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朝代·作者 体裁 题材 与江西相关
2024 《新笋》 《咏新荷》 宋·朱松; 宋·蔡楠 七言绝句 即景(事)抒怀 朱松,江西婺源出生,后贬任江西饶州 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蔡楠是 江西抚州南城人
2023 《过彭泽》 明·解缙 五言律诗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吉安人
2022 《江山秋色图》 元·胡行简 七言绝句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新余人
2021 《小松》 唐·杜荀鹤 七言绝句 即景(事)抒怀 作者曾数次游历江西
2020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词 即景(事)抒怀 作者是江西籍文学家王安石的门生
2019 《春尽》(两首) 唐·韩偓; 宋·郑獬 七言律诗 即景(事)抒怀 韩偓曾行经江西多地,并留下诗篇; 郑獬曾在江西宁都生活
2018 《临江仙》 宋·元好问 词 思乡怀人 元好问的诗歌风格和理论,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江西诗派的发展
2017 《山行》 唐·项斯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 作者曾任江西吉州刺史
2016 《浣溪沙》 宋·张孝祥 词 边塞军旅 作者曾在今江西抚州为官
2015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 作者是今江西吉安人
备考贴士
本部分的相关考点要和教材中所学到的古诗词曲鉴赏能力相结合,关注课堂所学,注重课内知识,掌握基本的古诗词曲鉴赏方法,从标题、注释、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关键词、意象等角度突破。
【教材回归】
课内古诗词曲主题归纳
忧 国 忧 民
情感主题 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渴望建功立业,抒发报国之志;②融入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春望》(杜甫)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表达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卖炭翁》(白居易) 表达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过零丁洋》(文天祥) 表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石壕吏》(杜甫) 揭露统治者的残暴,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壮 志 豪 情
情感主题 ①通过写景抒发个人雄心壮志、乐观旷达的胸襟;②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感慨。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观沧海》(曹操) 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豪情。
《望岳》(杜甫) 表达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王安石) 表达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不惧奸邪的大无畏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
感 怀 身 世
情感主题 就某件事或某处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表达对世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感慨。
《行路难》(其一)(李白) 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表达被贬官后的悲痛、怅惘之情以及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表达内心苦闷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表达渴望冲破封建家庭牢笼以及不甘做平庸女性、立志奋发有为却难觅知音的苦闷之情。
咏 史 怀 古
情感主题 ①对历史做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作者作为旁观者,不置身其中;②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先贤;或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或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盛衰;或总结经验,以古鉴今;等等。
续表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表达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
《泊秦淮》(杜牧) 借商女歌唱《后庭花》,讽刺那些不以国事为重、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赤壁》(杜牧) 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表达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通过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精神的南宋朝廷进行了讽刺,表现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百姓的苦难,表现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百姓的同情。
边 塞 征 戍
情感主题 ①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②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③揭露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故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④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 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塞外奇美壮丽的风光,流露出被排挤的孤寂、抑郁情绪。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赞扬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表现了将士们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暗含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表达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送 别 离 情
情感主题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③表达作者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借“明月”表达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表达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表现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思 乡 怀 人
情感主题 ①思念亲人;②思念故乡;③羁旅愁思;④边关思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的天涯羁旅之情。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次北固山下》(王湾) 表达在旅途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夜雨寄北》(李商隐) 表达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黄鹤楼》(崔颢) 表达吊古怀乡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表达词人乐观旷达、思念亲人之情。
山 水 田 园
情感主题 ①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之情;②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情感;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游山西村》(陆游)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表达对钱塘湖春景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充满了喜悦之情。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表达悠然自得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野望》(王绩) 描写山野秋景,流露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美 好 情 思
情感主题 ①表现恋人之间至死不渝的深情;②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之情;③表达思念之情。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关雎》(《诗经》) 表达对爱情、婚姻真挚执着的追求。
《蒹葭》(《诗经》) 表达对美好爱情(意中人、幸福生活)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
《无题》(李商隐) 表达别离苦痛、相思之情和不悔的爱情追求。
哲 理 志 向
