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5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系统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5 第三章 第三节 天气系统 讲义--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7:57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天气系统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________。根据不同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______,B所示为______。
(2)锋面:冷暖气团的______叫作锋面。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字母__所示。
(4)锋:__________的统称。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______主动向______移动的锋 ______主动向______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____,或遇____阻挡,锋面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 过境时 ______、大风天气 云层加厚,多形成______降水 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____和湿度骤降,____升高,天气转好 ____上升,____下降,天气转晴
[特别提醒] 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但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发生近距离往返摆动。
 所有的锋面是否均能形成锋面雨?为什么?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与高气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______中心 ______中心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空气流 向中心____,北半球呈______方向,南半球相反 向四周____,北半球呈______方向,南半球相反
天气现象 多____天气 多____天气
3.锋面气旋: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中锋面形成在等压线____比较显著的地方。
 (1)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存在方向差异(顺时针、逆时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锋面活动一定会带来降水。 (  )
(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
(  )
(3)北半球高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 (  )
(4)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冷锋,西侧为暖锋。 (  )
锋面系统与天气
材料一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材料二 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一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材料二中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甲图还是乙图?
问题2 (综合思维)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天气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1.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锋面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天气特征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我国四大准静止锋
3.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造成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的现象。
时间 夏季风位置 具体表现
5月 到达南部沿海 冬季风减弱后退,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 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
7月上旬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7—8月 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9月 南撤 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 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雨季消失
(2)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夏季风强或副高位置偏北的年份:北方较早进入雨季,锋面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长,易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②夏季风弱或副高位置偏南的年份: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易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箭头指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1.下图是某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 D.炎热多雨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4日20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受其影响,苏浙沪多地风雨交加。
问题1 (综合思维)台风是迅猛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问题2 (综合思维)台风“梅花”的登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台风“梅花”登陆浙江时,上海主要吹什么风?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 流向中心 逆时针 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锋面气旋的判读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度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第二步,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第三步,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第四步,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广。
利用“左右手定则”记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2.下图为气旋和反气旋图。读图,完成(1)~(3)题。
(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四幅图,与丙图特征对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雨、雪天气;如果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带来较大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2.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徘徊,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4.在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气流向中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 5.在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气流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 6.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形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题组1 锋与天气
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某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先后影响武汉和南昌。下表是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武汉和南昌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5日 6日 7日
武汉 雨,6~9 ℃ 晴,3~10 ℃ 晴,3~11 ℃
南昌 晴,10~18 ℃ 晴,10~18 ℃ 雨,7~10 ℃
1.该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该天气系统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的日期是(  )
A.仅5日 B.仅6日
C.5—6日 D.5—7日
3.7日南昌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风力大 B.气压低
C.云量多 D.湿度小
题组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生活中的地理)读2024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5题。
4.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5.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读世界某区域6月1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甲地的气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011 hPa>甲>1 008 hPa
B.1 005 hPa<甲<1 008 hPa
C.1 002 hPa<甲<1 005 hPa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7.图中最可能出现(持续性)阴雨绵绵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82~83活动
1.(1)如下表所示:
项目 时段 冷锋 暖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3)在锋面中,由于暖气团暖而轻,在锋面的上方;冷气团冷而重,在锋面的下方。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常常会形成在锋面附近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增加的逆温现象。
2.(1)冷锋。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2)目前,气温较高,气压低,天气晴朗;次日14时左右,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此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冷锋过境前后,气温下降,对老人和婴幼儿不利,易患感冒。气压变化大,易造成脑部损伤。因此,呼吸科、小儿科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室就诊人数会明显上升。
教材P86~87活动
1.
在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是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在北半球,分别是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都是上升,反气旋都是下沉。
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顺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反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2.以北半球为例:
东部 中心 西部
气旋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反气旋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3.(1)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2)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气压,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位于其东部,吹西北季风;江南地区位于其南部,吹东北季风。
4.(1)绘图略(根据槽线和脊线的概念在图中找出并绘制)。
(2)冷锋、暖锋、高气压(反气旋)、低气压(气旋)。
(3)甲区域出现阴天、雨雪、强风等天气,从图3-42中可看出甲区域处于冷锋过境时。
乙区域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从图3-42中可看出乙区域处于暖锋过境时。
丙区域天气晴朗,从图3-42中可看出丙区域位于高压脊处。
丁区域出现连续性降水,从图3-42中可看出丁区域位于低压槽处,受暖锋控制。
1 / 15第三节 天气系统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不同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作锋面。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4)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 过境时 雨、雪、大风天气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特别提醒] 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但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发生近距离往返摆动。
 所有的锋面是否均能形成锋面雨?为什么?
