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或教具演示,描述地球自转的特点。
2.结合地球自转特点,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3.结合太阳光照图,能判断晨昏线并描述晨昏线的特点。
4.结合实例,理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并能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地球自转
1.定义:地球自西向东绕____在不停地旋转。
2.方向
地轴
(1)侧视:自__向__(如图A)。
(2)俯视
西
东
3.周期
旋转角度 时间 意义
太阳日 _________ _______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_____ ___________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360°59′
24时0分
360°
23时56分4秒
画一画 请用箭头在下列两幅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提示]
4.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________。
(2)线速度: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____。
15°/时
递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①成因
②昼夜半球
下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______,乙所在半球为______。
③昼夜界线:AB线为______。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____。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________(又称“生物钟”)。
自转
昼夜节律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____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__侧偏转;赤道上__发生偏转。
偏转
右
左
不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
×
×
×
[提示] (1)×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美
丽星空充满诱惑。图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
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
视运动轨迹。
地球自转的特征
问题1 (区域认知)图中恒星的视运动轨迹为什么以北极星为中心?
[提示]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观察时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
问题2 (综合思维)图中恒星的视运动轨迹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地球的自转。
问题3 (地理实践力)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为什么?
[提示]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看北极星为中心的星体视运动,相当于从南极上空看宇宙空间,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星空天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因此,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局部图东经法 极点局部图西经法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时。
(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①极点的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两点,若海拔相同,则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3)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具体影响及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3.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自转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所示地点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如上图所示地点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4)科研应用
从地球自转线速度考虑,航天发射基地多选择在纬度较低、地势较高的地区。因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获得较大的发射初速度,有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能源。
1.读图,回答(1)~(3)题。
a b
c d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①②③④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24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
√
√
(1)A (2)A (3)D [第(1)题,a图和b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位置可知,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图正确,b图错误。c、d为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南极点为中心,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d两图错误。第(2)题,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自转线速度最大。第(3)题,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是23时56分4秒,即3月22日20时56分4秒。]
现在有一些智能手机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各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若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下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图。
昼夜交替现象
问题1 (综合思维)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其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出现白昼现象,背向太阳的一面出现黑夜现象。
问题2 (综合思维)观察图示,说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并判断图示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提示]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图示晨昏线是晨线。
问题3 (地理实践力)观察手机地图上显示的晨昏线,你会发现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
[提示] 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方法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东侧)的昼夜分界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赤道上地方时为18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方法 晨线 昏线
生活经验法 位于晨线上的地方正值日出 位于昏线上的地方正值日落
图示法
4.晨昏线的主要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晨昏线,反过来,也可根据晨昏线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而确定所属半球。如上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代表北半球;反之,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代表南半球。
(2)确定地方时
利用晨昏线上的特殊点可判断地方时。
2.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2)题,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在水的冲积及三角洲地质的影响下正在向南漂移,现今被崇明岛划分成的北支河槽日渐丧失泄潮功能,日益淤浅,渐趋衰亡。如今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可能与历史上镇江的“瓜洲”“泊洲”一样,与北岸陆地相连,现今的崇明岛偏南的长兴、横沙等年轻小岛也可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河口沙坝。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问题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长江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冲刷严重,北岸淤积明显。
问题2 (综合思维)如果在北半球的河流上新设港口,应该优先考虑河流的哪岸?为什么?
[提示] 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河水较深,适宜建设港口。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受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左右手”演示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
3.一艘满载木材的船只在我国某江面上航行时发生事故,船在下图中甲处沉没,木材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打捞点,获得木材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适合建港口
B.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加大
C.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
D.④处泥沙淤积明显
√
√
(1)D (2)C [第(1)题,船在甲处沉没,木材顺流而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右岸流速快,顺右岸而下的木材多;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④处为河流右岸,因此打捞获得木材最多,故D正确。第(2)题,侵蚀岸水深岸陡,适合建港,依据河流流向可知,①处为堆积岸,因此②和①的距离逐渐减小,不适合建港口;④处为侵蚀岸,③和④的距离逐渐加大。]
必备知识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是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
3.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4.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课堂小节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自转特征
(生活中的地理)国庆节放假7天,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游玩,并准备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据此完成1~2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恒星日 D.一个太阳日
√
2.火车行进时,所经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
1.D 2.C [第1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24小时,指的是一个太阳日。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南昌到北京是向高纬度方向行进,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越来越慢。]
题组2 昼夜交替现象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的交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
√
3.C 4.A [第3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知,拨动地球仪可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第4题,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P点位于晨线上。]
题组3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在傅科摆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据此完成5~6题。
5.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该摆沿90°W和90°E线摆动(右图),3个小时以后该摆的摆动方向是( )
A.沿45°E~135°W摆动
B.沿45°W~135°E摆动
C.沿90°E~90°W摆动
D.沿0°E~180°经线摆动
√
6.下图中河道由于受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况是( )
A B C D
√
5.A 6.D [第5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傅科摆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初始时该摆沿90°W和90°E摆动,3个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了45°,傅科摆应向西移动45°,则摆动方向应为沿45°E~135°W摆动,A正确。第6题,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左岸为堆积岸,右岸为侵蚀岸;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右岸为堆积岸,左岸为侵蚀岸。据此分析,A图两侧均堆积,错误。B图北半球应该右岸侵蚀,该图右岸堆积,错误。C图南半球左岸应为侵蚀岸,该图左岸堆积,错误。D图符合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正确。]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4活动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
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
为360°59′)的,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
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右图所示: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此时地球已自转360°。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地球自转360°59′。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2.