情感主题 作者或寓理于景,或融理入情,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次北固山下》(王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哲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哲理: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或“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登飞来峰》(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游山西村》(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或“不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新境界”)。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志向: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人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其消逝的同时生活中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篇目及作者 思想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人的悲欢离合犹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是必然的规律,所以人要有豁达的胸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必备梳理】
梳理一 常考题材及常见意象
即事(景)抒怀
教材导航 《泊秦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登幽州台歌》、《赤壁》、《望岳》、《登飞来峰》、《观沧海》、《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满江红》(小住京华)。
思想情感 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抒发爱国情怀;劝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怀。 【典例】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逝、功业无成的情感。 【典例】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抒发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展现博大胸襟和宏伟抱负。 【典例】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表现不惧挫折、不断追求理想的乐观积极的心态。 【典例】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常见意象 ①杨花、芦花:飘零、漂泊无依。②菊花:高洁孤傲。③松柏:孤直耐寒,坚贞高洁。④梅花:高洁坚韧,冰清玉洁。⑤梧桐:凄苦。⑥子规、杜鹃:凄凉。⑦风雨、阴晴:挫折、困难。⑧衰鬓、日暮:年华、岁月。
常用手法 衬托、以景写情、动静结合、对比(悲欢对比、今昔对比等)、通感、巧用典故、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抑扬、讽刺等。
得分要诀 ①关注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②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③紧扣文本,明白感事为抒怀服务,而古诗词曲中的人、事、物、景,皆为感怀服务。
山 水 田 园
教材导航 《饮酒》(其五)、《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野望》。
思想情感 1.对归隐生活或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典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热爱自然。 【典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典例】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常见意象 ①山水类——野径、飞鸟(燕)、草木、行舟、溪水、白云、薄雾、古寺、樵夫等:不屑功名,归隐山林。②田园类——炊烟、桑麻、小桥、流水、渔船、鸡犬、花(菊)等:田园生活的闲适。
常用手法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白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语言特色 质朴自然、清新脱俗、简洁洗练、隽永优美、恬静淡雅。
思 乡 怀 人
教材导航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黄鹤楼》、《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渔家傲·秋思》。
思想情感 1.羁旅之苦,内心孤独、凄凉、惆怅,思乡之情。 【典例】①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羁旅他乡,独居异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期盼团聚。 【典例】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常见意象 ①乌鸦、杜鹃、鹧鸪:旅途艰险,凄凉哀伤。②西风:落寞、惆怅,游子思归。③月:离愁别恨,寂寞凄凉。④云、浮萍、飞蓬、孤帆、长亭:游子漂泊不定。⑤雁:游子思念家乡和羁旅伤感之情。⑥猿啼、沙鸥、孤雁: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⑦夕阳(落日、日暮):羁旅思乡之情。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触景伤情)、托物传情、感时生情(寓情于事)、因梦寄情、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结合,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典型时节 除夕、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冬至。
边 塞 军 旅
教材导航 《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渔家傲·秋思》。
思想情感 1.歌颂边塞山河风光、自然美景。 【典例】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歌颂或赞扬戍边将士们以身报国、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典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抒发将士们身在边疆的无限愁思。 【典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常见意象 ①战争用品(战鼓、旌旗、铁骑、烽火、角弓、铁衣)或边塞地名(雁门关、玉门关、黄河、楼兰):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边塞民族(胡、羌、夷)、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③少数民族的乐器(胡琴、胡笳、羌笛等):思乡。
题材风格 ①题材多样(既有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将士的思家情绪等,又有边塞风光、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②意象宏阔。③格调昂扬,气势宏伟,富有崇高感。④语言豪迈旷达,新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
梳理二 抒情方式
分类 特点
直接 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即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典例】(统编七下《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成、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绪。
间接 抒情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或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典例】(统编七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用“小桥流水人家”恬静温馨的乐景反衬游子羁旅之思的哀情。
借助 景物 抒情 借景 抒情 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典例】(统编九下《渔家傲·秋思》)上片侧重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声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风光;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寓情 于景 作者将思想情感融入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使客观景物明显带有作者浓郁的感彩。 【典例】(统编八上《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诗人感叹时事,深恨离别,故寓情于景,说花朵因伤时而流泪,鸟儿因恨别而惊惶不安。
触景 生情 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情感。往往先写景语,后写情语。 【典例】(统编八上《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由日暮、烟波之景触发乡愁之情。
情景 交融 作者将情感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以抒发情感。 【典例】(统编七上《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选用十种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与愁苦之情。
