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2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2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据此回答1~2题。
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2.“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此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②b是雨水补给
③c是地下水补给
④此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济南泉水的枯水期,影响泉水喷涌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历史上趵突泉喷出流量基本稳定,1971年后出现阶段性停喷。200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涵养鲁中水源,恢复趵突山泉”的设想,曾设计退耕还林、绿化引水灌溉等方案,但效果不甚明显。下图为趵突泉补给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趵突泉补给区分为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和汇集排泄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汇集排泄区 B.甲为直接补给区
C.乙为间接补给区 D.丙为直接补给区
6.推测趵突泉停喷次数最多的月份是(  )
A.3月、4月 B.5月、6月
C.7月、8月 D.12月、1月
开都河位于天山南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河之一。下图示意开都河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冰川融水
8.图中沼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A.地势平坦 B.蒸发旺盛
C.下渗强烈 D.河流含沙量大
酒泉东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盆地内水循环的基本方式。研究发现,地下水温度与下渗补给量呈负相关。下图为酒泉东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河流(  )
A.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C.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春季易发洪涝灾害
10.Ⅱ区地下水系水温较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强 B.地下水埋藏深
C.人为开采利用多 D.河流补给量少
11.(14分)(2024·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6分)
(2)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8分)
1 / 4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D A B D A A D
11.(1)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小,地表径流增多;气温升高,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补给量。
(2)所处纬度较高,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冬季河流径流量极低,且主要来源于地下径流;北极放大器效应,育空河流域冬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期提前、延长;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径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补给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径流增多。
1.B 2.A [第1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4~6月为春季,形成洪水灾害,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一日一峰”反映气温日较差大,气候大陆性强。]
3.B 4.D [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为4月份的春汛,另一个为7、8月份的夏汛,5月份流量最小,可以判断此河流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a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①错误;b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为雨水补给,②正确;c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③正确;该河流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共同补给形成双汛,而夏汛流量最大,故此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④正确。故选D。]
5.A 6.B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趵突泉位于甲区域,所以甲区域为汇集排泄区,故A正确,B错误;乙区域为透水岩层,且岩层向甲区域倾斜,所以该地为直接补给区,故C错误;丙区域为透水岩层,但是与乙区域之间有断层,岩层向乙区域倾斜,但乙区域的不透水岩层高于丙区域的透水岩层,所以丙为间接补给区,故D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每年的5、6月,为趵突泉的枯水期末期,该时段水量最小,水量损失最为严重,且该时期我国华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补给水源较少,但是气温却较高,蒸发量较大,导致5、6月趵突泉停喷次数较多,故B正确;3月、4月和12月、1月不属于枯水期末期,水量相对5、6月较多;7月和8月属于该区域的雨季,降水量较大,地下水较丰富,不会停喷。]
7.D 8.A [第7题,由图可知,开都河源于海拔较高、冰川广布的天山山脉,因而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D正确;地下水与开都河水有互补调节作用,但西北地区地下水补给较少,不是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水源,A错误;开都河流域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远离海洋,且地形封闭,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雪和降雨较少,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都很少,B、C错误。第8题,沼泽大多是地面长时间积水形成的。图中沼泽位于开都河上游沿岸地区,该地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大量河水在沿岸平地上长期滞留形成了沼泽,A正确;蒸发旺盛和下渗强烈会使地表径流减少,不利于沼泽的形成,B、C错误;河流含沙量大,泥沙会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或地上河等,不一定会形成沼泽,D错误。]
9.A 10.D [第9题,图示区域的河流多源于祁连山区,河流以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正确。冰雪融水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高,融水多,冬季气温低,融水少,甚至没有融水,导致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B错误。图示区域河流深居内陆,河流流量较小,最终不能注入海洋,属于内流河,位于内流区,因此参与陆地内循环,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错误。春季气温回升,融水增多,但是春季气温比夏季低,融水没有夏季多,春季不易发生洪涝灾害,D错误。第10题,由材料“地下水温度与下渗补给量呈负相关”并结合图示可知,Ⅱ区河流短小,下渗少,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少,导致地下水系水温较高,D正确。图中三个区的纬度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相差不大,因此太阳辐射强度也相差不大,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地下水温度与下渗补给量呈负相关,与地下水埋藏深度、人为开采利用关系不大,B、C错误。]
11.第(1)题,具体思路如下:
第(2)题,具体思路如下: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