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1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九)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0分
南宋都城临安城,依山傍水,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B.易守难攻,利于防御设施建设
C.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D.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2.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
A.沿河分布     B.沿城区界分布
C.沿湖分布 D.沿山麓分布
下图是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桥梁隧道相连处景观图,图中江边公路是拉林公路。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的原因是(  )
A.高寒缺氧 B.风力强劲
C.地势起伏大 D.地层不稳定
4.图示拉林公路走向呈“S”形是为了(  )
A.降低路面坡度 B.减轻洪水威胁
C.避开断裂带 D.避开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该地梯田多分布在(  )
A.山顶 B.陡坡
C.缓坡 D.平原
6.图示地区的梯田主要种植水稻,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方格形状的“挡风墙”,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增加草地面积,提高旅游价值 ④增强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图示地区修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程度
C.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世纪60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完成9~10题。
9.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
A.增加停船泊位,扩大港口的吞吐量
B.拓宽通航航道,提高船只通行速度
C.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
D.减小风浪影响,保障船只通航安全
10.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C.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D.堤坝北侧泥沙堆积
1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左图为滇池流域示意图。海口河为滇池湖水的唯一出口,元代以来多次疏浚。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面积显著扩大。下面下图示意明清时期柴河三角洲的聚落分布。
(1)说明明清时期人类活动对柴河三角洲面积扩大的影响。(4分)
(2)分析与A区域相比,B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原因。(6分)
4/4课时分层作业(九)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C A A A C B
11.(1)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开挖沟渠,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
(2)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接近河口,河汊多,耕地更为破碎;而B区域地势更高,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1.B 2.A [第1题,临安城环山、临江,地形较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但从地势上来说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御,B正确,D错误;古代城市热岛效应不显著,A错误;临安城临江,河流穿城而过,不会减轻洪涝灾害,C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临安城河流穿城而过,且南北狭长,可推断商业网点可能沿河分布,而且临安城地处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地方,水运发达,商业网点沿河分布有利于交通运输。]
3.C 4.A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路道路要求保持较平直,且起伏要小,才能安全运行。因此在修铁路时遇山要开隧道,遇河流要架桥梁,拉萨至林芝地段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势起伏大,因此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C正确。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山区修公路时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呈“S”形,以保证行车安全,A正确。]
5.C 6.A [第5题,由图可知,梯田是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开垦的,因此梯田多分布在等高线稀疏的缓坡上。第6题,水稻主要种植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云贵高原耕地面积小,为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因地制宜修建梯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7.A 8.A [第7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其可削减风力和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成活,①②正确;草方格沙障对增加草地面积和增强蒸腾作用影响不大,③④错误。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修建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A正确。]
9.C 10.B [第9题,由图可知,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减少洋流对河水的顶托,减少泥沙堆积,保证河口通航能力,C项正确。河口修建堤坝,不能说明港口规模扩大,不能扩大港口的吞吐量,A项错误。堤坝没有拓宽通航航道,不能提高船只通行速度,B项错误。堤坝延伸方向与海岸垂直,不能减小风浪影响,D项错误。第10题,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使河口北侧海岸泥沙堆积减少,黄金海岸海滩退缩,B项正确。河流径流量未变,不会导致海水倒灌发生,A项错误。对河口鱼类资源没有明显影响,C项错误。堤坝北侧泥沙堆积减少,D项错误。]
11.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滇池南岸有大量移民迁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开垦耕地,破坏了植被,河流含沙量增大,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清代人们在柴河下游相继开挖了十余条沟渠,破坏了表土,同时利于地表水流动,带入三角洲沉积的泥沙量增多。第(2)题,读图可知,柴河自南向北注入滇池,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A区域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更为低平,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越接近河口,河汊越多,耕地更为破碎,不利于耕作;而B区域地势更高,排水条件更好,洪涝灾害的隐患更小,同时土地更加集中成片,利于耕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