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6 第三章 主题拓展课 等压线图的判读 课件--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6 第三章 主题拓展课 等压线图的判读 课件--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主题拓展课 等压线图的判读
【编者按】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以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为素材,属于生活实践情境。考查通过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风向和某地的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探源 教材P86“活动”1.“比较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气流差异,以及它们东部、西部的风向差异”和“活动”2.“在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大气的运动情况不同,因而天气状况各有特色。以北半球为例,议一议,气旋和反气旋东部、中心、西部的天气特点有何差异?”该题是以判读等压线图的形式对上述内容进行考查应用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 明确亚欧大陆东部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季北部多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下,寒冷干燥
综合思维 结合图示,分析出低气压控制区域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区域多晴朗天气
地理实践力 明确高低气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
【思路点拨】
第(1)题,图示等压线的递变规律→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部→吹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吹偏南风;④地位于1 005百帕等压线上→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吹偏北风。第(2)题,图示信息→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图示等压线分布→①地附近低压中心的气压值很低→为强烈的热带风暴→暴雨;经纬度和海陆分布→①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受海潮顶托,雨水难以排出→出现暴雨倾盆水难排现象。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中D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中E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F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如图中B处):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D处和F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
5.判断风向
(1)风向表示方法
(2)风向绘制
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所示:
6.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①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风力小。
②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
(3)看摩擦力大小
①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
②摩擦力随海拔变化: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故风速增大,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如下图),南半球风向逐渐向左偏转。
(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
(5)看地形因素: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例如,西北季风经过狭长的河西走廊,风力变得更加强劲,如下图所示。
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和26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C 2.A [第1题,由图1可知,甲处闭合等压线内部为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内指向外,根据图中的风向,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故该区域为南半球,所以甲处的风向可能是西南风。第2题,读图2可知,与25日相比,26日气温有所降低,应为冷锋过境所致;图1中a、b地为冷锋,a地位于冷锋锋后,25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6日为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日较差变小。]
下图为2024年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刻(  )
A.气压:上海高于呼和浩特
B.风速:乌兰巴托小于太原
C.降水概率:呼和浩特大于上海
D.风向: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相反
4.下列描述的太原市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B.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D.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3.C 4.D [第3题,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图示时刻,上海气压低于呼和浩特,A错误;乌兰巴托所在地的等压线较密集,风速大于太原,B错误;图中呼和浩特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大于上海,C正确;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都受高压中心影响,位于高压中心东南部,风向都是偏北风,D错误。第4题,太原位于冷锋锋前,即将面临冷锋过境天气,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可能是雨过天晴,气温降低,A错误;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降水天气,但不是强对流天气,B错误;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是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C错误;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正确。]
下图是某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
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
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
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6.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
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
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D 6.A [第5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正确;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可判断,①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误;根据等压线密集程度判断,③地风速略大于①地,③地位于山区,①地位于高原,由于山地摩擦力大于高原,所以③地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误;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错误。故选D。第6题,图示时刻,④地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的南下,④地将有冷锋过境,当地风速将加大,气温会降低,天气转阴。故选A。]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1~2题。
主题拓展专练(三) 等压线图的判读
1.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  )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 D.寒带气旋
2.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团性质


1.A 2.D [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L代表气压中心,且该气压中心所处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为低压中心,说明是气旋。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分别位于冷锋两侧,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乙位于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读某年11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压较低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低 D.气流上升
4.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3.B 4.A [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为
1 025 hPa,乙地气压为1 027.5 hPa,A错误;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正确;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错误;乙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再根据其等压线分布特征,利用地转偏向力原理可以判断甲地此时的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
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A 6.D [第5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6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
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 002.5~1 005 hPa或1 007.5~1 010 hPa。与图中丁地数值可能相等。]
下图为某年5月12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7~8 题。
7.图中(  )
A.甲地受冷气团控制 B.乙地气流辐合上升
C.丙地盛行风为偏东风 D.丁地气压为1 000 hPa
8.当日(  )
A.北京大风扬沙,不宜进行室外锻炼
B.济南持续降温,出行应防雪天路滑
C.福州阴雨天气,出行需要携带雨具
D.黄海风大浪高,作业船只应当返港


7.C 8.C [第7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图示时刻不会受冷气团控制,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根据图中等压线形态和数值判断,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北指向西南,风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偏东风,C正确;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该等压线图中的等压距为2.5 hPa,由此推断,丁地气压最可能为1 000~1 002.5 hPa,D错误。
第8题,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的等压线比较稀疏,因此出现大风扬沙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图中显示,济南位于高压脊附近,风力不大,天气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因此济南持续降温的可能性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福州位于准静止锋附近,福州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大,因此出行需要携带雨具,C正确;图中显示,黄海附近的等压线稀疏,风力不大,因此黄海出现风大浪高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
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9~11题。
9.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10.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1.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9.D 10.B 11.C [第9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分析,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形成的原因是热力因素,即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D正确。第10题,图中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位于南极点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压状况以南极点为中心呈闭合环状分布,与纬度关系密切,B正确。第11题,罗斯海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选项中其他地区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选C。]
二、综合题
12.(18分)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夏”或“冬”)季,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描述我国南方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6分)

亚洲高压势力强。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
(2)分析②地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4分)
(3)说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最小的地点,并分别分析原因。(8分)
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风力最大的是①地。原因:①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小的是②地。原因: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区域等压线图判断,②地出现高气压中心。根据海陆轮廓判断,②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第(2)题,②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形成过程: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即亚洲高压。第(3)题,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因此②地风力最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