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四)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2025年1月,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巴西高原上看到一辆客车正沿着某直线公路驶向太阳的方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路( )
A.东西走向
B.一定是东南—西北走向
C.为南北走向
D.可能是东北—西南走向
2.若摄影者是在日出时看到该景象,则当地时间可能是( )
A.7:20 B.9:40
C.6:00 D.4:50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在二至日时的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丁—乙—丙—甲 B.甲—乙—丁—丙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4.冬至日时,丁地的日出时刻(地方时)为( )
A.2时30分 B.3时30分
C.8时30分 D.9时30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时间可能出现图示气象信息的是( )
A.11月18日 B.9月23日
C.8月28日 D.3月28日
6.图示气象信息当天,以下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
A.重庆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
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完成7~8题。
7.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
C.30°S D.30°N
8.该日P地夜长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9~10题。
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10.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0°,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下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日该地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12.该房屋正门 ( )
A.坐北朝南 B.朝向南偏东
C.朝向南偏西 D.朝向东偏南
(易错题)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3~14题。
1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4.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15.(12分)下图中A点位于70°S,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A点恰好发生极夜,此日过后北京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B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理由。(4分)
(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北京时间。(4分)
(3)判断当日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并说明理由。(4分)
1 / 4课时分层作业(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D C D A B D B B A D B B D
15.(1)晨线。理由: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AB为晨线。
(2)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北京时间为6:00。
(3)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理由:此时太阳直射20°N,北半球为夏季。
1.D 2.D [第1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太阳均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由材料可知公路走向指向太阳方向,可能是日出方向,也可能是日落方向,因此该公路走向可能为东南—西北向或者是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第2题,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00。故选D。]
3.C 4.D [第3题,根据图中甲、丙两地在夏至日时昼长小于12小时,可判断其位于南半球,由甲地最小昼长>5时>丙地最小昼长,可推知丙地位于甲地南部;乙、丁两地在冬至日时昼长小于12小时,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由乙地最小昼长>丁地最小昼长可推知,丁地位于乙地北部。同理,分析图中四地的最大昼长也可得出答案。第4题,冬至日时,丁地的昼长为5小时,根据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可计算出,其日出时刻为9时30分。]
5.A 6.B [第5题,昼长为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读图可知,该日该地昼长为10时20分,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低,昼越长,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广州、重庆、北京、哈尔滨,故当天广州昼最长,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7.D 8.B [第7题,由图中经度数可推断出该纬线圈位于北半球,并且从该纬线圈的昼夜状况(昼长夜短)可知该纬线圈不是赤道,选项中只有30°N符合要求。第8题,由图可知,P地所在纬线圈夜弧为22.5°W向东至142.5°E,跨经度165°,故夜长为165°/15°=11小时,选B。]
9.B 10.A [第9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10题,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的纬度范围就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变为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11.D 12.B [第11题,读图可知,日出太阳光线在正东偏北15°位置,因太阳光线在正东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6时,地球自转15°约一个小时,可得太阳光线移动15°为1小时,所以当地日出时间为5时,经过计算得知白昼长为14小时。第12题,安徽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位,日出时太阳光线位于偏东北方向。而该屋正门对着的方位是在正午光线和日出光线之间,向东偏离正午太阳光线15°,故朝向为南偏东。]
13.B 14.D [该题易错在不能正确利用季节信息进行分析。第13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黑夜漫长的季节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排除答案A、D;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纬度较乙地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最靠南,B正确,C错误。第1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
15.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判断出,A点位于(70°S,150°W),B点位于(0°,120°E),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AB为晨线。第(2)题,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可知,此时120°E的地方时为6:00,即北京时间为6:00,15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A点(70°S)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点在20°N,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N,北半球为夏季,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