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B D C D C B B C D B B C B D
17.(1)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成因:受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
(2)日较差:A处小于B处。年较差:A处小于B处。
(3)暖流流经,温度增高,蒸发量大,下垫面(海面)水量丰富。
18.(1)河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秋季。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秋季雨季没有到来,湖水持续减少,盐度最高,达到极值,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3)流域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区周围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
(4)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利用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等。
19.(1)河流水位上涨,水流速度加快;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也相应增强。
(2)Ⅰ是兴隆水文站,Ⅱ是龙潭水文站。Ⅲ的峰值最高,应为龙岩门水文站;兴隆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更大,来水量更大,对应洪峰峰值较高的Ⅰ;龙潭水文站上游汇水面积较小,且上游有两个中型水库,调蓄洪峰,对应峰值较小的Ⅱ。
(3)流域面积较大,短时间汇水量大;干流流程较短,水流从上游流到下游时间较短;受到漓江的顶托作用,洪峰峰值较高,但较快地汇入漓江,下落也较快,呈现“尖瘦”形。
1.C 2.A [第1题,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说明海冰面积增大,德雷克海峡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海洋上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比最冷月延迟一月。故选C。第2题,发生冰进时,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加强了秘鲁寒流,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海域东西两岸温差增大,A正确;这种现象类似于拉尼娜现象,澳大利亚东岸地区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南美大陆西岸地区因为气温降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德雷克海峡冰进时期短期内改变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热量和降水,对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影响不明显。故选A。]
3.B 4.D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可知,气候暖湿,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和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但是水位增加不同,形成水系重组,结合图中湖泊之间水流流向可知,甲湖湖水流向乙湖,甲湖湖泊水位增加较多,形成外溢,因此甲湖对应为①,乙湖湖水又流向丙湖,因此丙湖湖水水位上涨且与甲湖变化趋势类似,因此,丙湖对应为②;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水位变化较小,因此乙湖对应为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图2信息及上题分析可知,甲湖和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导致两湖盐度降低,D正确,A错误;乙湖本身为淡水湖,且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湖水中的盐分可以及时排出,盐度变化较小,B、C错误。故选D。]
5.C 6.D [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的春季径流量占比重最大,因此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正确;夏季补给量少,雨水补给不是主要补给类型;源头没有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补给类型。第6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原因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D正确;流域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全球变暖不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农业发展,灌溉面积增加。]
7.C 8.B [第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大西洋海域,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②洋流为拉布拉多寒流、③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④洋流为加那利寒流,C正确。第8题,甲处海域受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影响,海面多海雾,并形成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不会造成大风天气以及冷海水上泛,B正确。]
9.B 10.C 11.D [第9题,西风漂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距南极大陆较近,南极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气候寒冷,加之常年受干冷的极地东风吹拂,进一步加剧海水降温,使其成为寒流,B正确,A、C错误;西风漂流不受东南信风影响,D错误。故选B。第10题,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增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势力增强,使得西风漂流势力强盛,C正确;汇入洋流、上升补偿流都不是造成西风漂流强盛的原因,A、B错误;暖流流速对西风漂流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第11题,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海域位于秘鲁沿岸,流经的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可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在该处形成大型渔场(秘鲁渔场),D正确;①②③海域没有寒暖流交汇也没有上升补偿流,不会形成大的渔场,A、B、C错误。故选D。]
12.B 13.B [第12题,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甲地气流上升,海平面形成低气压,乙地气流下沉,海平面形成高气压;水平气流在海平面由乙地吹向甲地。第13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比正常年份异常偏冷的现象,导致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表层海水运动速度加快,B正确,D错误;增强了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的大气环流,使太平洋西岸的上升气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不易发生森林火灾,A错误;太平洋东岸下沉气流增强,变得更加干旱,C错误。]
14.C 15.B 16.D [第14题,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表层洋流,洋流将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故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并不在此纬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并不能带动海水运动。故选C。第15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表层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故图示海域赤道逆流减弱,东太冷舌海表水温降低,西太暖池海表水温升高,北太平洋暖流增强。故选B。第16题,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表层出现显著增温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减弱,我国夏季风可能较弱、雨带偏南,造成南方地区暴雨洪涝,北方地区高温干旱,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减产,哥伦比亚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发,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故选D。]
17.第(1)题,读图可知,A处洋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A处洋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影响,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而成。第(2)题,A处位于海洋,B处位于陆地,由于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慢且变化幅度小,故A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B地。第(3)题,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暖流对于气候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温度高蒸发旺盛,洋面为蒸发提供丰富的水汽,故湿度大。
