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
2023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九)20:00,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远在沙特利雅得(东三区)的小奥要赴杭现场观看开幕式,他的飞机(飞行时间约14小时)起飞时间可能在( )
A.9月23日2点左右 B.9月23日1点左右
C.9月23日0点左右 D.9月23日3点左右
2. 此后再过几个小时,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
A.10个小时 B.11个小时 C.12个小时 D.13个小时
3. 此日过后一周,浙江某地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在温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称为潜热。当水汽在空中受冷而凝结(华)时,会把这都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如果在下垫面(地面、海表画等)上发生凝结(凝华)时,会把潜热释放出来,提高下垫面的温度,这种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通过水汽相变引起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潜热输送。“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和热传导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热量的传递方式都是潜热输送
B.“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也随之降低
C.“风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升高
D.“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身体潮湿时散失体热速度是干燥时的25倍,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C.初到重庆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天津市(图3)是我国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研究发现,天津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强度影响较大,但其冬季海陆风较弱。据此完成11~13题。
图3
6.天津市主城区冬季海陆风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A.渤海暖流增强 B.冬季风强劲 C.城市暖气供应 D.渤海湾结冰
7.海陆风使天津市主城区昼夜温差( )
A.变小 B.增大 C.先大后小 D.先小后大
8.判断图中研究区域在海陆风日吹海风的时间段( )
①城市西部风力较大 ②城市东部风力较大 ③城市热岛强度变小 ④城市热岛强度变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宗堡(如下图)是西藏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所谓“宗”藏语本意为堡寨、堡垒。过去,宗堡往往修筑在耸立的孤山(指挺立于河滩上的孤立山丘)之上,被人们称为“安全岛”。因年久失修,很多宗堡损坏严重,为保护宗堡建筑,当地政府实施了修复工程。近年来,宗堡的宗教、行政等诸多传统功能已经消失,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更为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宗堡大多修建在河滩耸立孤山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小 B.风景优美 C.利于军事防卫 D.保障生活用水
10.宗堡的现代社会价值包括( )
①历史文化价值②旅游价值③科学价值④宗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
A.10月 B.7月 C.5月 D.1月
12.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潮汐通过的速度 B.减弱海水对河水的顶托
C.尽量保持桥墩的稳定性 D.防止桥底的泥沙淤积
13.与把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相比,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的最大缺点是( )
A.泥质海滩,不便于马车通行 B.海水较浅,不利于船只停泊
C.地面积水,不利于货物堆放 D.无遮挡物,不便于躲避台风
我国滨海盐碱地面积广,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是缓解我国耕地资源锐减,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台田-浅池”(挖土成池,筑土为台)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其创新性地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下图为“台田-浅池”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受气候影响,华北滨海盐碱土春、夏、秋、冬四季水盐运动变化过程是( )
A.盐分稳定一淋盐一积盐一积盐 B.积盐一淋盐一盐分稳定一积盐
C.淋盐一积盐一积盐一盐分稳定 D.积盐一淋盐一积盐一盐分稳定
15.修筑台田,提高地表高度,可以相对( )
A.减少水分蒸发 B.提高土壤肥力 C.降低地下水位 D.加速盐分下移
16.该地海冰覆盖台田并产生明显脱盐效果的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区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规模、高等级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对周边或者更大范围区域发展产生带动作用,这些区域被称为腹地。区域城市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集聚阴影”效应部分地区出现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象。左图示意京津冀都市“集聚阴影区”空间分布,右图示意北京市及周边区域地形。
(1)在京津冀范围内,说出北京市经济腹地的范围。
(2)概括北京和天津对京津冀都市群的辐射作用。
