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4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含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4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含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20: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4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岳阳市高二期末)人体神经受到刺激时,Na+就会从神经细胞膜一侧快速移动到另一侧,导致细胞膜两侧电势差发生变化。若将神经细胞膜视为电容为1.5×10-8 F的电容器,若某人某次受到刺激时该细胞膜两侧电势差从20 mV变为40 mV,则该过程中通过该细胞膜的电荷量为(  )
A.1.5×10-9 C B.9.0×10-10 C
C.6.0×10-10 C D.3.0×10-10 C
2.示波管的构造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B.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C.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负电
D.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3.(2025·江门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地面上空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将一带电小球从电场中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小球恰好能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虚线由A向B做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正电荷
B.小球受到的静电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2∶1
C.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大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
4.(2025·宜春市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实验装置中,极板A接地,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若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静电计张角为θ,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则(  )
A.将A极板向上移动,C变大,U变小,θ变大,E变小
B.将A极板向下移动,C变小,U变大,θ变小,E不变
C.将A极板向右移动,C变大,U变小,θ变小,E变小
D.将A极板向左移动,C变小,U变大,θ变大,E不变
5.(2025·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极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紧贴上板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该电场,而后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射出时其末速度与下板的夹角θ=30°,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做非匀变速运动
B.粒子的末速度大小为v0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D.两板间的距离为
6.(2025·哈尔滨市高二阶段练习)粒子直线加速器原理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同轴金属圆筒依次组成,序号为奇数的圆筒与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分别和交流电源相连,交流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0时,奇数圆筒比偶数圆筒电势高,此时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0)的中央有一自由电子由静止开始发射,之后在各狭缝间持续加速。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交流电源电压为U,周期为T。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忽略电子通过圆筒狭缝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各狭缝间做匀速运动
B.电子离开1金属圆筒时的速度大小为
C.第n号圆筒的长度应满足Ln=T
D.保持加速器筒长不变,若要加速比荷更小的粒子,则要调大交流电压的周期
7.(2024·北京市大兴区高一期末)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在B点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细线的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 37°=0.6,cos 37°=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负电
B.电场强度的大小E=
C.在B点细线突然断开,小球此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若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C点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3m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5·包头市高二阶段练习)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在某竖直平面内运动,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微粒(  )
A.一定带正电
B.0~3 s静电力做功为9 J
C.运动过程中动能不变
D.0~3 s内除静电力和重力外所受其他力对微粒做的功为12 J
9.(2025·红河州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两板间形成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现将一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从A板左侧靠近A板射入电场中。当粒子射入速度大小为v1时,粒子沿轨迹Ⅰ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粒子射入速度大小为v2时,粒子沿轨迹Ⅱ落到B板正中间,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1∶2
B.粒子沿轨迹Ⅰ运动时的加速度是沿轨迹Ⅱ运动时的2倍
C.粒子沿轨迹Ⅱ运动时的电势能变化量是沿轨迹Ⅰ运动时的2倍
D.粒子沿轨迹Ⅱ运动时的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比沿轨迹Ⅰ运动时的大
10.(2024·保定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加恒定电压U,A、B两板的中央有小孔O1、O2,在B板的右侧有平行于金属板的匀强电场,电场范围足够大,感光板MN垂直于电场方向放置。先后两次在小孔O1处由静止释放带正电的甲粒子和乙粒子,甲、乙两粒子的电荷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2,不计两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关于这两个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粒子在O2处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甲、乙两粒子在O2处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甲、乙两粒子打到感光板上时的动能之比为2∶1