18.第(1)题,由图中河流及当地气候分析可知,乌鲁米耶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补给;春末到夏初降水相对较多,有大气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于0 ℃,有降雪产生,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第(2)题,由材料可知,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所以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湖水盐度最大。根据当地气候资料可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湖水持续减少,直到秋季雨季到来之前,盐度最高,达到极值,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第(3)题,由湖区气候资料表可知,流域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区周围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第(4)题,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当地生产生活过度用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因此可以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等。
19.第(1)题,暴雨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使得河流的水量急剧增加,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水流速度也明显加快;暴雨冲刷河岸和河床,将泥沙带入河流中,河流的含沙量增大;由于水位的上涨和水流速度的加快,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也相应增强。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个水文站中Ⅲ水文站的峰值最高,应为位于干流下游的龙岩门水文站。Ⅰ、Ⅱ两个水文站中,Ⅰ水文站的峰值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兴隆水文站上游汇水面积大于龙潭水文站,洪水期水位应高于龙潭水文站;且龙潭水文站上游有两个中型水库,调蓄洪峰能力较强,所以龙潭水文站洪峰较小,故Ⅰ为兴隆水文站,Ⅱ为龙潭水文站。第(3)题,遇龙河支流较多,这使得流域内的汇水面积较大,从而在短时间内能够汇集大量的水流;遇龙河干流流程相对较短,水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时间较短,因此径流过程线的峰值出现得较早且较为“尖瘦”;遇龙河为漓江一级支流,受到漓江洪峰的顶托作用,洪峰峰值较高,但洪峰汇入漓江之后,水位迅速下降。
1 / 4章末综合测评(四) 陆地水与洋流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德雷克海峡的冰进现象会出现在(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图1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水系重组后的水系(曾经甲、乙两湖分隔,乙湖与丙湖相通。甲湖水位上涨后与乙湖相连,形成新的水系),图2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3~4题。
3.图2中③线代表的湖泊最可能是( )
A.甲湖 B.乙湖
C.丙湖 D.无法判断
4.2000—2018年,该区域湖泊盐度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A.甲湖升高、丙湖降低 B.乙湖升高、丙湖降低
C.甲湖降低、乙湖升高 D.甲湖降低、丙湖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如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6.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洋流分布。据此完成7~8 题。
7.由图可知,图中洋流( )
A.①洋流为寒流
B.②洋流为加那利寒流
C.③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
D.④洋流为本格拉寒流
8.受洋流影响,甲处海域( )
A.多大风天气 B.多大雾天气
C.形成北海渔场 D.冷海水上泛明显
西风漂流位于南纬40°~60°海域,为全球洋流系统中最强劲的洋流,冬季势力尤为强盛。下图为南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西风漂流的性质及成因分别是( )
A.暖流 位于低纬度地区
B.寒流 距南极大陆冷源较近
C.暖流 有众多暖流汇入
D.寒流 受东南信风吹拂形成
10.南半球西风漂流冬季势力尤为强盛的原因是冬季( )
A.汇入洋流增多 B.上升补偿流增多
C.西风势力增强 D.暖流的流速变慢
11.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中,可能分布有大型渔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国家气象中心报道2021年为“拉尼娜年”。下图为赤道太平洋区域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正常年份( )
A.甲地的近地面气压大于乙地
B.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C.表层海水温度甲地低于乙地
D.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方向由甲地吹向乙地
13.拉尼娜现象可能会造成赤道附近太平洋( )
A.西岸森林火灾频发
B.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
C.东岸地区降水增多
D.表层海水运动速度减慢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域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
14.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 )
A.极地东风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东南信风带 D.赤道低气压带
1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 )
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
B.赤道逆流减弱
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
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1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哥伦比亚高温干旱
B.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增产
C.秘鲁渔场渔业丰收
D.我国北方地区高温干旱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总体上,表层洋流将热量由低纬带到高纬,深层洋流将热量由底层带到表层。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
(1)说明A处洋流流向及成因。(6分)
(2)比较A、B两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4分)
(3)分析甲洋流流经的海域空气湿度大的原因。(4分)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 275 m,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年蒸发量可达1 200 mm。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环境恶化。下面为丰水期湖泊水域面积图和湖区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高 气温 /℃ 3 5 10 17 22 28 31 31 27 20 12 6
最低 气温 /℃ -6 -5 0 5 9 13 17 16 12 7 1 -3
降水 量 /mm 30 33 52 62 46 14 6 2 4 22 40 30
(1)说出乌鲁米耶湖丰水期主要补给水源。(4分)
(2)指出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
(3)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缩小的原因。(4分)
(4)针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4分)
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遇龙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西面,属漓江一级支流,全长43.5千米,有金宝河、沟河、古乐河等较大支流,建有久大、阳朔垌2个中型水库。遇龙河两岸山峰林立,连绵起伏,形态万千。图1示意遇龙河水系及水文站分布,图2示意兴隆、龙潭和龙岩门三个水文站在2022年6月某日暴雨发生后的径流量变化。
(1)简述暴雨后遇龙河水文特征的变化。(6分)
(2)判断Ⅰ、Ⅱ分别对应的水文站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
(3)从水系特征的角度,分析Ⅲ水文站径流过程线呈“尖瘦”形的原因。(6分)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