(3)说出北京的一个核心阴影区的地名,描述京津冀都市核心圈内核心阴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4)分析核心城市周边出现多片“核心阴影区”的可能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源于天山西部,注入巴尔喀什湖,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河口三角洲内存在大片的沼泽湿地,汉河丰富。雅马渡以上为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极为丰富。雅马渡至卡普恰盖为中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伊犁河上建有卡普恰盖水库(以灌溉和发电为主),长180km,宽22km,总面积1847km2,最大水深45米。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水在伊犁河三角洲的非生产性消耗,当地采用了机械化清淤、水力冲沙等措施,加深伊犁河三角洲所有汉河的河床,当年湖泊水位有所上升。下图为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周边示意图。
(1)分析伊犁河伊宁市河段年均径流量大的原因。
(2)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湖区盐度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3)说出伊犁河流经卡普恰盖水库后水文特征的变化。
(4)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上升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奈瓦沙湖畔(如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场鳞次栉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1)详解肯尼亚许多玫瑰农场集聚奈瓦沙湖畔的主要原因。
(2)指出肯尼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并详解其成因。
(3)详解每年6-9月是肯尼亚玫瑰销售淡季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奈瓦沙湖畔继续扩大玫瑰种植规模,你是否赞成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
1. C
2. C
3. A
【详解】
1. 依据题意,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的时间为东八区9月23日20:00,沙特利雅得(东三区)比东八区时间晚5小时,小奥要赴杭现场观看开幕式,他的飞机飞行时间约14小时,则飞机的起飞时间最少不能晚于:9月23日20:00-5-14=9月23日1点,据此可排除AD两项;考虑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适当提前,C正确,B错。故选C。
2. 依据题意,北京时间(东8区)为23日20:00,此时,可以认为 东12区为24日0:00,西12区为23日0:00,故此后约再过12个小时,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C正确,ABD错。故选C。
3. 依据题意,此日农历八月初九,一周后,为农历八月十六,对应满月,傍晚(日落时)由东方地平面升起,A正确,BCD错。故选A。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答案】4.D 5.C
【解析】4. 根据材料,“水寒效应”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与“温室效应”热量的传递方式并不一样,A错误。“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B错误。“风寒效应”气温不一定升高,C错误。“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D正确。故选D。
5.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错误。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D错误。初到重庆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C正确。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B错误。故选C。水寒效应:当淋湿、落水、或大量流汗时造成衣服潮湿的情况下,水不仅会把衣服上的暖空气层排挤掉使其失去保温作用,保温层被破坏后,热传导作用会更快地从人体上吸收很多热量。 同时,水汽的蒸发作用会带走更多的热量,因此人会感觉到比实际要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水寒效应。 据测算,当身体潮湿时,身体所散失体热的速度是身体干燥时的25倍。 这在酷热的夏天是最有效率的降低体温的方式,但是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下,却是造成失温情况的最大助力。
【答案】
6.D
7.A
8.C
【详解】
6.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而冬季渤海湾结冰,海洋温度也较低,海陆温差小,因此海陆风较弱,D正确。如果渤海暖流增强,会增大冬季海陆温差,导致海陆风加强,A错误。冬季风属于背景风,为大尺度大气环流,虽然其强弱也会影响局地风强弱,但这里的海陆风强弱主要考虑海陆温差大小,冬季风强劲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错误。与城市暖气供应关系不大,C错误。
7.白天海风凉爽湿润,起到降温作用;夜晚陆风温热干燥,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气温日较差减小。故选A。
8.在城市东部,海风与由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叠加,使城市东部风力加强;在城市西部,由郊区吹向城市的风抑制了海风的西移,使城市西部风力减弱,①错误,②正确。由渤海吹向陆地的海风影响天津市中心,使其气温降低,削弱了城市热岛效应,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答案】9.C 10.A
【解析】9.有材料可知:宗堡往往修筑在耸立的孤山(指挺立于河滩上的孤立山丘)之上,被人们称为“安全岛”,一般孤山地势陡峻,且视野开阔,利于军事防卫,C正确。山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A错误;风景优美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挺立于河滩上的孤立山丘,取水较为困难,D错误。故选C。
10.有材料可知:宗堡是西藏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①正确;依托宗堡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可以开展旅游观光,②正确;宗堡的科学价值、宗教价值较低,故选A。
【点睛】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答案】
11.D;
12.C;
13.B
【分析】
11.
