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4 水平衡原理.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4 水平衡原理.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5

文档简介

主题拓展专练(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A D C C D A B C D A
12.(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
(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1.B 2.A [第1题,据图分析,4—5月该地降水量增加,C、D错误;车尔臣河冬末春初的河流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但此时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应与4—5月降水增加有关。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季温度最高,高山冰雪融水最大,所以车尔臣河夏季主要补给为高山区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综上所述,车尔臣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结合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使夏季流量也有所增加。]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故选D。第4题,湖泊四周被海拔1 000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风速,减少蒸发。故选C。]
5.C 6.D 7.A [第5题,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减少。读图可知,8月相对于7月表层土壤水分是增多的,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故选C。第6题,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有蒸发(蒸腾)和雨水的渗漏。7月、8月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前期土壤缺水,因此下渗到深层土壤的水分较多;该时期气温高,且植被生长旺盛,蒸发(蒸腾)量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小。故选D。第7题,植被对表层土壤的水分状况影响很大,如果过度恢复植被,会因植物消耗水分剧增而造成表层土壤水分大量减少(干化)。故选A。]
8.B 9.C [第8题,读图可知,两条大河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6月气温回升时,多积雪融水补给,B正确;两条大河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显著,大气降水较少;两条大河流域内冰川分布较少;地下水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第9题,鄂毕河的沼泽面积大,沼泽具有调节径流的功能,C正确;两条大河都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气温、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差别小。]
10.D 11.A [第10题,根据材料及图中经纬度可知,早期哈素海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大是由于地处季风区,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D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哈素海部分明水区变成芦苇区,湖泊面积缩小,集水功能减弱,原先明水区可能退化成沼泽,生态环境恶化,A正确,B、D错误;盐碱化是湖泊周围土地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C错误。]
12.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且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湖水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变化的相关性小,表明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材料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 000~4 000 mm)远大于降水量(100 mm),而由上题分析可知,两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1 / 2主题拓展专练(四) 水平衡原理
一、选择题
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B.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C.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D.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2.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夏季流量       B.秋季流量
C.冬季流量 D.春季流量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约1 080~1 590 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总补给量和总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苏木吉林湖(  )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4.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据此完成5~7题。
5.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6.与其他时间相比较,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雨量大 ②雨量小 ③蒸发(蒸腾)量大
④下渗漏失量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如果在该区域过度恢复植被,会造成(  )
A.表层土壤干化 B.径流量增大
C.降水量增大 D.下渗量减小
下图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据此完成8~9题。
8.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9.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哈素海(下图)地处阴山南麓,原是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积水洼地,平均水深不超过2米。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据此完成10~11题。
10.早期哈素海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下渗
C.蒸发 D.降水
11.目前哈素海明水区面积显著缩小,可能预示该湖未来(  )
A.沼泽化 B.集水功能增强
C.盐碱化 D.生态环境优化
二、综合题
1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
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水面蒸发量3 000~4 000 mm。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位动态曲线。
(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与判断依据。(6分)
(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4分)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