借助 某事 抒情 即事 抒怀 (叙事 抒情)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典例】(统编八下《卖炭翁》)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剥削压迫百姓的罪行给予了有力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借古 讽今 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来影射、讽刺现实,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典例】(统编七下《泊秦淮》)这首诗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借典故 抒情 典故,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有时也兼而有之。运用典故是古诗词曲常见的表现方法。典故的运用,使古诗词曲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扩大了古诗词曲的意境,增强了表现力。 【典例】[统编九上《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故事,是事典,表明诗人理想仍在;“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句,借用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语典。事典和语典交融,表明诗人壮志未减。
借助 议论 抒情 作者在叙事和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情感。 【典例】(统编七下《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议论抒发诗人不畏困难的理想、勇气和决心。
梳理三 表现手法
分类 特点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造,就是从正面进行描写。 【典例】(统编八上《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典例】[统编八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新”与“旧”的对比,“新”是唱新词,“旧”是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去”与“来”的对比,“去”的是落花,“来”的是新燕,来去对比,突出词人惜春伤时之情。
动静 结合/ 以动 衬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动静 结合 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典例】(统编七上《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中,“水何澹澹”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充分展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以动 衬静 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典例】(统编七下《竹里馆》)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以动态的“弹琴”“长啸”来渲染和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虚实 结合 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想象性内容。实,指实物和实景。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典例】(统编七下《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实写诗人登高望远,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从侧面烘托出塔之高。
梳理四 写作手法
分类 特点
赋、比、兴 赋 赋,即直陈其事,直接抒写。 【典例】(统编七上《观沧海》)诗歌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继承了《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
比、兴 比,即比喻,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兴,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比”和“兴”常常联系起来运用,称为“比兴”。 【典例】(统编八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通过描写水边芦苇丛生和霜、露等景象,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这两句以秋景比兴,引出下文对心上人的追求。
曲笔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或不是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的情感,叫作曲笔。 【典例】(统编七下《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运用曲笔,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表达了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讽刺和批判。
欲扬 先抑/ 欲抑 先扬 欲扬 先抑 也叫欲扬故抑,是古诗词曲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手,宕开一笔,欲擒故纵,而后才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制造悬念,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达到突出某个人物或某种思想的目的。 【典例】[统编七上《秋词》(其一)]开头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欲扬先抑,以议论开篇,断然否定了前人的悲秋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欲抑 先扬 “欲抑先扬”与“欲扬先抑”是两种相反的布局写作方法。 【典例】(统编九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欲抑先扬,从“醉里挑灯看剑”到“了却君王天下事”,梦境中征战沙场的军旅生活是“扬”;现实中报国无门,“可怜白发生”是“抑”。
铺排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和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典例】(统编七下《木兰诗》)诗中多以铺排来描述行为情态。①“东市买骏马……”四句运用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②“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③“开我东阁门……”六句以木兰一连串的动作,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子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出她归来后的喜悦。
想象想象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对已有的生活表象进行分解、重组和变形,然后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新形象、新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典例】(统编七上《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在诗歌创作中指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以小景传 大景之情 【典例】(统编七上《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由江中一帆顺江而下的情状,可以想到江流滔滔不尽的壮观。
以小事表 现重大社 会内容 【典例】(统编八上《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梳理五 结构技巧
分类 特点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典例】(统编八下《蒹葭》)全诗三章,采用完全相同的句式,只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如“苍苍”改为“萋萋”“采采”、“一方”改为“之湄”“之涘”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这样叙述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渐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古诗词曲中最常见的章法。“起”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即转折,开始变换诗意;“合”即收合,在结尾句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章法结构,一方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意或诗意的波澜;另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连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典例】(统编八上《使至塞上》)首联点题,交代地点事由,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这是“起”;颔联紧承第一句,是诗人初见塞外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自己的悲凉心情,这是“承”;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既展现了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转”;尾联表现了诗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以及对前方战事的关切,以此收束全文,表现了诗人的自豪之情,这是“合”。
梳理六 常见语言风格
分类 特点
雄浑壮阔 雄浑指雄健浑厚和气势磅礴。其特点是骨力劲健、气魄雄伟。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典例】(统编八上《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气势雄浑。