[提示] 否。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气团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就不会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与高气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 高气压中心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空气流 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相反 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相反
天气现象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中锋面形成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
 (1)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存在方向差异(顺时针、逆时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地转偏向力。
(2)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
[提示] 台风的形成除了要具备水温较高的海域条件之外,还必须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高,但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台风。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锋面活动一定会带来降水。 (  )
(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
(  )
(3)北半球高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 (  )
(4)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冷锋,西侧为暖锋。 (  )
[提示] (1)× 锋面活动能否产生降水,主要取决于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果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形成降水。
(2)×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梅雨天气。是夏季锋面雨带北移到长江流域,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造成的。
(3)× 北半球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其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
(4)×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
锋面系统与天气
材料一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材料二 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一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材料二中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甲图还是乙图?
[提示] 冷锋过境。甲图。
问题2 (综合思维)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天气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提示] “是日,日无晶光……铁甲如冰”描写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次日彤云压阵……降下一天大雪”描写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那雪降了一夜……约已没过马膝”,从叙述来看,降雪过程已经停止,由此推断此时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1.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锋面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天气特征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我国四大准静止锋
3.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1)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造成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的现象。
时间 夏季风位置 具体表现
5月 到达南部沿海 冬季风减弱后退,夏季风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 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成“梅雨”天气
7月上旬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雨带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7—8月 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9月 南撤 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 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雨季消失
(2)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夏季风强或副高位置偏北的年份:北方较早进入雨季,锋面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长,易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②夏季风弱或副高位置偏南的年份: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易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箭头指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1.下图是某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 D.炎热多雨
(1)D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短时间内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明显受冷锋影响。第(2)题,冷锋多发生在冬季,此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低温少雨。]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2022年第12号台风“梅花”于9月14日20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受其影响,苏浙沪多地风雨交加。
问题1 (综合思维)台风是迅猛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提示] 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问题2 (综合思维)台风“梅花”的登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伏旱天气。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台风“梅花”登陆浙江时,上海主要吹什么风?
[提示] 以东北风为主。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南半球 顺时针 流向中心 逆时针 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锋面气旋的判读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度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第二步,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第三步,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第四步,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广。
利用“左右手定则”记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2.下图为气旋和反气旋图。读图,完成(1)~(3)题。
(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四幅图,与丙图特征对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D (2)A (3)D [第(1)题,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丁符合。第(2)题,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是受北半球的反气旋控制形成的,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甲符合。第(3)题,丙为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过境时气压升高,②④符合。]
1.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雨、雪天气;如果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带来较大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2.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徘徊,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4.在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气流向中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 5.在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气流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 6.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形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题组1 锋与天气
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某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先后影响武汉和南昌。下表是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武汉和南昌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3题。
城市 5日 6日 7日
武汉 雨,6~9 ℃ 晴,3~10 ℃ 晴,3~11 ℃
南昌 晴,10~18 ℃ 晴,10~18 ℃ 雨,7~10 ℃
1.该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该天气系统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的日期是(  )
A.仅5日 B.仅6日
C.5—6日 D.5—7日
3.7日南昌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A.风力大 B.气压低
C.云量多 D.湿度小
1.A 2.C 3.C [第1题,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南昌由晴转雨,气温下降,且该天气系统的运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说明该天气系统是冷锋。第2题,根据冷锋雨区位于锋后可知,5日武汉降水,武汉位于冷锋后,此时冷锋位于武汉与南昌之间;7日南昌降水,此时南昌位于冷锋后,由此可以推测出在南昌转雨之前,冷锋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其日期是5—6日。第3题,7日南昌为阴雨天气,云量多,大气逆辐射作用明显,保温作用强,故其日温差较小。]
题组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生活中的地理)读2024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5题。
4.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5.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4.C 5.B [第4题,图示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第5题,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读世界某区域6月1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甲地的气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011 hPa>甲>1 008 hPa
B.1 005 hPa<甲<1 008 hPa
C.1 002 hPa<甲<1 005 hPa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7.图中最可能出现(持续性)阴雨绵绵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B 7.A [第6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处于1 005 hPa和1 008 hPa等值线之间,气压数值应大于1 005 hPa,小于1 008 hPa。因此B正确,A、C、D错误。第7题,①地位于准静止锋附近,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可能性最大,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低压中心附近,降水量较大,B错误;③地位于暖锋锋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但出现持续性降水的可能性比①地小,C错误;④地位于高压脊处,天气晴朗,D错误。]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82~83活动
1.(1)如下表所示:
项目 时段 冷锋 暖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3)在锋面中,由于暖气团暖而轻,在锋面的上方;冷气团冷而重,在锋面的下方。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常常会形成在锋面附近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增加的逆温现象。
2.(1)冷锋。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2)目前,气温较高,气压低,天气晴朗;次日14时左右,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此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冷锋过境前后,气温下降,对老人和婴幼儿不利,易患感冒。气压变化大,易造成脑部损伤。因此,呼吸科、小儿科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室就诊人数会明显上升。
教材P86~87活动
1.
