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3 等压线图的判读.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主题拓展专练3 等压线图的判读.docx(含答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必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5

文档简介

主题拓展专练(三) 等压线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  )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 D.寒带气旋
2.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团性质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读某年11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3~4题。
3.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压较低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低 D.气流上升
4.甲地此时的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年5月12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7~8 题。
7.图中(  )
A.甲地受冷气团控制   B.乙地气流辐合上升
C.丙地盛行风为偏东风   D.丁地气压为1 000 hPa
8.当日(  )
A.北京大风扬沙,不宜进行室外锻炼
B.济南持续降温,出行应防雪天路滑
C.福州阴雨天气,出行需要携带雨具
D.黄海风大浪高,作业船只应当返港
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9~11题。
9.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10.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1.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二、综合题
12.(18分)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夏”或“冬”)季,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描述我国南方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6分)
(2)分析②地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4分)
(3)说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最小的地点,并分别分析原因。(8分)
1 / 4主题拓展专练(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D B A A D C C D B C
12.(1)冬 亚洲高压势力强。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
(2)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3)风力最大的是①地。原因:①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小的是②地。原因: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
1.A 2.D [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L代表气压中心,且该气压中心所处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为低压中心,说明是气旋。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分别位于冷锋两侧,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乙位于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3.B 4.A [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为1 025 hPa,乙地气压为1 027.5 hPa,A错误;与甲地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正确;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错误;乙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西北方向为高压中心,再根据其等压线分布特征,利用地转偏向力原理可以判断甲地此时的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
5.A 6.D [第5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6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 002.5~1 005 hPa或1 007.5~1 010 hPa。与图中丁地数值可能相等。]
7.C 8.C [第7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图示时刻不会受冷气团控制,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根据图中等压线形态和数值判断,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北指向西南,风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偏东风,C正确;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该等压线图中的等压距为2.5 hPa,由此推断,丁地气压最可能为1 000~1 002.5 hPa,D错误。第8题,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的等压线比较稀疏,因此出现大风扬沙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图中显示,济南位于高压脊附近,风力不大,天气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因此济南持续降温的可能性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福州位于准静止锋附近,福州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大,因此出行需要携带雨具,C正确;图中显示,黄海附近的等压线稀疏,风力不大,因此黄海出现风大浪高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
9.D 10.B 11.C [第9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分析,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形成的原因是热力因素,即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D正确。第10题,图中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位于南极点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压状况以南极点为中心呈闭合环状分布,与纬度关系密切,B正确。第11题,罗斯海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选项中其他地区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选C。]
12.第(1)题,根据图示区域等压线图判断,②地出现高气压中心。根据海陆轮廓判断,②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第(2)题,②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形成过程: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即亚洲高压。第(3)题,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因此②地风力最小。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