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指音调、音律等的停顿、转折。 【典例】(统编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激越轩昂;最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含蓄压抑,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典例】(统编七下《登幽州台歌》)诗歌以悲慨驰誉诗坛。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洒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典例】[统编九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以“明月”贯串,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含蓄隽永 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的诗歌不是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典例】(统编七上《夜雨寄北》)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表露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亲友的思念。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质朴自然 运用确切的词语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典例】(统编七下《游山西村》)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这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作者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放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典例】[统编八上《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中,“九万里”写出空间之辽阔,“举”写出动作之有力,大鹏乘风高飞,气势磅礴,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具有豪放之风。这里还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明自己愿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意境雄奇,富有魄力,充分显示出词人的豪放不羁。
梳理七 课标内必背古诗词曲
请同学们熟背江西中考古诗词曲默写篇目,并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注】句后标注的数字为江西中考历年来考查该处的年份。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 。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游 山 西 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 。
, 。
泊 秦 淮
杜 牧
,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
, 。
赤 壁
杜 牧
,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 家 傲
李清照
,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 , !
关 雎
《诗经·周南》
, 。
,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 。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 。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 , , 。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 。可怜白发生!
满 江 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 。2019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
,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
,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望西都,意踌躇。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 见 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
。
【技法点拨】
古诗词曲鉴赏技法透析
技法 抓标题
标题是古诗词曲内容、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理解古诗词曲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抓”:
①“抓”标题提供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2024年《新笋》;2023年《过彭泽》;2022年《江山秋色图》;2021年《小松》。
②“抓”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如2018年《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③“抓”标题暗含的情感或作品的感情基调。如2024年《咏新荷》,2014年《春光好》(天初暖)。
④“抓”标题提供的线索。
⑤“抓”标题表明的古诗词曲的题材。
⑥“抓”标题暗示的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
6种常见的标题类型如下表:
标题类型 诗歌示例 涉及内容
以地名为标题 (包括亭、台、堂、馆、楼) 《次北固山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等。 多为怀古(咏史)类,作者多借古讽今、吊古伤怀,内容涉及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人事飘零、登临览胜、即景抒情(壮志难酬、人生短暂、岁月蹉跎)等。
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龟虽寿》《关雎》《蒹葭》《卜算子·咏梅》等。 多为咏物类,或托物言志(赞美、讽喻),或单纯写景、摹写物态。
以人物为标题 《木兰诗》《贾生》《卖炭翁》等。 如果是底层人民:同情悲悯,关注民生或关切底层人民生活。如果是历史名人:怀念景仰或寄予同情,凭吊怀古。
以节日为标题 《元日》《清明》等。 往往表现节日风俗、诗人处境等内容或思家念亲、羁旅漂泊、孤苦伶仃等情感。
以季节为标题 (包括季节特征) 《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秋词》《春夜洛城闻笛》《春望》等。 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热爱、孤寂、思念、感叹时光易逝等。
以事件为标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等。 在题目中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内容。
技法 看作者
每一首古诗词曲的问世,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曲时,应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作品的主要风格等,对古诗词曲进行深入分析。
技法 析注释
古诗词曲的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技法 找意象
在古诗词曲中,意象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诗人内心情思与外在物象的统一),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常见意象见前文[必备梳理])。意象在表达古诗词曲情感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两种: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技法 明典故
典故,就是古诗词曲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事件。读懂作者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古诗词曲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典故大多会在注释中说明,以便我们答题时更好地理解)。
参考答案
必备梳理
梳理七 课标内必背古诗词曲
观 沧 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幸甚至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夜 雨 寄 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木 兰 诗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望 岳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黄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春 望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雁门太守行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关 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蒹 葭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 炭 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水调歌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满 江 红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十五从军征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河表里潼关路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相见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中考考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