D.甲、乙两粒子打到感光板上的位置相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11.(12分)(2025·江门市高二期中)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6.0 V。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8分)开关S改接2后,电容器进行的是   (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此过程得到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时间将   (选填“缩短”“不变”或“延长”)。I-t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将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2分)若实验中测得该电容器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Q=3.45×10-3 C,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μF(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2分)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q-t图像和UAB-t图像的大致形状,可能正确的是     (q为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UAB为A、B两板间的电势差)。
12.(12分)(2024·河南省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水平边界PQ、MN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的宽度为L。一长度也为L的绝缘轻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B,A、B两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4q、+q。现将该装置移动到边界PQ上方且使轻杆保持竖直,此时球B刚好位于边界PQ上,然后由静止释放装置。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忽略两带电小球对电场的影响,两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6分)B球刚到MN边界时的速度大小;
(2)(6分)B球运动的最低点到MN边界的距离。
13.(12分)(2025·南昌市高二阶段练习)图甲是某XCT机实物图。其产生X射线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如图乙,图中P、Q之间加速电压为U0=1.82×104 V,M、N两板之间偏转电压为U,电子从电子枪逸出后沿图中虚线OO'射入,经加速电场、偏转电场区域后,打到水平靶台的中心点C,产生X射线(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已知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荷量为e=-1.6×10-19 C,偏转极板M、N长L=20 cm,间距d=16 cm,虚线OO'距离靶台竖直高度h=30 cm,靶台水平位置可以调节,不考虑电子重力、电子间相互作用力及电子从电子枪逸出时初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求:
(1)(4分)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区域时速度的大小;
(2)(4分)若M、N两板之间电压大小U=2.184×104 V时,为使X射线击中靶台中心点C,靶台中心点C离N板右侧的水平距离;
(3)(4分)在(2)中,电子刚出偏转电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14.(18分)(2024·太原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水平向右,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A点竖直上抛,小球经M点后运动至B点。M为轨迹最高点,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抛出时动能为2 024 J,在M点动能也为2 024 J,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6分)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
(2)(12分)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最小动能Ek。
周测4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岳阳市高二期末)人体神经受到刺激时,Na+就会从神经细胞膜一侧快速移动到另一侧,导致细胞膜两侧电势差发生变化。若将神经细胞膜视为电容为1.5×10-8 F的电容器,若某人某次受到刺激时该细胞膜两侧电势差从20 mV变为40 mV,则该过程中通过该细胞膜的电荷量为(  )
A.1.5×10-9 C B.9.0×10-10 C
C.6.0×10-10 C D.3.0×10-10 C
答案 D
解析 该过程中通过该细胞膜的电荷量为Q=C(U2-U1),
解得Q=3.0×10-10 C,故选D。
2.示波管的构造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B.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C.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负电
D.极板X'应带正电,极板Y'应带正电
答案 A
解析 根据亮斑的位置,竖直方向上,向上偏转,电子受力向上,因此Y极板带正电;水平方向上,向X板偏转,电子受力指向X板,因此X板带正电,故选A。
3.(2025·江门市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地面上空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将一带电小球从电场中的A点以某一初速度射出,小球恰好能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虚线由A向B做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正电荷
B.小球受到的静电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2∶1
C.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大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
答案 C
解析 由于小球沿直线运动,则合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球受到的静电力水平向左,即小球带负电,故A错误;小球受力如图所示,则有mg=Eqtan 30°,解得=,故B错误;小球从A到B静电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加,故C正确;小球运动过程只有电势能、动能、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根据功能关系可知W电=ΔE,即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变化量,故D错误。
4.(2025·宜春市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实验装置中,极板A接地,B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若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静电计张角为θ,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则(  )
A.将A极板向上移动,C变大,U变小,θ变大,E变小
B.将A极板向下移动,C变小,U变大,θ变小,E不变
C.将A极板向右移动,C变大,U变小,θ变小,E变小
D.将A极板向左移动,C变小,U变大,θ变大,E不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容C=,可知,将A极板上、下移动时,S变小,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电容器的电荷量Q不变,根据C=,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变大,结合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E=,电压U变大,两极板间的距离不变,故电场强度变大,A、B错误;将A极板向右移动时,根据C=,可知,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电容器的电容增大,根据C=,可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变小,结合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可得E==,可知电场强度不变,当A极板向左移动时,同理可知,此时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U变大,θ变大,E不变,D正确。