由材料“首先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可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佳时间应在枯水期,利于平整河床底部和沉入条木,福建东南沿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是枯水期,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1月,D正确。5月开始进入雨季,降水较多;7月份处于雨季,降水较多,水位高;10月处于雨季,降水较多,水位高且该时段还有台风影响,不利于“睡木沉基”。ABC错误。故选D。
12.
由设问可知,船形桥墩设置在水流急处,主要原因与水流急有关。由图示可知,船形桥墩呈尖头半弧型,可以减少与流水前行方向直接的接触,从而有效削减流水对桥墩的冲击,以保持桥墩的稳定性,C正确。在水流急处采用桥墩会阻碍水流,不能提高潮汐通过的速度,A错误。采用船形桥墩未能有效减少海水对河水的顶托作用,B错误。水流急处泥沙难以淤积,泥沙较少,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13.
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不如两岸陆地更便于马车通行,A错误;由于桥面延伸到河中,相比岸边,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而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的码头,海水较浅,不利于船只停泊,B正确。海岸码头面积大,地域宽阔,更利于货物堆放,C错误。海岸码头更便于躲避台风,D错误。故选B。
【答案】
14.D
15.C
16.A
【详解】
14.华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土壤解冻后,地表蒸发加强,土壤深层的盐分会随着水分上升至地表,形成积盐的过程;夏季降雨较多,雨水能够对地表盐分进行淋洗,并将部分盐分带入土壤深层,这是一个淋盐的过程;秋季降水减少,晴天多,蒸发较旺盛,土壤略有积盐;冬季降水少且气温低,蒸发非常微弱,土壤水盐运动几乎停止,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ABC错误。
15.台田的修筑通过挖土成池、筑土为台的方式,提高了地表的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地表水的积聚,从而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有利于抑制盐碱化过程,C正确;修筑台田时提高地表高度并不能减少水分蒸发,A错误;土壤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地表高度不能提高土壤肥力,B错误;盐分主要靠地表水下渗过程中淋洗,提高地表高度无法加速盐分下移,D错误。
16.冬季海水结冰,将海冰覆盖在台田上,有利于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减少了盐分随水分蒸发而向土壤表层的积累;海冰含盐量低,春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时,融化的水可以渗透到土壤中,起到淋洗作用,有助于降低土壤表层的盐分浓度。因此该地海冰覆盖台田并产生明显脱盐效果的季节应是春季。A正确,BCD错误。
【知识归纳】海冰覆盖台田在春季通过减少水分蒸发、隔离盐分上升、促进盐分淋洗、保持土壤湿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等方式,对台田盐渍土壤的脱盐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7.【答案】(1)北京(天津、石家庄)主城区以外的北京(天津)各区、河北省等。
(2)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更加便捷,中心地区的居住、生产和服务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3)平谷(通州);空间分布不均,相对分散;核心阴影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的东部和西南部。
(4)“核心阴影区”位于核心城市边缘或与周边城市的过渡地带,受行政因素(划分)影响,交通(区位)条件较差(或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基础设施差);受核心城市集聚效应影响,“阴影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转移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或答被核心城市“吸收”);“阴影区”与核心城市产业结构差异巨大,暂未形成产业联系和互动。
【分析】本大题以北京市及周边区域地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在京津冀范围内,北京市经济腹地的范围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石家庄)主城区以外的各区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与北京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腹地。
(2)北京和天津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之间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这使得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城市,具备较强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核心功能。随着交通的发展,中心地区的居住、生产和服务功能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北京和天津的发展成为了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引擎。
(3)北京的一个核心阴影区是平谷(通州)。京津冀都市核心圈内的核心阴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相对不均匀和相对分散的。核心阴影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的东部和西南部。核心阴影区的分布不均匀,意味着并非整个京津冀都市核心圈内的区域都被均等地影响。
(4)由于行政划分的影响,这些地区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发展资源,导致相对落后。这些“核心阴影区”可能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交通网络不发达或连接性较差。核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和资源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向核心城市集中。可能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条件等因素,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与核心城市有较大差异,尚未形成产业联系和互动。这使得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18.【答案】(1)伊犁河上游北、东、南三面为山地,向西敞开,西风的迎风坡面积大,形成大量地形雨;天山冰川积雪多,冰雪融水量大;中上游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大,汇水量大;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2)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东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少,西部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汇入多;湖泊东西狭长,中部半岛阻隔,东西部湖水交换不畅。
