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1 地球的运动.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1 地球的运动.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5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一) 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月30日,小贾乘坐由伦敦飞往香港的国际航班,起飞2小时后,提前得知消息的同学小明,在柏林(13°E)拍到了该飞机经过时的照片,并发了朋友圈(下图)。该航班在北京时间10月31日1:18抵达香港,共飞行11小时18分钟。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拍照时大致朝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2.拍照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是(  )
A          B
C          D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某日北京时间12:30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此时树干影子刚好与东西向白墙垂直。1小时后该小组再次来到此地进行第二次观察。据此完成3~4题。
3.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兰州(104°E) B.太原(112.5°E)
C.济南(117°E) D.沈阳(123.5°E)
4.该小组发现,第二次观察到的树影较第一次的(  )
A.西移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B.变短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C.东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D.变长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为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人们在进行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往往使街道与子午线之间成30°~60°的夹角。下图为36°N某城镇街道与子午线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春分日,若不考虑任何遮挡问题,阳光能从图示的窗户中直接射入室内的时段大约是(  )
A.6—9时 B.9—12时
C.12—15时 D.15—18时
6.正午过后两小时,该地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m×300m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且序号相同的居民楼长宽一致,阴影为居民楼影子,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甲(1月14日12:00)
乙(1月14日12:00)  丙(1月14日12:00)
7.据图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8.下列关于各方案中楼高和楼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高度一致
B.⑤号居民楼在乙方案中最低
C.乙方案中的①②号楼间距小于丙方案
D.甲方案中各楼间距均与乙方案不同
图1示意某城市一年中昼长最长的一天正午太阳光线与南坡不同角度的坡面所成的夹角,其中θ=1°52′。图2为该城市某小区楼间距模拟示意图,研究发现全年甲楼落在乙楼的影高不超过h时达到预期最佳效益。该市居民常年不见北极星。据此完成9~10题。
9.该市所在地的纬度约为(  )
A.21°34′N B.21°34′S
C.25°18′N D.25°18′S
10.若要达到预期最佳效益,甲楼的高度应不超过(  )
A.L+h B.L-h
C.L+h D.L-h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约31°N,117°E),巷宽约6尺,墙高8尺,大致呈东西走向。下图为“六尺巷”景观图。某日正午,北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覆盖。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0° B.45°
C.60° D.90°
12.该日,太阳直射(  )
A.14°N B.14°S
C.南回归线 D.赤道
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14题。
13.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4.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下图1为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变化示意图(M、N、P表示日期),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最接近P日的节气是(  )
A.大暑 B.小暑
C.大寒 D.小寒
16.若M、N两日地球公转速度相同,则(  )
A.M日到P日日地之间距离减小
B.北京M日与N日昼夜长短相反
C.北京P日到N日气温逐渐升高
D.M日到N日地球可能绕日一周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2分)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见图3)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4分)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4分)
(5)Q地对跖点(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4分)
18.(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图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26′。
甲图
乙图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甲图中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向。该日a、b两地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8分)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甲图一致的有________(双项选择)。(2分)
   
A         B
    
C         D
(3)用折线在乙图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4分)
(4)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请利用以上原理分析原因。(4分)
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分界线,O点为极点,P点纬度为70°。
(1)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此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O点缩小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________。(4分)
(4)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侧视图(c点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为90°)。(要求:画出地轴、晨昏线、太阳直射光线、直射点所在纬线、极昼极夜纬度,用阴影表示夜半球)(6分)
1 / 8章末综合测评(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C B C D A A C B C B B D A B D
17.(1)(21°S,105°W)
(2)39° 46°52′
(3)自21°S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5)(69°S,75°E) 绘图如下:
18.(1)(23°26′N,120°E) 东北 a地 b地
(2)AD 
(3)见下图:
(4)夏季我国北方地区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但白昼短。
19.(1)(20°N,135°W) 70°S及其以南地区
(2)17:00 西九区向东至东十二区
(3)南 变长
(4)画图如下:
1.D 2.C [第1题,由北京时间10月31日1:18到达,且飞行总时长为11小时18分钟,可以得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10月30日14:00。北京位于东八区,伦敦位于零时区,间隔8个时区,时差计算遵循“东加西减”原则,伦敦位于北京西方,故可算出起飞时的伦敦时间为10月30日6:00。起飞后两小时到达柏林,到达时间为伦敦时间10月30日8:00,而柏林位于13°E,为东一区,此时为当地时间上午9:0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地物的影子朝向西北,据图影子朝向可知图片为向北拍摄。第2题,据材料可知,拍照时为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存在极夜现象,北极圈内应以阴影为主,拍照时伦敦时间为10月30日8:00,为白昼时间,因此图中的欧洲西部应为空白而不是阴影。]