5.(2025·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极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紧贴上板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该电场,而后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射出时其末速度与下板的夹角θ=30°,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做非匀变速运动
B.粒子的末速度大小为v0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D.两板间的距离为
答案 C
解析 因为在匀强电场中,静电力是恒力,因此会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粒子做匀变速运动,A错误;粒子离开电场时,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由速度关系得合速度为v==,B错误;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L=v0t,在竖直方向上vy=at,vy=v0tan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解得E=,方向竖直向下,C正确;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d=at2,解得d=L,D错误。
6.(2025·哈尔滨市高二阶段练习)粒子直线加速器原理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由多个横截面积相同的同轴金属圆筒依次组成,序号为奇数的圆筒与序号为偶数的圆筒分别和交流电源相连,交流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0时,奇数圆筒比偶数圆筒电势高,此时和偶数圆筒相连的金属圆板(序号为0)的中央有一自由电子由静止开始发射,之后在各狭缝间持续加速。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交流电源电压为U,周期为T。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忽略电子通过圆筒狭缝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各狭缝间做匀速运动
B.电子离开1金属圆筒时的速度大小为
C.第n号圆筒的长度应满足Ln=T
D.保持加速器筒长不变,若要加速比荷更小的粒子,则要调大交流电压的周期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电子在各狭缝间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电子离开圆筒1时,由动能定理得eU=mv2,所以电子离开圆筒1瞬间速度大小为v=,故B错误;电子从金属圆筒出来后要继续做加速运动,在金属圆筒中的运动时间为交流电源周期的一半,即,电子在圆筒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第n个圆筒长度为Ln=vn·==T,故C错误;由C可知,保持加速器筒长不变,若要加速比荷更小的粒子,则要调大交流电压的周期,故D正确。
7.(2024·北京市大兴区高一期末)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在B点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37°,细线的长度为l,重力加速度为g(取sin 37°=0.6,cos 37°=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带负电
B.电场强度的大小E=
C.在B点细线突然断开,小球此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若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C点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3mg
答案 C
解析 小球在B点处于静止状态,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球所受静电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可知小球带正电,根据平衡条件有
qE=mgtan θ,
解得E=,故A、B错误;
在B点细线突然断开,小球受到重力与静电力,合力一定,小球初速度为0,可知小球此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小球静止于B点,可知,B点为小球在复合场中的等效最低点,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gl-qEl=m-0,
小球在C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g=m,解得FT=1.5mg,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5·包头市高二阶段练习)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在某竖直平面内运动,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微粒(  )
A.一定带正电
B.0~3 s静电力做功为9 J
C.运动过程中动能不变
D.0~3 s内除静电力和重力外所受其他力对微粒做的功为12 J
答案 CD
解析 由于匀强电场的方向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微粒的电性,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0~3 s内电势能增加了9 J,所以静电力做功为-9 J,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电势能、重力势能都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说明沿着电场方向、重力方向上,微粒的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运动过程中微粒的动能不变,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0~3 s内微粒的电势能和重力势能增加了12 J,而动能不变,说明除静电力和重力外的其他力对微粒做的功为12 J,故D正确。
9.(2025·红河州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两板间形成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现将一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从A板左侧靠近A板射入电场中。当粒子射入速度大小为v1时,粒子沿轨迹Ⅰ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粒子射入速度大小为v2时,粒子沿轨迹Ⅱ落到B板正中间,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1∶2
B.粒子沿轨迹Ⅰ运动时的加速度是沿轨迹Ⅱ运动时的2倍
C.粒子沿轨迹Ⅱ运动时的电势能变化量是沿轨迹Ⅰ运动时的2倍
D.粒子沿轨迹Ⅱ运动时的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比沿轨迹Ⅰ运动时的大
答案 CD
解析 粒子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粒子沿两种轨迹运动时加速度相同,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根据规律,竖直方向h=at2,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有x=v0t,联立解得x=v0,所以v1∶v2=2∶1,故A、B错误;电势能的变化由静电力做功决定,静电力做功W=qU=qEd,可得W1∶W2=1∶2,故C正确;设末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tan θ===,粒子沿两种轨迹运动时夹角正切值之比为=,粒子沿轨迹Ⅱ运动时的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比沿轨迹Ⅰ运动时的大,故D正确。
10.(2024·保定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之间加恒定电压U,A、B两板的中央有小孔O1、O2,在B板的右侧有平行于金属板的匀强电场,电场范围足够大,感光板MN垂直于电场方向放置。先后两次在小孔O1处由静止释放带正电的甲粒子和乙粒子,甲、乙两粒子的电荷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2,不计两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关于这两个粒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粒子在O2处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甲、乙两粒子在O2处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甲、乙两粒子打到感光板上时的动能之比为2∶1
