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训练
第35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A
【规律总结】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
[小题·精讲精练]
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在
[例题讲坛]
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归教
例1多数学者认为,古印欧人也许经由巴尔干半
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神益。
岛,横渡连接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
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兜了大圈子来到小亚细亚的。
[小题·分层分练
然而,对于公元前3000年缺乏造船技术的古人
[一层·打基础]
类而言,横渡数公里宽的海峡,同样面临技术上
知识点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的瓶颈。而徒步翻越高山,除了需要极大的勇气
1.罗马人从整个帝国各个种族集团中招募士兵,并
和牺牲精神外,在技术上反而没有多少限制。材
料意在说明
利用他们将罗马文化带到行省。士兵学会了拉
A.古印欧人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小亚细亚
丁语,了解并服从罗马法律,采用罗马的宗教。
B.古印欧人横渡海峡面临技术难题
这主要反映了
业
C.古印欧人翻越高山技术上没有多少限制
A,罗马帝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时
D.古印欧人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B.士兵是罗马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解析】材料观点与多数学者有差异,说明了渡
C.行省是罗马帝国最好的管理模式
可
海的可能性太小,更倾向于翻越高加索山脉,故
D.罗马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性
选A项。
知识点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答案】A
2.1865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开始招募华工修建太
此
【规律总结】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
平洋铁路,数万名华工以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
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
不分昼夜苦战在最艰险的地方,最终大约有一万
线
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
人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记者把他们誉为“美国的
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真正开路先锋”。这反映出华工
例2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
A.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下
(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
B.人人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
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
C.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为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3.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万人)30U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2500
【解析】题千材料反映了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
200M
15U
…鉴曲哥地风
人口户数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
-秘台地区
1000
方长期战乱,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
500
迁,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
0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交通的发展与人口
1570年前人11
1570年人川
地域分布变化关联不大,排除C项;南方统治者
A,葡萄牙人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
实施仁政不是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排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除D项。
C.罪恶的黑奴贸易进行的必要性
【答案】A
D.西属拉美种植园经济的繁重性
69参考答案
参芳答案
小题·真题真练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训练
1.C根据材料可知,湖北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此前主
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住于黄河流域,湖北则位于
长江流域,两个地方相距较远,出现同类物品,说明史前文明存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远距离交流,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时代只是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尚未成为早期国家,A表述不符合史
第1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实,排除。材料中的“蛋壳陶杯”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而
不是商品,不能说明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排除B。凤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凰咀遗址距今约5000年至4300年,而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
小题·分层分练
6500年至4500年,时间不相符,排除D。
【一层·打基础】
2.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
1.C由材料“三星堆文化中有大量商文化的典型因素”可知,
敬,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攻,他们变革礼
三星堆文化吸取了商文化的因子,这说明当时商文化已经传
制,移风易俗,主要是为了重构统治秩序,雏护自身统治,故
播到了西南地区,并且这种传播以商文化为主体,C项正确;
选A。材抖中没有体现限制贵族特权、以德行教化民众、打
材料无法体现商文化须先于当时世界,排除A项:“青钢器
破宗法血缘关系的内容,排除BC、D。
是商文化的代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
第2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到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2,A根据材料可知,雏护周代礼制的孔子却认同齐柜公联合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诸侯共御戎狄的傲法,这说明当时戎狄对华夏构成严重成
小题·分层分练
胁,A项正确:“得到社会认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裤除B
【一层·打基础】
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不能
1.B根据材料“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
体现儒家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
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照(新开基的田地),田池布千里”
3,A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修建的驰
“唐朝曲毓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捉高了犁地的速
道、直道、运河等交通网,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度”“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教十人,商贾如
流,A项正确:“完全解决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秦朝建
织”可知,从魏晋到唐朝时期,南方农业和商业发展状况良
立后修建的驰道、直道、运河等交通网根本目的为了巩固统
好,体现了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B项正确;南宋时,
治,而非消灭六国的残余势力,排除C项:当时秦朝已经完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排除A
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项:材料未体现“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
4.A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意在考查考生解读
材料未涉及江南商业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江南商
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作为历史文物
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且具艺术品性质的“画像石”最早出现的大致历史时期为西
2.D极据材料“开元二十六年,唐朝中央改革边防军制度,由
汉,A项正确;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开始出现于秦朝,排除B
各军镇在各种征行人及客户中招葬丁壮为‘长征健儿?”可
项;“艺术形式”与历史背景无关,排除C项:理学出现于北
知,唐玄宗设置“长征健儿”,世代驻守边疆,后来成为藩镇的
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主要兵力来源,为藩镇割据奠定基础,D项正确:“长征健儿”
【二层·提考能】
的设置从长远看威胁到唐朝的中央集权,排除A项;所有赀
5,D从墓的规格来看,诺侯墓的规格有些已经超过周天子,
用由朝廷承担,增加了政府负担,但无法体现严重财政危机
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特征,这正是战国时代社会剧
的出现,排除B项;是否提供了充足兵源,材料未能体现,从
烈变动的表现之一,故D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
长远看,为割据的藩镇提供了大量兵源,而非唐朝中央政府,
看出墓葬规格各不相同,A项错误;等级制度在当时依然存
排除C项。故选D项。
在,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阶层没落,C项错误。
3.A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复试制度打击了“进士中权贵
6.C根据“战国后期,苟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
子弟”,淘汰权贵子弟中艺业尤差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僚
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可得出各学派都相应地
的文化素养,A项正确:古代贵族政治一直存在,排除B项:
融合了其它学派的一些主张,因此反映出战国时期,诸子百
材料与选官标准无关,而是强调唐代科举复试制度提升了官
家呈现出融合的趋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论战,排除A;
停的文化素养,排除C项:复试制度不是选官制度,而是考
“漫落”的说法错误,排除B;诸子百家各不相同,不存在本原
核选官制度的,排除D项。故选A项。
上的相同,排除D
4.B唐末宋初,社会动乱,佛牧、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学的正
【三层·早拔尖】
统地位,而佛教、道数思想中并不鼓励“哀發”,因此出现了材
7,C材科“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
料中所列的现象,B项正确;唐宋之际的选官制度没有发生
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变化,排除A项:域外文化在当时的彩响力较小,并不构成
反映出齐国姜尚帮助周天子平定了营丘的叛乱,加强了对这
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所列现象不属于伪善行为,排除D
一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说明分封齐候有利于巩固西周贵族的
项。故选B项
统治,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原则的改变,分封齐国是按功
【二层·提考能】
臣分封的,属于正常分封的行列,排除A:西周没有确立官僚
5.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组目录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
政治,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拉
朝时期的历史,该时期各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加强,南方经济
制,排除D。
开发加快、北朗经济恢复发展等,历史主题是社会发展与民
8,A材料所述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般商遗民,体现了结合
族交融,D项正确;“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与“三国鼎立”“东
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
晋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等不符,排除A项;“封建
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
经济的高度繁荣”出现在隋唐时期及以后,排除B项:“政权
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般
分立与藩镇割据”是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排除C项。故选D项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