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洋流及其影响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38分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流 增温减湿 B.暖流 增温增湿
C.寒流 降温减湿 D.寒流 降温增湿
2.图中甲海域附近形成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
A.上升流将大量海底营养盐带到表层,提供丰富的饵料
B.寒暖流交汇使海水搅动,海底营养盐类上泛,饵料丰富
C.热带海区水温高,水温季节变化小
D.海域面积广阔,鱼类活动空间大
鄂霍次克海为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其表层洋流形成气旋式环流,一年一度的流冰(随水流动的浮冰)浩浩荡荡,震撼人心。下面为鄂霍次克海气旋式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对千岛寒流进入鄂霍次克海起重要作用的是( )
A.寒流流速 B.地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 D.海平面差异
4.气旋式洋流系统对鄂霍次克海的影响有( )
①沿岸地带形成厚厚的海冰 ②增强冬季风的寒冷 ③海域表层水温东部高于西部 ④一年一度的流冰向南漂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两洋流的性质相反。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处的洋流流向及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向北流,是暖流 B.乙向北流,是暖流
C.甲向南流,是暖流 D.乙向南流,是寒流
6.图中a、b、c、d四处表层海水水温的高低排序是( )
A.a>b>c>d B.d>c>a>b
C.b>a>d>c D.c>d>b>a
下图为某大洋环流和气压带、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大洋环流为( )
A.副热带环流
B.副极地环流
C.北印度洋夏季环流
D.北印度洋冬季环流
8.下列有关a、b、c、d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洋流形成受中纬西风影响 ②b洋流形成受低纬信风影响 ③c是密度流 ④d是寒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9~10题。
9.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G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大洋东岸 ④大洋西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附近某海域,则洋流G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加剧了沿岸环境的荒漠化
B.增加了湿、热程度
C.扩大了温带的范围
D.降低了干、热程度
1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图1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4分)
(2)分析图2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4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D B D C D B A
11.(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的洋流是日本暖流,因此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第2题,甲海域附近是北海道渔场,形成原因是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3.B 4.D [第3题,由图推测,千岛寒流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有向千岛群岛一侧分流的倾向,部分千岛寒流偏向西南进入鄂霍次克海,B正确;与寒流流速、海水密度、海平面差异关系不大,A、C、D错误。第4题,由图可知,气旋式洋流系统使海水不断流动,使得鄂霍次克海不易结冰,①错误;冬季风会影响洋流的流速和势力,而洋流不会影响冬季风的强弱,②错误;鄂霍次克海气旋式洋流的东支为暖流,西支为寒流,在其影响下,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温度东部高于西部,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鄂霍次克海西部海冰面积大、厚度大,流冰从黑龙江河口地带随西支洋流南下,形成流冰景观,④正确。D正确。]
5.B 6.D [第5题,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则甲处洋流向南流,是寒流;乙处洋流向北流,是暖流,B正确。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c处有暖流流经,水温较同纬度两侧高,因此c>d;a处有寒流流经,水温较同纬度两侧低,因此b>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c、d所处纬度较a、b低,因此水温较高,D正确。]
7.C 8.D [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气压带北侧的风向右偏,说明位于北半球,南侧的风向左偏,说明位于南半球,因此图中纬线应该为赤道。图示海域南部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等盛行风推动下形成呈顺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因此该大洋环流为北印度洋夏季环流,C正确,D错误;副热带环流大致以30°纬线为中心,A错误;副极地环流大致以60°纬线为中心,B错误。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洋流是受西南季风推动形成的季风洋流,①错误;b洋流是受低纬信风影响形成的南赤道暖流,②正确;c洋流是季风洋流向东流动时受到陆地轮廓阻挡而形成的,是季风洋流的一部分,为风海流,③错误;d洋流受当地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属于寒流,④正确。故选D。]
9.B 10.A [第9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洋流G自北向南流动。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则洋流G为暖流,位于大洋西岸。第10题,若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附近某海域,自北向南流动,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沿岸环境的荒漠化。]
11.第(1)题,图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第(2)题,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导致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