D.甲、乙两粒子打到感光板上的位置相同
答案 ACD
解析 在A、B间加速时,根据动能定理有qU=mv2,
解得v=∝
可知甲、乙粒子运动到O2处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故A正确,B错误;
在偏转电场中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则水平方向有x=vt,
竖直方向有y=a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解得x=2,
在竖直位移y相同的情况下,水平位移x也相同,故两粒子有相同的运动轨迹,甲、乙两粒子打到感光板上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
运动轨迹完全一样,可知整个运动过程中两个粒子有共同的起点和终点,由动能定理得
qU+qEy=Ek,
则Ek甲∶Ek乙=q甲∶q乙=2∶1,故C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11.(12分)(2025·江门市高二期中)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6.0 V。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8分)开关S改接2后,电容器进行的是   (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此过程得到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时间将   (选填“缩短”“不变”或“延长”)。I-t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将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2分)若实验中测得该电容器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Q=3.45×10-3 C,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μF(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2分)关于电容器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q-t图像和UAB-t图像的大致形状,可能正确的是     (q为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UAB为A、B两板间的电势差)。
答案 (1)放电 放出的电荷量 缩短 不变 (2)575 (3)BD
解析 (1)开关接1时,对电容器充电,接2时电容器放电。
在I-t图像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物理意义是q=It,
所以是0~0.2 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因为总电荷量不会因为电阻R而变化,则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不变,但是减小电阻,放电时间将会缩短。
(2)根据C=,且U=U电
解得C=575 μF。
(3)电源给电容器充电时,刚开始电荷量的变化率较大,后来变化率减小,放电时,电荷量变化率刚开始比较大,后来变化率减小,故A错误,B正确;根据C=,且C不变可知,q与UAB的变化情况相同,故C错误,D正确。
12.(12分)(2024·河南省高二期末)如图所示,水平边界PQ、MN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的宽度为L。一长度也为L的绝缘轻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A、B,A、B两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4q、+q。现将该装置移动到边界PQ上方且使轻杆保持竖直,此时球B刚好位于边界PQ上,然后由静止释放装置。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忽略两带电小球对电场的影响,两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6分)B球刚到MN边界时的速度大小;
(2)(6分)B球运动的最低点到MN边界的距离。
答案 (1) (2)L
解析 (1)从B球开始运动到B球刚到MN边界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2mgL+qEL=×2mv2-0
又E=
联立解得v=
(2)设B球运动的最低点到MN边界的距离为x,从B球开始运动到B球运动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有2mg(L+x)+qEL-4qEx=0-0
解得x=L。
13.(12分)(2025·南昌市高二阶段练习)图甲是某XCT机实物图。其产生X射线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如图乙,图中P、Q之间加速电压为U0=1.82×104 V,M、N两板之间偏转电压为U,电子从电子枪逸出后沿图中虚线OO'射入,经加速电场、偏转电场区域后,打到水平靶台的中心点C,产生X射线(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已知电子质量m=9.1×10-31 kg,电荷量为e=-1.6×10-19 C,偏转极板M、N长L=20 cm,间距d=16 cm,虚线OO'距离靶台竖直高度h=30 cm,靶台水平位置可以调节,不考虑电子重力、电子间相互作用力及电子从电子枪逸出时初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求:
(1)(4分)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区域时速度的大小;
(2)(4分)若M、N两板之间电压大小U=2.184×104 V时,为使X射线击中靶台中心点C,靶台中心点C离N板右侧的水平距离;
(3)(4分)在(2)中,电子刚出偏转电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0.8×108 m/s (2)30 cm (3)1.0×108 m/s
解析 (1)根据动能定理有eU0=m
解得v0=0.8×108 m/s
(2)M、N两板之间电压大小U=2.184×104 V时,根据类平抛运动规律有y=at2,L=v0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解得Δx=30 cm
(3)结合(2)中的类平抛运动规律有L=v0t,vy=at
则电子刚出偏转电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为v=
解得v=1.0×108m/s。
14.(18分)(2024·太原市高二期末)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水平向右,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A点竖直上抛,小球经M点后运动至B点。M为轨迹最高点,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球抛出时动能为2 024 J,在M点动能也为2 024 J,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6分)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
(2)(12分)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的最小动能Ek。
答案 (1)1∶3 (2)1 012 J
解析 (1)带电小球水平方向只受静电力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做竖直上抛运动,从A到M的时间与从M到B的时间相等,
x1=axt2
x1+x2=ax(2t)2
解得x1∶x2=1∶3
(2)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小球所受的静电力为qE、重力为mg,小球从A到M,由动能定理有qEx1-mgh=0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x
上升过程,水平方向:x1=axt2
竖直方向:h=gt2
整理有qE=mg
由图可知tan θ==1
解得θ=
设小球的合力大小为F合,则
F合==mg
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与合外力垂直时动能最小,Ekmin=m
又m=2 024 J
解得Ekmin=1 012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