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1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1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5

文档简介

主题拓展专练(一)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规律
选择题
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完成1~2题。
1.此景象发生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2.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
下图是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关于地心对称 B.关于地轴对称
C.关于赤道对称 D.关于极点对称
4.关于甲、乙两地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C.甲、乙两地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
D.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2小时
如图为我国30°N某校园内的雕塑景观图。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这天,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此观测日影。北京时间12:12,该雕塑的影长最短;18:00过后某一时刻,该雕塑的影子朝向正东。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巫山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6.此后3个月内,该雕塑正午时的影长(  )
A.不断变短 B.不断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7.三亚市一学校(18°N)也定制了同款雕塑。夏至日,三亚市同款雕塑的影子朝向正东的现象 (  )
A.比30°N早出现 B.比30°N晚出现
C.与30°N同时出现 D.全天不出现
8.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的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及方位图。读图,当太阳于方位①处落下时,该地当天的昼长为(  )
A.9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北半球)。读图,完成9~10题。
9.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0.北半球某地点在下列两个节气时昼长相加最接近24小时的是(  )
A.小满和大暑 B.处暑和霜降
C.小雪和大寒 D.立春和惊蛰
如图示某年3月21日(春分日),站在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站在山顶的人在4:00(地方时)看到日出,已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山顶日照时长约(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2.此山顶海拔约为(  )
A.800米 B.1 000米
C.1 200米 D.1 600米
下图为某年2月6日摄影师在西湖拍摄到的日出景象。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金色的阳光勾勒出城隍阁的形状,投向湖面,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景观。据此完成13~14题。
13.拍摄该日出照片时,摄影师位于城隍阁的什么方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14.下列日期中,在同一地点也可能拍到如图所示日出景观的是(  )
A.5月6日 B.8月5日
C.11月7日 D.12月22日
我国古人把十二个月中的太阳升落方向用一首歌诀来概括,这首歌诀就是《定太阳出没歌》。其中一句是“五月出艮归乾上,仲冬出巽没坤方”。歌诀中的月份为农历月。右图为后天八卦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表示正南的宫位是(  )
A.震  B.兑
C.坎  D.离
16.当太阳从震宫方向升起、兑宫方向落下时 (  )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青海湖畔油菜花开
C.挪威北部出现极昼
D.东北平原冰天雪地
尤坎镇(59°53′N)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见下图)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第17题。
17.该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大约持续(  )
A.3个月 B.12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1 / 4主题拓展专练(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B A D A C D A C B D D C C D A C
1.A 2.B [第1题,“立杆无影”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现象。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时间为7月1日,7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第2题,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7月1日出现“立杆无影”现象,表示该日太阳直射广州市。此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约为北半球夏至日后的第9天,所以另一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概为夏至日前的第9天,即6月11日前后。]
3.A 4.D [第3题,甲地正午北京时间为4时,乙地正午北京时间为16时,所以两地经度差为180°;两地昼长之和为24小时,即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故两地纬度数相等,但分别在南、北半球,故而甲、乙两地互为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故选A。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A错误。乙地该日昼长长于甲地,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分属不同的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相同,C错误。两地经度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D正确。]
5.A 6.C 7.D [第5题,北京时间12:12,该雕塑的影长最短,意味着太阳在正南方向,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00,判断该地位于117°E。结合选项各地所处经度可知,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符合题意,故选A。第6题,在4月23日之后的3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6月22日之后又向南移动,因此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正午时雕塑影长先变短后变长,C正确。第7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三亚市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又由于三亚市位于太阳直射点南侧,正午时太阳在其正北方,因此可知太阳全天在其北半边天空,无法到达正东、正西方向,因此三亚市同款雕塑的影子不会出现朝向正东的现象,故选D。]
8.A [当太阳于方位②处落下时,为二分日,当地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为20时。所以当太阳于方位①处落下时,即当地时间为16:30,则该地当天的昼长=2×(16:30-12)=9小时。]
9.C 10.B [第9题,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由丙到丁。第10题,北半球某地点小满和大暑时昼长相加大于24小时;处暑和霜降时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小雪和大寒时昼长相加小于24小时;立春和惊蛰时昼长相加小于24小时。]
11.D 12.D [第11题,日照时长即为昼长时间,山顶4:00日出,因此昼长为16小时。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而山脚和山顶日出时间差1小时;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即6:00日出,而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由此可推知山脚海拔800米,因此山顶海拔约为1 600米。]
13.C 14.C [第13题,2月6日为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摄影师必须在城隍阁西北方向才能拍摄到太阳从城隍阁正后方升起,C正确。第14题,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全球各地日出(落)方位不断变化。2月6日在冬至日后约6周时间,则冬至日前6周时,约11月7日,两天的日出方位相同,C正确。]
15.D 16.A [第15题,我国农历五月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仲冬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再结合“出艮归乾”“出巽没坤”,以及图中方位,可判断离为表示正南的宫位。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震为正东方、兑为正西方;而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题干表示的日期为春、秋分日;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油菜花开在夏季;挪威北部位于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在夏至日前后;东北平原冰天雪地主要在冬季。]
17.C [该地整日见不到太阳是因为地处深山峡谷,太阳光线被山地阻挡。如果将开始整日看不到太阳的9月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记为a,则与该日关于冬至日对称的日期为次年3月的某日,这两个日期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要小于a,则该地区整日看不到太阳,因此该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大约从9月某日持续到次年3月某日,大约6个月,故C正确。]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