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桥”——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B.②“桥”——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③“桥”——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④“桥”——干旱地区比较常见
2.陕西洛川黄土桥所处的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读图,回答3~4题。
图甲 长江三峡 图乙 河漫滩
3.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4.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冰塔林(如下图所示)是一种罕见的珍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冰川表面会出现一些裂缝和裂隙,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线到达这些裂隙深处,会加深裂隙,逐渐形成冰塔。冰塔林的变化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 800米。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南极大陆
C.喜马拉雅山脉
D.格陵兰岛
6.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 )
A.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结构脆弱,易崩塌
C.表面有融水,易滑落 D.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其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高位河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河地势低,袭夺乙河
B.甲河侵蚀力大,袭夺乙河
C.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D.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10.图中两河发生袭夺现象的外力作用是( )
A.侧蚀 B.下蚀
C.溶蚀 D.溯源侵蚀
1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非塞拉利昂罗克尔河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 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1)推断材料一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4分)
(2)简析湄公河在入海口附近形成巨大三角洲的原因。(6分)
1 / 4课时分层作业(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B C B B B D D
11.(1)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
(2)湄公河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流水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到河口地区;河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潮的顶托,使得河流流速缓慢,从上中游挟带来的泥沙在此不断沉积,经漫长时间积累逐步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
1.D 2.C [第1题,陕西洛川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A错误;海蚀桥为海蚀地貌,由海水侵蚀形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错误;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如我国云贵一带,C错误;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D正确。第2题,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C正确。]
3.C 4.B [第3题,根据图示名称和图中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形;图乙是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A、B错误,C正确。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方式不同,并不是说某一河段只受某一种外力作用。上游河段主要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也在局部地势低洼处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处也受侵蚀作用,D错误。第4题,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过程是地壳不断抬升,再经河水强烈下切侵蚀,河谷不断加深,因此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的下蚀。]
5.C 6.B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塔林是以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为前提形成的,说明冰塔林应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根据题中“已经退缩到海拔5 800米”,说明冰塔林分布区多位于高海拔地区,故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喜马拉雅山脉,C正确;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极大陆、格陵兰岛没有海拔如此高的山脉,且位于板块内部,不易出现冰川运动速度不同的现象,见不到冰塔林景观,A、B、D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冰塔林的冰川表面存在一些裂缝和裂隙,所以冰塔林结构脆弱,易崩塌,对于登山者来说是灾难,B正确;“坡度较大,不易攀爬”“表面有融水,易滑落”“气压较低,空气稀薄”只能算是攀登困难,算不上灾难,A、C、D错误。]
7.B 8.B [第7题,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水中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沉积物,从而自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形成盆状,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
9.D 10.D [第9题,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正确。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A、B错误。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C错误。第10题,由材料“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致其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高位河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可知,河谷上源不断加长,说明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D正确。侧蚀使河床加宽,下蚀使河谷加深,溶蚀主要发生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A、B、C错误。]
11.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三角洲位于西非塞拉利昂罗克尔河河口,该河由北向南注入海洋,泥沙不断向南淤积,并且,沿岸海域有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使三角洲不断向南延伸。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湄公河上游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上游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较大,流水将大量泥沙搬运到河口地区;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在河口处沉积;加上海潮的顶托,从上中游挟带来的泥沙在此不断沉积,经漫长时间积累逐步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
1 / 2