在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是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在北半球,分别是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都是上升,反气旋都是下沉。
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顺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反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2.以北半球为例:
东部 中心 西部
气旋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反气旋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3.(1)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2)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气压,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位于其东部,吹西北季风;江南地区位于其南部,吹东北季风。
4.(1)绘图略(根据槽线和脊线的概念在图中找出并绘制)。
(2)冷锋、暖锋、高气压(反气旋)、低气压(气旋)。
(3)甲区域出现阴天、雨雪、强风等天气,从图3-42中可看出甲区域处于冷锋过境时。
乙区域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从图3-42中可看出乙区域处于暖锋过境时。
丙区域天气晴朗,从图3-42中可看出丙区域位于高压脊处。
丁区域出现连续性降水,从图3-42中可看出丁区域位于低压槽处,受暖锋控制。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天气系统
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的是(  )
A        B
C        D
A [A选项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气团遇到暖气团后被迫后退,表示暖锋;B、C选项中冷气团在暖气团之上,云系在锋面之下,不符合锋面基本特征;D选项中暖气团和冷气团方向相同,两者很难交汇,不符合锋面基本特征。]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该图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
A.气团系统 B.锋面系统
C.高压系统 D.低压系统
3.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高温天气 B.晴朗天气
C.阴雨天气 D.大气稳定
2.B 3.C [第2题,图示天气系统中,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暖气团沿交界面上升,应为锋面系统。图中气流运动特征与气团系统、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不同。第3题,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冷气团与暖气团交汇,暖气团沿锋面上升,暖气团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多阴雨天气;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强烈,大气并不稳定;根据图中位于锋面之下的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推知,该锋面为冷锋,冷气团推进,往往出现降温天气,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性小。]
如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读图,完成4~6题。
4.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描写天气的诗句与影响该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6.下列各图与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A 5.A 6.D [第4题,根据图中天气符号和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的位置相符。第5题,A项描写的是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B、C、D三项描写的均为暖锋过境形成的降雨天气。第6题,周一该城市处于冷锋过境时,到周三处于冷锋后,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7~8题。
7.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8.有关该地区5日—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
B.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
D.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
7.B 8.D [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从5日—9日,最低气温明显降低;最高气温8日、9日较5日明显降低,而7日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故判断可能为冷锋影响。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6、7日冷锋过境,8、9日天气转晴,9日温度回升,故D项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锋面气旋云系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甲处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0.此时,乙处(  )
A.暖气团主动抬升,阴雨连绵
B.冷气团主动抬升,狂风暴雨
C.暖气团被迫抬升,狂风暴雨
D.冷气团被迫抬升,风沙肆虐
9.A 10.C [第9题,甲处东侧为气旋中心的位置,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方,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斜交,甲处风向应为西北风。第10题,根据锋面气旋结构可知,乙处大致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结构中偏左侧低压槽附近,其锋面应为冷锋,冷锋大致向东南方向移动,冷气团向暖气团底部插入,乙处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短时间内大量凝结,易出现狂风暴雨天气,A错误,C正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的下部,被抬升的是暖气团,B、D错误。]
(易错题)每年二、三月份,我国华南地区一些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会出现“冒水”的现象,称为“回南天”。“回南天”一般是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所致。下表示意广州某年3月部分天气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
日期 天气状况 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
10日 小雨 12.3 34~89
11日 小雨 14.6 80~90
12日 小雨 16.9 82~90
13日 晴天 23.5 85~95
14日 阴天 17 59~87
15日 阴天 14.7 47~64
11.下列日期中,最有可能出现“回南天”天气现象的是(  )
A.10日  B.13日  C.14日  D.15日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州13日夜晚大气逆辐射最强
B.10日至13日广州有冷锋过境
C.10日至13日广州有暖锋过境
D.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
11.B 12.C [本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正确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第1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回南天”是指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暖湿气流遇到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后,产生水珠的现象。10日、13日、14日和15日这四天中,13日气温升高较多、湿度较前一天增大,所以最可能出现“回南天”天气现象。故选B。第1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3日是晴天,与其他日期相比,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错误;10~13日广州气温逐渐升高,可能有暖锋过境,B错误、C正确;根据表格中相关数据可知,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之间总体上不存在负相关,D错误。]
13.(10分)下图是某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6分)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4分)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图示判断此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系统,然后从气温、降水、气压等方面描述天气变化。第(2)题,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向、风力等。①②两地均位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故均为晴天。结合等压线判读可知,两地在等压线数值及疏密上有差异,故气压、风力不同。同时①地纬度高,更接近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
[答案] (1)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