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洋流
读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南太平洋
2.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
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若AB线是30°纬线,且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A.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如图示意某海域夏季测得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大陆东岸
C.低纬度 D.上升流处
5.该海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鱼群稀少 B.风力微弱
C.能见度低 D.温差较小
读图,完成6~7题。
图1 图2
6.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7.a处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当暖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图1所示甲区域(阴影部分)每年的夏季都会出现大范围海雾,图2为开普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甲区域海雾形成有关的洋流是( )
A.向南流的暖流 B.向南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北流的寒流
9.在甲区域海雾多发季节,影响开普敦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副热带高压 D.东北季风
(易错题)下图示意地球30°和40°纬线圈上的海陆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10.两大世界著名渔场分别分布在图中( )
A.P、R附近 B.S、F附近
C.T、K附近 D.M、H附近
11.图中Q、H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Q处洋流使船舶航行速度减慢
B.H处洋流利于沿岸地区降温
C.Q处洋流使沿岸沙漠向低纬扩展
D.H处洋流使沿岸形成大片热带雨林
1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由A地到达B地),共用了37天的时间,而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为大西洋局部地区洋流和哥伦布两次航海线路图。
(1)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试从洋流角度分析原因。(4分)
(2)非洲西北海岸与欧洲西部海岸哪里气候更加干燥?哪里气候更加湿润?从洋流角度分析原因。(6分)
(3)图中A、B、C、D四处,哪处会形成大型渔场?请从洋流及海水运动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6分)
1 / 4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 D B C C D D C B C
12.(1)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洋流航行,速度较慢;第二次横渡大西洋是顺着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2)非洲西北海岸更加干燥,欧洲西部海岸更加湿润。原因:非洲西北海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欧洲西部海岸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3)C处。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将海洋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进而形成大型渔场。
1.A 2.C 3.D [第1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图示大洋环流为中高纬环流,该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仅存在于北半球,B、D错误;故这个海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A正确;印度洋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海域,C错误。第2题,若AB线是60°纬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大洋环流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按成因是风海流,①正确,④错误;按性质是暖流,②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第3题,若AB线是30°纬线,结合前面分析,图示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丙洋流位于大洋的东岸、大陆的西岸,由于丙洋流分别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对应洋流的名称分别是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故选D。]
4.B 5.C [第4题,将图中海水温度相等的点连线得到等温线,即可得到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情况。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可知此地是寒暖流交汇处,且越往北,海水温度越低,说明位于北半球,A、D错误;海水的水温在13~19 ℃,应位于中低纬度海区,C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交汇处应该位于大陆东岸附近,B正确。第5题,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是鱼群密集的场所,A错误;该海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夏、秋季气旋活动频繁,B错误;寒流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容易使沿途水汽凝结形成雾,能见度低,C正确;寒暖流交汇会导致海域水温差异显著,D错误。]
6.C 7.D [第6题,图1中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大,故图示区域应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a处有暖流经过。故选C。第7题,根据图2可知,甲、丙两处均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乙处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丁处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根据世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西岸或大陆东岸为暖流,D正确。]
8.D 9.C [第8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纬度向南增加,证明是南半球,且开普敦位于非洲最南区域,甲区域位于非洲西部,可推测与甲区域海雾形成有关的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向是由高纬流向低纬,也就是由南向北流的寒流。故选D。第9题,观察开普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气温低的季节出现在7月,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降水量较大,而1月气温高、降水量少,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根据材料“当暖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因此海雾多的季节应该是在气温较高的1月(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开普敦气温较高,降水量稀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故选C。]
10.B 11.C [本题组易错是由于不能正确判读各字母所在海域及其洋流分布状况。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左图是南半球30°纬线圈上的海陆分布,右图是北半球40°纬线圈上的海陆分布。图中范围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南纬30°太平洋东岸(S)附近有秘鲁寒流,形成秘鲁渔场;北纬40°太平洋西岸(F)是日本的北部,分布有北海道渔场。故选B。第11题,图中Q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沿岸沙漠向低纬扩展,C正确;船舶航行如果顺洋流则会加速,逆洋流则会减速,A错误;H处分布有暖流,暖流利于沿岸地区增温,B错误;H处洋流没有使沿岸形成大片热带雨林,D错误。故选C。]
12.第(1)题,哥伦布从欧洲到达美洲,其航行方向向西,第一次航行是逆北大西洋暖流的航行,逆风逆水,花费时间较多;第二次航行是先沿着加那利寒流,然后再沿着北赤道暖流一路顺洋流的航行,节约时间,因此花费时间较少。第(2)题,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非洲西北海岸地区有加那利寒流流经,欧洲西部海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由于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非洲西北海岸更加干燥,欧洲西部海岸更加湿润。第(3)题,图中A处有暖流流经,B处有暖流流经,C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D处有寒流流经。C处由于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这些营养盐类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进而形成大型渔场。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