名称 地球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24时0分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教材P5活动
1.
纬度 0° 30° 45° 60° 90°
线速度/(千米/时) 1 667 1 444 1 179 834 0
2.标注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的上升,线速度将会变大。
3.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导致其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运动、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人类发射人造卫星等。
教材P6活动
1.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一半,并随着地球仪的转动(代表地球自转)而产生。约5秒钟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1.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课时分层作业(一)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
C [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呈正相关,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A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
A.7个 B.5个
C.3个 D.1个
√
√
3.A 4.B [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第4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点相同。]
比较下面各图(甲、乙、丙三图中,斜线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5~6题。
5.下列对各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弧AC为晨线
B.乙图中的弧AO为昏线
C.丙图中的AB为昏线
D.丙图中的CD为晨线
6.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 )
A.360° B.180°
C.90° D.间隔不固定
√
√
5.A 6.B [第5题,甲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弧AC为晨线,弧BC为昏线。第6题,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间隔为180°。]
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8.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
√
7.A 8.D [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AB是晨线,D点位于晨线上,将进入白昼,同理E点也将迎来日出,C在夜半球中央经线东侧,是下半夜。第8题,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下图为某排水口的旋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排水口位于北半球
B.该排水口位于南半球
C.该排水口水流顺时针辐合
D.该排水口水流逆时针辐散
10.导致图中水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力主要是( )
A.空气压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作用
√
√
9.A 10.B [第9题,由图可知,水流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向右发生偏转,所以该排水口位于北半球。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第10题,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与原始流动方向的不同,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1.(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填“北”或“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比较A、B、C、D四地的角速度: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比较A、B、C、D四地的线速度:__________,反映的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分)
北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A地球
表面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
D>C>B>A
地球表面自转的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
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但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方向不同。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中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A应为北极点。第(2)(3)题,地球表面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地方均相同,大约为15°/时;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太阳同步卫星飞越极地地区,轨道面与日地连线始终保持固定的夹角。我国发射的三颗“风云系列”太阳同步卫星(下图),实现了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上午星、下午星和晨昏星”全天候监测愿景,兼有太阳观测功能。据此完成12~13题。
12.每颗太阳同步卫星两次经过同一地点上空历时( )
A.8小时
B.12小时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13.图中甲、乙、丙三颗太阳同步卫星中( )
①甲是上午星 ②乙是下午星 ③丙是晨昏星 ④甲是下午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
12.D 13.B [第12题,依据材料信息“太阳同步卫星飞越极地地区,轨道面与日地连线始终保持固定的夹角”可知,太阳同步卫星总是在相同的时间经过同一位置。因此,每颗太阳同步卫星两次经过同一地点上空的时间与一个太阳日相同,即24小时,D正确。第13题,太阳同步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取向一致,因此,每当卫星经过同一地点上空时,总能保持相同的日照条件。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以北极点为中心,故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要“兼有太阳观测功能”,甲、乙、丙三颗太阳同步卫星要保证在昼半球上空出现,故结合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确定甲是下午星,乙是上午星,丙是晨昏星,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B。]
14.(6分)为了研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山东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决定观察河流水的运动,他们选择了一条河流(如下图,该河流上游流经一金矿矿床)。根据对河流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中沙岛最终会与___(填“南”或“北”)岸相连接。(2分)
(2)当地居民在河沙中淘金,提高了经济收入。请问居民应在哪一岸淘金?如果要建一港口应在哪一岸呢?(4分)
北
北岸淘金;南岸建港口。
[解析] 第(1)题,河流左(或北)岸泥沙淤积,小岛最终会与淤积的一岸相连。第(2)题,北岸泥沙淤积,可在此岸沙中淘金;河流南岸被侵蚀,海岸较陡,水流较深,可建港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