3.B 4.C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此照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2:30,树干影子与东西向白墙垂直,说明当地地方时为12:00。由此可计算出该地经度应为112.5°E,B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1小时后”可知,当地时间由正午变为午后,太阳视运动位置西移,所以树影东移且按顺时针方向转动,C正确,A、D错误;太阳高度变小,树影变长,B错误。]
5.D 6.A [第5题,该地位于36°N(北回归线以北),春分日当地地方时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由图中信息可知,街道与子午线夹角为45°,所以大约在该地地方时15—18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结合窗户的朝向,可推知该时段阳光可以从窗户直接射入室内。第6题,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过后两小时(即14时),太阳均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建筑物日影终年朝向相反方向,即朝向东北。]
7.A 8.C [第7题,读图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该居民区楼房影子朝向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地方时大于12时,该地应在120°E以东,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第8题,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影长大于甲方案,故在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较高,同理可知,⑤号居民楼在丙方案中最低;根据图中横坐标的距离判断,乙方案中的①②号楼间距小于丙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方案和乙方案中的部分楼间距相同。]
9.B 10.C [第9题,由该市居民常年不见北极星可知,该市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由材料可知,此时太阳在该市南侧,且坡角为1°52′的坡面被太阳直射,说明正午太阳高度与1°52′互余,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52′,故该地纬度为23°26′S-1°52′=21°34′S。第10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甲楼影子最长,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1°34′),即45°,故若要达到预期最佳效益,甲楼的高度应不超过其影长,即L+h。]
11.B 12.B [
第11题,该日正午,北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覆盖,即北面墙下2尺被覆盖(如图所示)。图中a表示巷宽,为6尺;c表示被南面墙体影子覆盖的高度,为2尺。墙高为8尺,则b为6尺。H表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的正切值为b/a=1,因此H为45°。B正确。第12题,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δ|(δ为太阳直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即45°=90°-|31°-δ|,因此太阳直射的纬度δ为-14°或76°(舍去),此日太阳直射14°S。B正确。]
13.D 14.A [第13题,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第14题,根据上题可知,该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
15.B 16.D [第15题,读图1可知,P日公转速度最慢,该日应为7月初,结合图2并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中以两至两分日为参照,两个节气之间大约相差半个月,小暑在夏至后半个月,约为7月6—8日,最接近P日。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P日应为7月初,M日和N日公转速度相同,且公转速度大,这两天关于P日对称,对应的日期可能为一月初,则M日到N日地球可能绕日一周;M日到P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距远日点越来越近,日地之间距离逐渐增大;M日和N日公转速度相同,日期应关于7月初对称,北京昼夜长短可能相同,但不相反;P日到N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气温应降低。]
17.第(1)题,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由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69°N,所以太阳直射21°S,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9°,由此可知,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由此可以推出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为46°52′。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北半球越往北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由105°W的地方时为12时可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4时,故M地昼长为16小时。第(5)题,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且关于赤道对称。故Q地的对跖点的经纬度为(69°S,75°E);此日Q地对跖点刚好出现极昼,0时日出,24时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42°,据此画图即可。
18.第(1)题,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30°E的地方时为6时,则120°E的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20°E)。从东西方向看,a地位于b地的东方,从南北方向看,a地位于b地的北方,故甲图中a地位于b地的东北方向。a地的纬度大于b地,且a地位于北半球,因此该日a、b两地中白昼较长的是a地。因为b地的纬度小于a地,所以b地的自转线速度较大。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选项A、D符合题意。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23°26′N)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赤道(0°)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0°-23°26′|=66°34′,北极圈(66°34′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34′-23°26 ′|=46°52′,北极点(9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第(4)题,夏季我国北方地区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日照时间长;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但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
19.第(1)题,根据经度可以判断该图以北极点为中心,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由此可推断OB为180°经线,则OA(45°E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P点(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点为(20°N,135°W)此时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第(2)题,P点影子朝正北时,45°E为12:00,则北京时间(120°E)为17:00,0时所在经线为135°W,则从西九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与我国日期相同。第(3)题,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向O点缩小,北极附近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上海昼渐短,夜渐长。第(4)题,注意直射点、极昼极夜的范围及太阳光线等。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