少雨
1.B 2.A [第1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形成模式,可根据60°S附近气流位置及方向进行判断。来自甲的气流暖而轻,位置靠上,故甲可能位于30°S,丁可能位于90°S。0°附近气流上升。第2题,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暖湿气流,丙是干冷气流。]
3.C 4.A [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终年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由于空气强烈上升,加之赤道附近海洋面积大,水汽丰富,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大量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C正确,A、B错误。气流是受热膨胀上升,而不是被抬升,D错误。第4题,甲地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乙两地之间区域为北半球,风从北向赤道附近吹,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即向西发生偏转,形成东北风,甲、乙两地之间为东北信风带;丙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丁地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风由丙地吹向乙地,向左即向东偏转,形成西北风,丙、丁两地之间为盛行西风带。故选A。]
5.C 6.B [第5题,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图中的风带位于30°S至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至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第6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
7.B 8.A [第7题,由图可知,图中甲气压带气流向两侧辐散,且两侧气流均向左偏,故判断其为南半球的高气压带,根据纬度可以判断,甲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风带盛行西北风,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丙风带盛行东南风,是东南信风带。丁气压带位于60°附近,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B。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丁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较低纬度的暖湿气流(中纬西风)与来自极地的干冷气流在丁气压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遇到冷而重的极地干冷气流被抬升形成降水。故选A。]
9.D 10.B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西岸。乙地一年内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因此甲、乙、丙三地分布的纬度由高到低为丙、乙、甲,D正确。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B正确。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北半球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为冬雨型,应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植被叶片四季常绿为亚热带地区植被景观,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
11.B 12.D [第1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风速和风速纬度差异都比南半球小,最大风速冬夏变率比南半球大,分布的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小。第12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地转偏向力相当;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强盛;广阔的陆地面积、起伏的地形、气压形势的季节变化对西风气流的运动影响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下垫面物理性质比较单一,且该区域受寒流影响,海面气温较低,气压带、风带大致沿纬线呈带状分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大,风向也更为稳定。]
13.第(1)题,由甲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而位置偏南,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甲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秋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夏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述的是春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述的是冬季。故D正确。第(3)题,在一年中,当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时是北半球夏季,罗马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图中的③)控制,炎热少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