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8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高中鲁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47:1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八)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说明: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套试卷共44分
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海陆变迁
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生物
(2024·广东卷)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 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4.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
5.关于上面四图所示的地貌,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风化作用 B.②—流水侵蚀
C.③—风力侵蚀 D.④—流水侵蚀
6.以上地貌(  )
A.①和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B.③和④多见于我国青藏高原
C.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可以判断风向
D.②中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无规律性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位于的地貌分别是(  )
A.瀑布、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沉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9~10题。
9.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0.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1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4分)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10分)
4/4课时分层作业(八)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D D C A B A B
11.(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泥沙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泥沙沉积物的颗粒细。A处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泥沙沉积物颗粒细;C处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泥沙沉积物颗粒细;B处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物颗粒粗。
1.A 2.C [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水的冻融作用引起岩石破碎的现象,故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故选A。第2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的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故选C。]
3.B 4.D 第3题,
第4题,
5.D 6.C [第5题,①风蚀蘑菇对应风力侵蚀作用;②冲积扇对应流水堆积作用;③沙丘对应风力堆积作用;④瀑布对应流水侵蚀作用。第6题,①和③地貌都是因风力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错误;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周边地区多高山,④地貌可见,但③地貌少见,B错误;根据③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可以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C正确;②为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在扇顶,沉积物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扇缘,D错误。]
7.A 8.B [第7题,读图可知a、b、c三处分别为河流上、中、下游,河流上游的流水作用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d农业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处地形变平坦,河流流速变慢,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c城区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平原地貌,故选B。]
9.A 10.B [第9题,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第10题,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C、D错误。]
11.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的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根据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结合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