(3)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清淤、冲沙等措施导致三角洲河床加深,水域面积缩小,流速加快,蒸发和下渗消耗减少;沼泽等湿地截留减少,流往湖泊的水量增多。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周边示意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类型、农业区位条件、产业振兴措施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文,雅马渡以上为伊犁河上游,伊犁河伊宁市河段即位于伊犁河上游,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但是伊犁河上游北、东、南三面为山地,向西敞开,西风的迎风坡面积大,多地形雨,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伊犁河源于天山西部”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天山冰川积雪多,冰雪融水量大(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流域相对高差大,冬季受西风影响,以降雪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读图,中上游(雅马渡以上为伊犁河上游、雅马渡至卡普恰盖为中游)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大,汇水量大;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注入巴尔喀什湖,总体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由于以上原因,伊犁河伊宁市河段年均径流量大。
(2)读图可以看到,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伊犁河(河流淡水(陆地径流))注入,注入的水量较大,淡水的稀释,盐度较低;由图可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短小,河流(河流淡水(陆地径流))较少,注入水量较少,淡水影响较小,盐度较高;由图可知,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中间只有狭窄水道相通,中部半岛阻隔,影响湖泊东部、西部水体的交换,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导致两侧盐度差异明显(东部湖区盐度比西部高)。
(3)读图可知,卡普恰盖水库位于雅马渡至卡普恰盖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对下游河流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伊犁河流经卡普恰盖水库后,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库大坝有拦水拦沙的作用,伊犁河流经卡普恰盖水库后使泥沙大量沉积库区,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又据材料“雅马渡至卡普恰盖为中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沼泽、湖泊较多的宽河谷中”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且会增加径流蒸发、下渗,同时沼泽、湖泊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和降解,以及沼泽、湖泊含蓄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也会导致导致伊犁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巴尔喀什湖水位上升,说明入湖水量增加。则侧面说明清淤、冲沙等措施有利于入湖水量的增加。这是因为清淤、冲沙等措施,使三角洲河床加深,水域面积缩小,蒸发减少;沼泽等湿地截留水量减少;河流流速加快,蒸发和下渗消耗减少,更多的河流水补给到湖泊。
19.【答案】
(1)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
(2)热带草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气候;
(3)欧洲是肯尼亚玫瑰销售的最大市场,6-9月为欧洲的夏季,欧洲本地的鲜花产量较多(基本可以自给自足);6-9月肯尼亚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
(4)赞成。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条件好,市场需求大;扩大玫瑰种植,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不赞成。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
(1)读图文材料可知奈瓦沙湖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纬度低,地势高,因此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降水较少,因此光照充足,利于玫瑰生长。玫瑰生产需要水分较多,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灌溉水源充足。靠近首都内罗毕,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及时运往欧洲市场。
(2)肯尼亚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由于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3)读材料“ 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可知欧洲是肯尼亚玫瑰销售的最大市场,6-9月为欧洲的夏季,欧洲本地的鲜花产量较多(基本可以自给自足);6-9月肯尼亚为干季,降水较少,鲜花品质下降。荷兰鲜花生产技术水平高,本地市场,运输成本低。肯尼亚的鲜花远距离空运到荷兰,与本地鲜花相比成本高,缺乏竞争优势。
(4)从经济发展角度详解,奈瓦沙湖畔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场鳞次栉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玫瑰生产条件好,玫瑰的市场需求大,效益高。扩大玫瑰种植,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赞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详解,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区域内入湖径流少,降水少,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会导致湖泊萎缩,影响生态环境。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种植业发展扩大用地面积,过度开垦草原容易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不赞成。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