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D D A A B B B A
11.(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地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
1.A 2.D [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主要受水源的影响,有水才会有植物,有植物才能形成绿洲,故起关键作用的应为①(水文对植被的影响)。第2题,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都是指当地典型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3.D 4.D [第3题,半干旱地区,植物主要通过对水分的竞争获得生存空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下降,导致根系分布较浅的草本植物竞争力下降;根据材料“灌木植物枝条丛生,根系发达”可知,灌木根系发达,根系深,可获得深层地下水,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取得竞争优势,D正确;耐高温、需水少、枝条多都不是灌木植被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A、B、C错误。第4题,草原灌丛化导致灌木植物增多,争夺土壤水分,草类植被减少,D正确;加剧土壤中水分、养分的消耗,加剧土壤退化,干扰了草原生态平衡,减少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草类植物减少,灌木增多,固沙能力增强,B错误;冠层捕捉大气尘埃中的养分,影响草类生长,C错误。]
5.A 6.A [第5题,日月山隆起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使得倒淌河河水改变流动方向、注入青海湖,青海湖由外流湖变成了内陆湖,这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内在关联性,B、C、D错误,A正确。第6题,地质运动使得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快速隆起,出湖口水流倒灌,从此河水只进不出,青海湖由外流湖变成了内陆湖,黄河水系流域面积缩小,①②正确;青海湖所在地区的河流原本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并不是黄河源头,青海湖水系特征的变化不会影响到黄河的长度,③错误;日月山隆起并没有影响到青海湖所属水系的气温,对青海湖蒸发影响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7.B 8.B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巴拉望岛位于环太平洋第一岛弧链上,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屿,整体地势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岛屿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河流和滩涂欠发育,淤泥质潮间带面积较少,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B正确;根据材料“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可知,红树林生长在纬度较低,海水温度较高的地区,其有利于红树林生长,所以海水温度较高不是红树物种数量少的原因,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位于红树种子传播路线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错误;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分布影响较小,D错误。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海洋的红树种子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海域传播规模较小,B正确;该地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错误;洋流的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该地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
9.B 10.A [第9题,流石滩的形成主要受风化作用影响。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A错误;天山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冻融作用显著的地区海拔较低,B正确;坡度越陡,流石滩分布海拔越低,C错误;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较弱,D错误。第10题,流石滩多分布于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植被稀疏;多大风,植株矮小,①②正确。太阳辐射强烈不是影响植株疏密的原因,植株矮小与食草动物的分布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11.第(1)题,试验区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高温干燥;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第(2)题,方案:由图可知,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地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减少易燃物;并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植被,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的数量,减少可燃物。影响:通过机械采伐、人工移除、放牧牲畜等方式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物等的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通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发与林下群落更新;这种方案减少了枯枝落叶,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所以林下光照要充足;图中区域为亚热带地区,季节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落叶相对集中;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
1/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6分
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绿洲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文 B.地貌
C.植被 D.气候
灌木植物枝条丛生,根系发达。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受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灌木植物获得竞争优势,分布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灌丛化的发展,导致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如图为灌丛化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灌木植被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是( )
A.耐高温 B.需水少
C.枝条多 D.根系深
4.草原灌丛加剧沙漠化的理由是( )
A.生物种类增多,加速水分消耗
B.草原面积减少,固沙能力减弱
C.冠层遮蔽阳光,影响草类生长
D.争夺土壤水分,草类植被减少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属于祁连山支脉。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后期由于日月山的隆起而发生巨变。下图为青海湖周边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日月山隆起而引发青海湖周边自然环境发生巨变,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 )
A.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B.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C.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D.自然环境的开放性
6.日月山隆起对该地区水系特征产生的影响有( )
①倒淌河流向改变 ②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减小 ③黄河的长度缩短 ④青海湖蒸发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如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据此完成7~8题。
7.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8.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片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低
C.坡度较缓 D.光照较强
10.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
①海拔高,气温低 ②多大风 ③食草动物多 ④太阳辐射强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1示意试验区位置,图2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4分)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4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